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秘境藏海女文化 返鄉青年創業發揚光大
基隆和平島一處封閉將近十年的天然秘境,其實藏有台灣珍貴的「海女文化」!每年三至五月,由當地阿拉寶灣聚落居民,定期下海尋找「海中瑰寶」。(記者余建宏/攝影)
▲基隆和平島一處封閉將近十年的天然秘境,其實藏有台灣珍貴的「海女文化」!每年三至五月,由當地阿拉寶灣聚落居民,定期下海尋找「海中瑰寶」。(記者余建宏/攝影)
字級:
A+
A-

台灣北海岸有項百年工藝,是由一群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的「海女」阿嬤,潛水採集石花菜,製成夏季限定的石花凍。但這項工作充滿風險又耗時費力,正面臨後繼無人的嚴重斷層。當地返鄉青年黃偉傑,辭掉導遊工作,當起「賣菜」的男人,大量契作海女婆婆的石花菜,研發出全台唯一,能帶著走的石花凍伴手禮,讓這道日漸消逝的海邊滋味,找到延續下去的新方向!

清澈見底的蔚藍海域,是讓旅人怦然心動的夏日美景。沿著崎嶇蜿蜒的海岸線,飽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裡是基隆和平島內,封閉近十年的「天然秘境」。

他們是居住在和平島阿拉寶灣聚落的居民,對他們來說,這裡就像自家後花園,也是一座大自然寶庫,他們其實還有另一個身分,是向大海討生活的海男海女。

當中唯一沒有穿著下水裝扮的年輕男子,是和平島島主黃偉傑,也是基隆一帶,海女婆婆們的得力助手。

水產品牌創辦人 黃偉傑:「其實我以前是在台北,是做旅遊業。其實我走遍台灣上山下海,其實我們帶了很多客人,來到東北角、北海岸、到基隆,這些客人都會想到,一定要喝一個東西,叫作『石花凍』。那我就想說,就跟海女婆婆,她們很辛苦收成的這些海藻,用契作的方式,去讓她們去收購,讓她們採集上來的這些石花菜,就沒有後顧之憂。」

身為基隆小孩卻甘願放棄,環遊世界的導遊工作,回鄉當起「賣菜」的男人,因為眼前的這些海女婆婆,都是他心目中的無價珍寶。

光是跟著海女婆婆,準備下水前的事前工作,就得格外小心!千萬別以為,只要戴上泳鏡、穿上蛙鞋,再配上一根呼吸管,就可以撲向大海,魔鬼可是藏在細節裡。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唉唷!妳怎麼會這樣子綁?妳這樣子沒有辦法解脫呢。」

這綁在腰際上的網帶,海女婆婆一再叮嚀,若不小心打成死結,將可能成為遨遊海中的「致命傷」。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有一次媽媽在下海的時候,因為像這種的(網袋),她稍微不注意的話,潛得太深,因為裝裝備嘛,然後裝裝裝裝,它(網袋)會膨脹,一膨脹的話,這個會容易鉤到石頭,石頭有一些凹凸不平,所以很危險就是這個。」

實際跟著海女婆婆,一探海底世界,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湍急海流,只見海女婆婆變身「水中嬌娃」,身手矯健地兩手撥浪、雙腳踢水,再鎖定礁岩上的暗紅藻類,將它們大把大把地放進袋中。

但就算是再熟悉不過的海域,這群平均年齡六、七十歲的資深海女,面對強勁後浪推前浪,依然被沖得東倒西歪。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沒有人教我們游泳,我們就在(海邊),自己看老人家怎麼游我們就自己學會,因為老人家是要去採石花,老人家就把石花採一採,就這樣子,採好了就把它曬乾。」

這位和平島資深海女林玉妹,從十二歲開始,跟隨母親腳步,與大海為伍。將近一甲子的採集歲月,見證著海女產業的潮起潮落。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以前我們有一陣子,在民國八十幾年前,那時候沒什麼工作,我們有採(石花菜),採一採然後拿去,龍洞那邊賣給他們,他們都比(讚)這樣子,(生意)超好的,一旦我們拿去那邊,他們一直搶購要我們和平島的石花。」

當年盛況實在難忘,因為台灣雖然四面環海,但石花菜這塊海中瑰寶,卻只有在北海岸才找得到,每年三到五月,就是石花菜的盛產季節,也是這段期間,最能在潮間帶看見海女婆婆的勞動身影。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現在年輕人對海女,幾乎都沒有興趣了!大部分年輕人,現在怕黑又怕受傷對不對?太陽那麼大幹嘛要做海女?」

就像海女婆婆所說,台灣的海女文化,正因為缺乏「新血」加入,逐漸成為北海岸一幅「消逝中的風景」,但採訪這一天,在林玉妹身旁,卻多了位年輕小跟班。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 vs 海洋教育推廣者 黃培媁:「要記住哦!妳要綁緊哦!不要讓它鬆掉,妳鬆掉的話,妳採的東西會跑掉,妳也不曉得,妳一直游、一直游。」

原來黃培瑋,同樣從小耳濡目染,跟著海女媽媽,投入大海懷抱,成為現在北海岸地區,難能可貴的年輕海女。

海洋教育推廣者 黃培媁:「也是看著她(媽媽),常常在家裡面,就是採集完(石花菜)之後,就是在處理,因為處理這些石花菜,它不是就只有洗跟曬,它還要再去抽絲剝繭,把上面的東西挑掉,所以其實媽媽年紀也大了,就是常常看到她這樣子,光是在曬完一次,就要花非常久的時間,就是滿辛苦的。」

