跳過廣告...
非凡最前線
都更商機!賈永婕夫2.68億買東區50年透天
字級:
A+
A-

北市老屋多,都更危老宅成建商推案重點,藝人【賈永婕】老公的建設公司也插旗東區都更,砸下2.68億元,買下忠孝東路三段一棟透天店面,換算地價每坪近800萬,更掛起看板展現都更的企圖,房仲預估若整合順利,未來住宅單坪可望挑戰200萬起跳,這也顯示,雖然東區商圈近年地位不如以往,但仍有不少建商看準都更價值搶進推案。


非凡新聞記者唐家儀:「有建商成功整合,位在忠孝東路三段上的,一整排建築,目前已經圍起藍色圍籬,再走個幾步,也有建商瞄準50年老透天,買下他並掛起裝飾看板,展現要與鄰地整合,進行都更意圖。」

這回插旗都更版圖的建商,正是抗疫女神-賈永婕老公,王兆杰所屬的建設公司,今年1月砸下2.68億元,買下東區4層樓透店,建物116坪、土地33.6坪,換算每坪地價 近800萬元(798萬),看版字樣也透露了都更企圖。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因為他這個腹地,其實非常的小,所以他應該是還會去,整合周邊的住宅案,所以如果他今天整合下來,其實他(土地)單坪,就不會那麼高,算是一個精華的地帶,所以其實他的單價,如果未來(住宅單坪)上看200萬,其實並不是太困難。」

北市素地少,處處又都是老屋,都更危老宅成建商推案重點,含金量高的東區,更吸引建商搶進,力拼都更豪宅。

像是最指標性的就屬SOGO復興館旁邊的都更案,每坪單價開價約250-290萬元起;還有敦化南路一段巷內,曾是華航「起家厝」,是當時北市第2座電梯華廈,歷經11年整合,將改建地上20層樓高豪宅,每坪開價230萬至250萬元;還有被稱為整合速度最快的,耗時8個月整合90位地主的危老重建案,預估地板價也在每坪200萬之上。

陳炳辰:「那現在就是有台北之星出來,撐下整個大局,他(東區)的確會成為一個,未來蠻受矚目地帶,除了他在商業價值性蠻高之外,他可能也會帶動一些,高價居住宅這個情況。」

東區商業氛圍濃厚,生活機能便利,雖然近幾年東區商圈的地位不如以往,但仍有建商看準都更價值,而新的都更住宅,也有望讓老東區換上新面貌,注入商圈活力。(記者 唐家儀、方劭丞/台北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看好Mini LED市況 富采估Q2營收與Q1持平
字級:
A+
A-

近來市場利空紛擾,LED族群股價,也是一片綠油油,但如果從各家大廠今年大幅增加資本支出,持續大擴產的計畫來看,顯示對中長期的產業市況還是很樂觀。同時在過去幾年,嚴重受到價格廝殺的苦果的LED廠,也積極尋求轉型的契機,例如第三代半導體、Mini LED等全新的商機,其中LED龍頭富采就表示,今年第2季營收將持平,相當第1季表現,可望優於目前市場的預期。


宏齊 董事長 汪秉龍:「很想把LED相關的技術,轉型做其他的,比如第三代半導體,混合半導體方面的領域。」

LED封裝廠宏齊 董事長汪秉龍,談到第三代半導體,忍不住開心起來,LED要拚轉型 ,才有從谷底爬升的契機,而對富采來說,新技術MINI LED也是一樣。

富采投控 副總經理 張博儀:「對於MINI的需求,我們是看到第二季底,事實上需求都還是滿穩健的,只是最近受到大陸,封城的一個影響,供應鏈確實比較混亂,不過整體第二季&需求還是穩健的。」

儘管市場近來利空消息頻傳,亂流不斷 股價一片綠油油,但看到LED族群,繳出的獲利成績單還算亮眼 富采首季EPS 1.11元,比去年同期還在虧錢的窘境,實在好很多。

富采投控 副總經理 張博儀:「MINI從去年一直到,今年的第一季,甚至於到第二季,整個MINI的需求,都非常穩定,富采一直都是扮演,第一供應商的角色。」

富采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是持續獲利的必備條件,不過大陸封城以及,消費性需求趨緩,LED族群5月營收下滑不可免,但希望6月能止穩,第三季還有季節性旺季可期待。

宏齊 董事長 汪秉龍:「今年看起來,至少看起來是還不錯,至少從第一季看起來,還滿不錯的。」

另外從各家大廠拉高資本支出,包括富采、光鋐、歐司朗,接連有大擴產計畫,其中富采今年上調資本支出上看80億。

富采投控 副總經理 張博儀:「目前在 MINI 車用感測,特殊照明包括化合物半導體,跟Micro LED未來的布局,我們還是深具信心,所以公司還是,原定擴產的計畫,還是會照常進行。」

在多空紛擾市況下,產業要勝出靠決策,而LED相關供應鏈,都希望先備妥糧草 擴增產能,顯示對中長期景氣,仍然很樂觀。(記者 朱月英、姚尹哲/新竹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南韓造船業停擺? 現代重工號召7船廠罷工
字級:
A+
A-

大陸造船業因疫情停擺後,南韓造船業近期因擴大引入外國勞工,因應本土缺工問題,卻影響到本土工人的工作機會,引發勞方資方以及官方的不滿,現在甚至傳出全球最大船企韓國現代重工集團聯合韓國其他7家主要船廠將全面罷工,而明年因海運碳排新規上路,目前罷工問題恐影響船舶下水時程,也將加劇明年運價持續上漲的危機。


一艘艘貨輪排在港外,等著進港御貨,從亞洲 、上海, 到歐美塞港現象還未緩解,現在又爆出南韓造船業的工人,因技術工人短缺問題,南韓現代重工工會,包括韓國其他7家主要船廠,決定展開三天的聯合罷工行動。

台經院產業分析師 詹盛元:「以2021年中國新船承接累積總量已占全球約五成來看,面對中國為維持清零政策,造成多個造船廠運作中斷,加上中國鋼鐵生產同樣面臨到減產壓力,故若韓國造船廠發生短期罷工事件,可以預料的是,原計畫要在2023年上半年交船的船舶,恐將會面臨到向後遞延的情況。」

由於大陸及南韓是全球兩大造船重鎮,南韓造船量能為全球第二
僅次於中國,這次罷工韓國造船工會指出,因近年造船市場低迷
,決定裁撤大量員工造成人力短缺,但又擴大引入外國勞工,壓縮到本土工人工作機會,讓勞方與資方矛盾日益增加,甚至又面臨原材料價格暴漲,盈利能力難以改善。專家也指出要是明年海運碳排新規上路,罷工問題恐怕會影響船舶下水時程。

台經院產業分析師 詹盛元:「這部分會使的2023年碳排新制上路後,新船下水對供給的挹注持續有限,且在需求回暖的狀態下,全球貨櫃基本面都恐難擺脫偏緊的一個狀態。」

面對全球造船廠的激烈競爭,韓國造船業除了降低成本,卻引爆了勞方與資方、官方的矛盾,只是擴大了罷工戰線,反倒讓新船的運力供給雪上加霜,更加劇了明年運價持續上漲的危機。(記者 綜合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