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股市現場
合資案定案? 外媒:台積電.英特爾達初步協議
字級:
A+
A-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近年來業績表現不佳,市場消息頻傳,外媒報導,英特爾已經與台積電達成初步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營運英特爾的代工業務,並由台積電持股20%,兩家公司並未證實傳聞,但消息激勵英特爾周四股價逆勢上漲超過2%,台積電ADR則下跌逾7%,市場預計關稅、加碼對美國投資,是否參與英特爾整頓計畫,將成為台積電17號法說會上的關鍵議題。


外國媒體:「有消息稱英特爾和台積電,已經制定了成立合資公司的計畫,以營運英特爾的晶圓廠,台積電將持有20%的股權,因此多數股權仍將屬於英特爾。」

近幾個月半導體大廠英特爾與台積電合資的消息不斷,路透社最新報導,為了扭轉頹勢,英特爾已經與台積電達成初步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攜手經營英特爾晶圓廠,台積電則持股20%,兩家公司並沒有證實這項消息,但外傳這很可能是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牽線促成。

英特爾執行長 陳立武(4.1):「我們是唯一一家設計和製造先進晶片的美國公司,這意味著我們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被要求參與代工生態系統,特別是在美國,我也完全了解到這並不容易。」

陳立武上周公開演講時,宣示英特爾將打造世界級晶圓廠,間接淡化分拆傳言,不過陳立武在半導體產業擁有廣大人脈,與台積電合資消息,仍然激勵英特爾在川普關稅衝擊美股周四重挫之下,逆勢收高超過2%,但台積電ADR下挫7.6%,先前外媒曾報導,美國政府一直力促台積電協助英特爾化解長期以來的營運危機,甚至一度邀請輝達、超微與博通等科技巨頭共同入股合資企業。

知識力科技執行長 曲建仲:「這個主要是國外媒體透露出來的消息,有可能是美國政府施壓,但是台積電參與這個合資公司,對台積電其實沒有太多好處,主要協助英特爾提供相關的技術跟訓練,唯一可能的好處,是未來扶植了一個可以分散客戶的競爭對手,相當於將來就降低被世界各國反壟斷調查的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震撼全球,但半導體暫時不列入關稅品項,台積電將於17日舉行法說會,市場關注對等關稅影響、在美國擴大投資進展、是否參與英特爾整頓計畫等議題,研調機構預期,2035年台積電在台灣產能比重仍將維持或高於80%,展現深耕台灣決心,法說會能否再釋出樂觀展望將是產業的關鍵指標。〈記者曹再蔆、謝隆証/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超微完成收購ZT 英業達134億賣手中10%股權
字級:
A+
A-

超微最新宣布,已完成以49億美元收購美國伺服器製造商ZT Systems,持有約10% ZT股權的英業達隨後也加入賣方。對於超微計畫分割,並另行出售原ZT旗下硬體製造事業部門,台廠迄今未公開表態。專家表示,台廠在AI伺服器市場穩定,無需透過收購擴張。


超微執行長 蘇姿丰:「我們非常興奮地宣布,完成對ZT Systems的收購。」

超微宣布完成收購美國伺服器製造商ZT Systems,連帶英業達手中持有的10%股權,也將全數收購。交易總金額約新台幣134.05億元,英業達藉此取得超微約88.4萬股,一舉成為超微的股東。

超微執行長 蘇姿丰:「透過 ZT Systems,我們引進了一支卓越的團隊,包含超過一千名設計工程師與我們的晶片工程師、客戶以及系統工程師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級的系統。」

超微規畫收購完成後、將分割另出售原ZT旗下硬體製造事業部門,目前尚未有確切買方出線。

近半年間,包括英業達、緯創、仁寶、和碩等台廠都曾被外媒點名有意願收購,但各家台廠迄今皆未公開表態。

台科大兼任副教授 羅天一:「台廠它的主要的優勢是在製造業品牌的經營,跟所謂的上下游的夥伴關係。我們講所謂的競爭遊戲理論裡面,有個競合理論。你現在的合作伙伴,你不太想把它變成你的競爭對手,為了避免破壞這種關係,有時候和緩的逐漸轉移,是個好事情。」

