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低軌衛星進入發射高峰 台鏈受惠
低軌衛星進入發射高峰期,推升衛星產值爆發成長,台廠受惠。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低軌衛星進入發射高峰期,推升衛星產值爆發成長,台廠受惠。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低軌衛星進入發射高峰期,衛星產業協會(SIA)年報顯示全球衛星產值2024年達到2,850億美元,主要商機來自地面設備52.8%,衛星服務38.7%其次。集邦科技預估2025年全球衛星產值將成長至3,570億美元,美系外資最新報告預估未來五年全球將發射7萬顆、推升衛星產值爆發成長,台廠受惠進入出貨高峰期。

市場點名昇達科、金寶、日月光、台光電、燿華、敬鵬、金居、穩懋等PCB與材料/晶片等上游元件、衛星接收天線與元件、電源供應器等30多家台廠受惠。



總統賴清德在去年就職演說時宣布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總投資金額逾台幣651億元,中華電為強化台灣整體通訊韌性,已分別與OneWeb低軌衛星、SES中軌衛星簽訂獨家代理權,日前並投資1.15億美元擬引進美國Astranis第三代MicroGEO衛星,並洽談代理引進亞馬遜旗下Kuiper低軌衛星、並計畫投資高軌衛星ST-X,齊備高中低軌衛星群。

業者分析,中華電信正爭取OneWeb及SES等國際衛星業者在台架設地面接收站,且以採購本土設備為主,將有助於提升台廠衛星設備出貨規模,但最大商機來源仍來自Starlink、Kuiper、Telesat、OneWeb等全球四大衛星公司正積極擴大發射衛星規模。

另外,軟銀、NTT等電信商正與衛星業者緊密合作提供NTN服務,中華電信亦與工研院、聯發科合作NR-NTN雙向視訊通話,聯發科未來可望成為中華電布局NTN優先受惠廠商。除此,中華電信已完成3GPP IoT-NTN技術的衛星物聯網測試,仁寶、神盾能源也將成為首波主要合作商。

業者分析指出,1981年火箭發射升空約每公斤發射成本8萬5,216美元,目前僅需951美元,衛星發射的成本大幅下降,加上低軌衛星壽命僅3~5年,相較於中軌衛星7~12年、高軌衛星12~15年壽命來得短,意味著低軌衛星汰換設備快速、商機更加龐大,尤其是地面接收設備,正是台廠長項。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台積電2奈米H2量產 高雄成投資台灣重心
字級:
A+
A-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法說會上透露,2奈米製程下半年就會量產,在高雄的台積電P1廠,也正在積極試產,當地的產線工程師和新廠區施工人員,每天約有上萬人進出,高雄正在成為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的同時,在台灣的建廠重心。

超微執行長 蘇姿丰:「昨天我在新竹,跟包括台積電我們所有夥伴碰面,大家知道我們跟台積電有很好的合作關係,我們有一些很重要的里程碑,包括我們第一個2奈米晶片。」

半導體女王超微執行長蘇姿丰旋風訪台,不只帶著招牌大鑽戒,也帶來向台積電2奈米製程下訂單的消息,三天過後的台積電法說董事長魏哲家證實,2奈米需求強勁,2025下半年就要量產。



台積電董事長 魏哲家:「預期2025下半年2奈米就能量產,在新竹和高雄都有2奈米產能的不同階段,以滿足我們客戶的強勁需求,在全球佈局同時繼續投資台灣。」

就在全球目光都集中在台積電美國亞歷桑那廠的同時,南臺灣高雄的台積電新廠區動作其實比誰都快,三年時間,半屏山旁的中油高煉廠舊廠址就華麗變身成為全球最先進晶圓廠,除了玻璃帷幕大樓,設計師還在外觀用上深淺不一的色塊,象徵在地山水,最快蓋好的P1廠已經在試產2奈米,P2廠也已經上梁,有供應鏈估算現場光是建築工程人員就有4000人、國內外設備工程師5000人,加上產線員工,每天在台積高雄廠進出的人超過1萬人。

台積電的規模和速度,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效率。

高雄市市長 陳其邁:「剛好我們高雄在中油原廠區,它是260公頃左右,都市計畫變更,假如降甲種工業區,其實只要經過市府的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就可以通過。環評的部分,它的主管機關、權責機關也是在高雄市政府,這樣就省去了很多過去在科學園區設立的時候,你要非常冗長的時間。」

台積電董事長 魏哲家:「在台灣政府的支持下,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在台興建11座晶圓廠和4座先進封裝廠。」

台積電投資美國,但其實在台灣要蓋的廠只會更多,高雄利用優勢抓住機會,要從石化鋼鐵重鎮,轉型成為半導體科技城。(非凡新聞台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摩根士丹利:4大CSP投資AI財力無虞 從現金流分析
摩根士丹利:4大CSP投資AI財力無虞 從現金流分析。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摩根士丹利:4大CSP投資AI財力無虞 從現金流分析。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外媒引述富國銀行報告表示,雲端巨擘亞馬遜暫緩為其雲端運算部門洽租部分資料中心,市場再度掀起AI資本支出是否縮手討論。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具備持續投資AI資料中心的財務能力,靜待財報指引釋疑。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對AI資本支出是否能夠續強多有爭論,也不乏許多市場傳聞衝擊AI供應鏈股價走勢。富國引用其產業消息來源指出,亞馬遜雲端事業AWS放緩對資料中心租約,雖然調整規模不明朗,但應與微軟先前的舉動差不多。亞馬遜則回應這僅為例行調整,擴張計畫並無實質改變。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認為,眼前關鍵是等待全球大型CSP於4月底、5月初公告財報時,針對AI資本支出的最新展望與看法。不過,大摩從現金流分析結果,研判可以支持大型CSP業者持續提升資本支出的預期。摩根士丹利證券預估,美國四大超大規模CSP業者2025年的營運現金流高達5,690億美元,顯示其具備持續投資AI資料中心的財務能力。



摩根士丹利同時觀察折舊在總開支中的占比,結果發現,過去幾年來,由於各大CSP在資料中心加大投資,帶動折舊費用在總支出的比例持續上升,自2012年的3%~7%,已提高至2023年的5%~10%。大摩預期,隨著四大CSP業者加碼資本支出,預期2025年折舊占比將進一步擴大至9%~19%。

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預估各大CSP於2025年平均AI資本支出占稅前息前攤提折舊前獲利(EBITDA)比重將達約50%,顯示即便資本支出強勁,超大規模業者仍具備充沛資源來推動後續投資。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