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股市現場
雜耍劍玉登世界舞台 二十連劍玉一次入魂
字級:
A+
A-

就算是迷你劍玉,也能輕巧完成高難度招式;接著拎著繩長 2 米多的巨型劍玉也能如舞如戲,這樣的反差,來自台灣劍玉師陳益銓。

不到 30 歲的他,十多年如一日,每天與這顆木球相伴數小時,練就令人瞠目結舌的技藝。即便至今,他仍謙虛地說:「我還沒有碰到我心中的天花板,我還在努力中。」

劍玉,源自日本,是以木球與三個杯狀凹槽組成的技巧玩具。它的起源竟與戰爭有關——日本爸爸上戰場前,會將劍玉留給孩子作為陪伴與希望的象徵。



對陳益銓而言,這不僅是一種表演道具,更是承載毅力、專注與沉著的象徵。他希望觀眾看見的,不只是精彩招式,而是劍玉精神本身。

「你會一直失敗,但你還是繼續,這就是毅力的教學。」

舞台上,他一次完成「20連劍玉」入魂,現場觀眾驚呼不已;但在鏡頭背後,是超過一年的日復一日、練到腰痠背痛的鍥而不捨。他從 10 顆球練起,光是第一次成功就花了整個上午。不是每一次都成功,但每一次他都一樣認真。

「球停住的那一瞬間,你必須感受得很清楚,然後,一鼓作氣。」

甚至,風吹草動都可能打亂節奏;越想讓球靜止,它越是叛逆。他笑說,這是一種「核心肌群訓練」與「極限耐性修行」。

誰能想到,這位國際劍玉高手,其實是從嘻哈舞社「誤入」劍玉世界?高三那年,他在一間服飾店初次接觸,意外地「上癮」——每次的成功感,都讓他忘卻前面數十次的失敗。

「我喜歡那種『成功一下』的成就感,勝過所有失敗。」

熱愛到連高中都沒畢業,只拿到肄業證書。他用行動說服家人,暑假先進劍玉工廠實習,親近職人,讓自己看見未來。

練習過程中,他甚至發展出「不穿鞋撿球」的撇步,因為一次失誤,球可能飛散四處,而彎腰撿球超累。對他而言,劍玉不只是表演,是生活的全部。

確定夢想後,他不像一般大學生悠哉度日,反而全心投入。短短兩年,就從新手晉升為台灣最年輕的七段劍玉師,並於 2015 年闖進劍玉世界盃,打入前 20 名。「我每次去比賽都是殺紅眼的。你做不到的動作,我就出那個來得分。」

架上的每一把劍玉,對他而言都是回憶。有的是陪他征戰歐洲的夥伴,有的是從世界各地表演者手中收來的簽名紀念品。他說,家中藏有超過 400 把,每一把都有自己的故事。

街頭演出時,他會揹著音響、扛著道具到處跑。有一次,原本省吃儉用兩年,是想跟在歐洲認識的日本體操表演者結婚,卻因對方受傷無法再演出,最終分手收場。那筆錢,最後成了他買表演車的資金。

「她說,無法接受自己不能表演,卻要靠我表演來生活。她希望我能連她的份一起努力。」從此之後,陳益銓不再是為打賞或掌聲而表演。他說,現在更在乎的是,表演結束後,觀眾是否和他在同一個頻率。

除了表演,他也樂於教學。他能用簡單的口訣,在 15 分鐘內讓初學者掌握要領。對小孩來說,劍玉不只是玩具,更是教具。有人說他表演完,不只好玩,還學到東西,這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以前觀眾覺得有趣;現在他們說,看完我的表演,覺得劍玉是一種能學習的東西。」陳益銓用十年時間,證明了即使只是「童玩」,也能站上世界舞台。他說,自己就像機器裡的小螺絲,雖不起眼,但只要持續轉動,就會發光發熱。「我希望劍玉,能讓更多人看見。只要努力不懈,小東西也能創造大大的價值。」劍玉萬歲!
(記者張琬筑、余建宏/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從油漆工到銅鑼大師 獨創音階鑼享譽國際
字級:
A+
A-


午後的烏來山區,總會響起陣陣鑼聲與鼓聲,隔著南勢溪回盪在山谷間,彷彿為一場古老又嶄新的樂章揭開序幕。這裡,是台灣銅鑼大師吳宗霖的工作場,也是他與兒子吳宗栩共同守護的一片文化淨土。

一套外型像打擊樂器、卻需以弦樂邏輯演奏的「音階鑼」,是吳宗霖傾十年心力打造的作品。他把傳統廟會裡的大鑼,轉化為猶如鋼琴白鍵般的十三個全音。這種銅鑼不只要打得響,還要準、要柔和、要療癒。這背後靠的是黃銅材質的特性——不像青銅需高溫鑄造,黃銅能在常溫下以錘鍊塑音,使聲音更溫潤、穩定。