對此,專家分析,台廠在AI伺服器市場穩定,無需透過收購擴張,且大多採「不與客戶爭利」的原則,避免跨入客戶業務領域,影響代工訂單。在維持穩定代工業務的同時,台廠也積極布局海外生產基地。

台科大兼任副教授 羅天一:「我想整個產業會逐漸往外布局,大概有幾個考量,一個是所謂的成本優勢,第二是產業鏈的結合。以前講的中國唯一,到現在的所謂的中國不是唯一,有另外的考量,我想也慢慢在形成一個趨勢,尤其是在地緣政治考量下。」

鴻海最新公告,再增資越南子公司2340萬美元。外界推測,此舉是擴增AI伺服器相關產能;另外,印度子公司也向蘋果取得機器設備,交易金額為3225.8萬美元。兩個案子總金額約5565.8萬美元,約新台幣18.5億元。

專家表示,除了鴻海外,廣達、和碩、英業達、仁寶、台達電等大廠皆已布局東南亞,顯示東南亞投資潮不僅是為了避開關稅與地緣風險,更是為AI、電動車及新世代製造業打造新的全球產能網絡。(記者 楊珩、林秋強/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對等關稅政策重擊供鏈 蘋果損失恐高達1.3兆
字級:
A+
A-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針對上百國課徵「對等關稅」,市場分析指出,蘋果公司的損失恐高達1.3兆元台幣。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新關稅政策對蘋果無疑是帶來懲罰性影響,但蘋果並非無計可施,可能採取4種方式轉嫁。不過對此專家認為,效用不大,因為無論什麼方案,價格一定會漲,觀察蘋概股中,鴻海與即將舉行法說會的大立光是相對比較安全的資金避風港。


Yahoo Finance主播 (2025.04.03):「蘋果股價恐創2020年以來,美股最慘單日表現。」

蘋果本周跌幅達13.27%,就是因為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推動對等關稅政策,痛擊全球經濟,也波及自家蘋果及供應鏈。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新關稅政策對蘋果無疑是帶來懲罰性影響,蘋果可能採取漲價、與電信業者合作提高免稅金額、降低貿易換購方案折扣或對供應鏈砍價等方式因應。

不過,專家認為效用不大,因為無論什麼方案,價格一定會漲,連帶影響銷售量,供應鏈股價免不了受影響。

豐銀投顧分析師 李世新:「我認為接下來一個禮拜,投資人儘量靜觀其變,既然沒有辦法做預測的話,投資朋友儘量不要急著加碼,同樣的也不要急著把手中股票砍掉,我們先觀察一兩個禮拜。目前看來看去,在美國有設廠、本身又是蘋果供應鏈的鴻海可能反而是蘋概股裡面,相對比較安全的資金避風港。大立光可能是僅次於鴻海,相對安全的蘋概股。」

鴻海5日公布3月營收5521.25 億元,月增 0.13%、年增 23.37%,創歷年同期新高,第一季營收1.64兆元,季減 22.98%、年增 24.20%,也寫歷年同期新猷。

鴻海預估,第二季營運展望將呈現季增、年增的表現,但仍需持續關注全球政經局勢變化之影響。

即將於10日召開法說會的大立光3月營收48.93億元,月增 3.34%、年增 41.77%,第一季營收145.7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由於進入季節性淡季,預估4月拉貨動能遜於3月。

專家與業者分析,3C產品終端組裝赴美可能性低,可能要由供應鏈、品牌及消費者共同承擔關稅成本。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 謝易叡:「第一階段是沒有對半導體產業課稅,但是他有對半導體產業的下游,包含一些手機、電腦、筆電還有AI伺服器這些的產業進行課稅。所以基本上,還是會一定程度的衝擊到半導體產業的需求。我們認為,第二波的對等關稅可能就會聚焦在半導體,或是藥品這些類別。」

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32%關稅,衝擊台灣供應鏈,儘管最新一輪的對等關稅尚未涵蓋半導體產業,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
,川普將會「深入研究」該議題,並將晶片製造從台灣帶回美國。

專家也提醒,台灣需進一步強化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參與角色,藉此分散外部風險,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記者 楊珩、方劭丞/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