正因為採集上岸的石花菜,無法直接烹煮,如果要變成可以食用的「石花凍」,還得歷經另一段「去蕪存菁」的繁瑣過程。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你一定要洗,因為海裡有很多髒東西,要洗乾淨一點,最好是因為,我們幾乎是白天下水,洗一洗、洗乾淨了!給它泡一個晚上,再拿出來曬,曬好了,大概要三分乾的時候,要再給它翻回來,兩面這樣,晚上又收回來,收回來的時候再泡水,連續大概要一個禮拜多。」

這一個多禮拜,海女婆婆得像這樣,彎下腰,不斷重複,翻面、泡水,再日曬等六道工序。直到石花菜,逐漸褪去原本的暗紅色,變成一片「金黃絨毯」後,就可以入水滾煮。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你就放水跟它(石花菜)一起下,然後蓋起來,開中火就好了,它一旦開(煮滾)的時候,用小火悶個二十分鐘(或)到十五分鐘,你就打開起來,用湯匙撈出來,看它有沒有一絲一絲的,還是用手去觸摸,它如果滑滑的話,它的膠質就是出來了。」

經過將近一小時熬煮,終於煮出石花菜的天然膠質。

水產品牌創辦人 黃偉傑 vs 和平島海女 林玉妹:「哇!期待又可以吃ina(媽媽)煮的石花凍了。」

基隆秘境藏海女文化 返鄉青年創業發揚光大
▲不願看著台灣珍貴的海女文化日漸凋零,基隆一位返鄉青年黃偉傑,花了兩年時間研發,成功製成全台唯一,帶得走又能突破季節限定的石花凍伴手禮。(記者余建宏/攝影)

「這一味」就是黃偉傑朝思暮想,每到夏天只要去海邊,都會吃到淡淡海味,又沁涼微甜的石花凍。因此他不只回鄉賣起石花菜,還創立屬於基隆和平島的石花凍品牌。

水產品牌創辦人 黃偉傑:「我還印象很深刻,那個時候回基隆,大家都是唱衰,因為基隆真的沒有什麼產業環境,其實基隆的小孩都是南漂,大家覺得你回基隆,是不是瘋了?是不是傻子?而且還回到了一個基隆和平島的區域,東北季風很強的時候,誰來跟你買伴手禮?」

回想創業前三個月,可是讓黃偉傑吃盡苦頭,因為連一個客人都沒有,但靠著過去,在旅遊業練就的好口才與行銷能力,生意終於在半年後逐漸起色。巔峰時期,一天可以吸引至少二十台遊覽車客人,成功把海女婆婆的石花菜銷售一空。

水產品牌創辦人 黃偉傑:「大家知道夏天或旺季,把生意做好,或把東西賣好,其實好像是家常便飯,而且不是什麼,技術很高超的事情。其實我甚至做到,連冬天都一堆客人來,冒著風雨都會進到我們的伴手禮店,其實大家也都覺得滿驚訝的!摸不著頭緒,你的客人從哪裡進來的?」

為了讓海女婆婆們的心血,走出北台灣,成為更有價值的產品,他將石花凍加工製作成可以常溫久放的伴手禮。

水產品牌創辦人 黃偉傑:「因為大家知道其實石花凍,為什麼好像只能是路邊攤?是因為它只能做成即食品,就是現煮、冷藏、變凍,然後你現場喝完結束。因為它有一個限制,你煮完石花凍,你一定要放到冰箱裡,而且七天內一定要喝完,不然它會壞掉,所以就想說我有沒有可能,突破這個天花板。」

像是這一支,就是他花費兩年時間,研發出來的心血結晶,用頂級鳳尾石花菜,熬煮製成脆梅冰棒,是黃偉傑主打全台唯一,帶得走又能突破季節限定的天然海藻果凍。不只延續石花凍的絕佳風味,也希望遊客吃了,能夠飲「冰」思源。

海洋教育推廣者 黃培媁:「其實海女婆婆有教我們哦!她說要用海水洗的,這個才好吃,如果你回家用家裡的,那種自來水洗,它(藻類)其實就不好吃了。」

帶著大朋友小朋友,一起走進和平島潮間帶,體會海女婆婆的採集日常。黃偉傑找來基隆囝仔,從產業切入,推廣海洋教育,讓過去瀕危的海女文化,露出一線生機。

海洋教育推廣者 黃培媁:「其實他們有了這樣的體驗之後,其實他們就會跟大海有了連結。他們回去之後,再把這些藻類做成是他們嘴裡的那一道滋味的時候,其實他就會連結到,他今天在採集的時候,海女她們在這裡工作的過程,如果今天沒有人來做這件事情的話,他嘴裡的這個滋味有可能就會消失。」

曾經走遍世界各地,帶領各處旅人,領略大山大海,但最終只有家鄉的美,讓黃偉傑決定,不再只當過客。現在他與在地青年正身體力行,讓更多人返鄉就業,也努力要讓這片美麗風景,有機會傳承給下一個世代。

(記者蔣淮薇、余建宏/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廣告]休息一下,增值財富,也要投資健康喔↓↓↓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
跳過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