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時間密碼
《川普關稅》中美貿易戰升級 高盛調降AI鏈
本次對等關稅政策將導致需求轉弱,品牌客戶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本次對等關稅政策將導致需求轉弱,品牌客戶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中美貿易戰4月進入新的高潮,高盛證券指出,本次對等關稅政策將導致需求轉弱,品牌客戶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透過調高售價,進而導致出貨量或營收下降;此外,也會導致企業毛利率承壓,品牌客戶另尋方式節省成本,導致產品規格升級放緩(也可能進一步影響需求),或壓縮供應鏈的毛利率。

高盛檢視研究範圍內電子供應鏈企業,並將鴻海、廣達、緯創等多家大中華企業的獲利預估下修0.1個~9個百分點,全面下修股價預期,以反映關稅影響。

繼美國提出對等關稅後,中國宣布自4月10日起對所有原產於美國的商品加徵34%的關稅。這場針鋒相對的關稅博弈,讓蘋果、輝達等美國大廠陷入進退兩難的「雙面夾殺」局面,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面臨成本上升與市場萎縮的雙重壓力。

業者指出,從進口端來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高關稅直接推高了進口成本。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的核心樞紐,許多美國企業依賴其供應鏈提供原材料、中間產品和成品,對等關稅祭出,對零售商、製造商等行業構成顯著壓力。

企業若選擇吸收這部分成本,利潤空間將被大幅壓縮,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則可能因價格上漲而失去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短期內尋找替代供應商並非易事,轉移供應鏈的時間與資金成本也讓許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從出口端來看,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34%的反制關稅,讓美國廠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削弱。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美國農產品(如大豆、玉米)、科技產品和工業品有穩定需求。然而,34%的關稅意味著美國商品在中國的售價將大幅上升,可能被其他國家的競爭者(如歐盟、澳洲)搶占市場份額。

中美這場關稅戰的影響還波及全球經濟,間接加劇美國廠商的困境,並可能引爆全球經濟衰退的危機,美國廠商作為這一鏈條中的一環,無法獨善其身。

長期觀察,這場中美關稅戰的影響可能超出經濟範疇,演變為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美國試圖通過關稅迫使製造業回流,但中國的反制措施顯示其不會輕易屈服。雙方僵持的結果,可能讓美國廠商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既要承受國內政策的高成本,又要面對海外市場的萎縮壓力。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如何在「雙面夾殺」中尋找生存之道,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