「它不是亂敲就好,是要懂得用鑼說話。」吳宗霖說。為了把鑼聲精準控制在國際音準範圍內,他隱居山林、苦修十年。



製鑼的第一步,是在一片銅板上,不斷反覆錘打出鑼臍——也就是鑼的中心音源。這聽來簡單的過程,實際上極耗心神與體力,稍有情緒波動,聲音就會失準。「調音前不能罵小孩,否則下錯判斷就前功盡棄。」他笑說。

如今年過花甲的吳宗霖,回憶起剛入行的衝動與天真——高中畢業進師傅家想賺點工錢,原以為半年學會,沒想到一路走到現在都還在學。台灣的製鑼技術沒有公式、沒有教材,全靠經驗累積,甚至要靠錯誤來學。「我現在已經快打到第88個半年了,還是不敢說自己完全貫通。」

儘管吳宗霖技藝精湛,台灣廟會文化式微、國際訂單急凍,銅鑼不再搶手。一家三口生活困頓,妻子不堪長年窘境選擇離婚。他坦言會抱怨「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沒人買?」,但說後悔,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會。這輩子已經夠精彩了。」

兒子吳宗栩原本夢想當廚師,但因親人一句話:「你不能走,要陪你爸」,他選擇留下。雖然語氣中充滿無奈,卻沒有怨言。「這門技藝,雖然要犧牲耳朵、手甚至健康,但我也看開了,走到哪就算到哪吧。」

除了音階鑼,吳宗霖還將製鑼技術轉化為藝術創作。他把剩餘的銅料敲打成獨一無二的銅雕「喜龍抱珠」,每一件作品都是純手工敲打成形。他說:「其他銅雕都是模具鑄造,我的是從銅板開始一槌一錘打出來的,這就是我們的特色。」他的銅雕不只展現匠藝,更讓銅鑼這門日漸凋零的技術延續至今。

每天下午四點,鑼聲如約響起這樣的「儀式感」,已在山林裡持續了十三年。為了讓銅鑼被更多人認識,他甚至開設工作坊教人製鑼、開放參觀,讓人們在鑼聲中靜心、療癒。

「當我敲下去的時候,心是被震撼到的。這一瞬間,人會進入一種專注狀態,那就是靜心。」吳宗霖相信,鑼聲不只是聲音,更是與內在對話的橋樑。

如今,兒子吳宗栩成為唯一的傳人,儘管他未必願意承擔父親留下的全部重量。「客人會問:你爸的技術,你有學起來嗎?」這句話,讓他明白自己肩上早已無法推卸的責任。「能做到哪,就到哪。」他淡然地說。而吳宗霖也不強求,「後面的困難就看著辦吧,因為非我所能。」

吳宗霖曾花一個月,打造直徑182公分、史上最大的銅鑼。他希望,哪怕這門技藝終將消失,他也曾讓銅鑼發出最澎湃的一聲。這一聲,不只是鑼響。更像是他用一生敲出的吶喊。
(記者張琬筑、余建宏/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紫外線破表!今高溫達37度↑ 南部迎「高空冷心低壓」防3天午後大雨
今日多地高溫達37度以上,中午前後紫外線達危險等級。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今日多地高溫達37度以上,中午前後紫外線達危險等級。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字級:
A+
A-

今(26)日高溫可達37度以上,近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高峰時段恐達過量甚至危險等級,務必做好防曬。午後西半部及山區有雷陣雨,且南部及中部以北山區易有大雨。氣象粉專指出,「高空冷心低壓」今明兩天通過南臺灣,容易使大氣不穩定、產生旺盛對流,因此未來三天午後防大雨。

今天環境吹偏南到東南風,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僅東南部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且對流發展旺盛,南部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易有大雨出現,伴隨雷擊及強陣風,且西半部雨勢可能會持續較晚。

各地高溫炎熱,氣象專家林得恩在「林老師氣象站」臉書表示,白天普遍可以來到32至36度,尤其大臺北、中南部近山區及花蓮局部易有37度以上高溫出現。他提醒,近中午前後、早上10時至下午14時紫外線偏強,其中11時至13時為高峰時段,恐達過量甚至危險等級,曝曬數分鐘內皮膚就可能受傷!



今日多地紫外線達「危險」等級。(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
離島方面,澎湖為晴時多雲28至32度,金門為晴時多雲27至32度,馬祖為多雲27至31度,此外,清晨馬祖易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有一個高空冷心低壓預計在今明兩天通過南台灣上空,它通過時會讓高空氣溫下降,若同時伴隨底層暖濕空氣,將導致大氣環境不穩定,午後至傍晚時段特別容易發展旺盛對流,因此未來三天午後防大雨。



海南島東南側的熱帶性低氣壓TD04,即將接近陸地減弱,且距離臺灣遙遠,對臺灣天氣沒有影響。

空氣品質方面,環境風場為東南風至偏東風,中部以北污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上升;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宜蘭、花東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良好」等級;北部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

【參考資料】
氣象署:https://www.cwa.gov.tw/V8/C/
環境部:https://airtw.moenv.gov.tw/

※本文授權自台視新聞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