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會義總理梅洛尼 川普:有100%信心跟歐達協議
字級:
A+
A-

美中關稅戰看似打得火烈,但美國總統川普最新表示,中國已經打數通電話給他,可能會調降對中關稅,還樂觀預計,在接下來3到4周,會和各國敲定好貿易協定。


美國總統 川普:「我會說,中國方已聯絡我多次。」

記者:「是習近平還是誰?」

美國總統 川普:「我認為這兩者差不多,應該是中國高層,我們正在和中國對話。」

美中熱線終於打通了,美國總統川普還暗示,可能會調降,對中關稅稅率,外界都在期待,這波關稅造成的動盪,可以趕快落幕。

美國總統 川普:「我們將與中國達成協議,我們將與每個國家達成協議。」

記者:「要多久?」

美國總統 川普:「大約接下來3到4周,整個事件就可能會結束。」

其實幾天前,美國財長貝森特才坦言,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期,很難和每個國家達成協議,沒想到 老闆川普,直接樂觀表示,一個月內就搞定,歐盟馬上派出,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出訪。

義大利總理 梅洛尼︰「我很確定,歐美可以達成協議,我來 就是要幫助這件事,找到讓我們大西洋兩岸,都能更強大的辦法。」

梅洛尼強調,由歐美組成的西方勢力,要團結以更加壯大,並預告川普,可能很快將訪問羅馬,除了由她接待以外,還會和其他歐洲領袖見面,為歐美搭起溝通橋樑。

義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 Riccardo Alcaro:「梅洛尼擁有的是,只有少數歐洲領袖擁有的『川普耳語者』角色,她能直接和決策者對話,無論關稅或其他議題,但梅洛尼是否能說服川普,就是另外一回事。」

梅洛尼難以「靠關係」,解決貿易糾紛,畢竟數據攤開,義大利是歐盟對美國,出口額第三高的國家,恐怕想讓川普高抬貴手,還得拿出其他籌碼。(記者莊欣璉、鄧邦貫/綜合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轟鮑爾搞政治不降息 川普嗆炒掉他!換華許?
字級:
A+
A-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表達對聯準會主席鮑爾的不滿,開嗆他「愈快下台愈好」,痛批鮑爾搞政治、做不好工作,並再次施壓聯準會降息,報導指出,川普已經找好接替鮑爾的人選,不過財長貝森特則反對開除鮑爾。


記者:「您說希望鮑爾盡快被解職,但他說即使您要求他離開,他也不會辭職。」

美國總統川普:「他會走的,如果我叫他走,他就會走。」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放話,要聯準會主席鮑爾走人,因為前一天鮑爾放鷹,指出由於關稅增加通膨風險,短期內不會降息,讓川普再度砲轟鮑爾,總是慢半拍。

美國總統川普:「物價並沒有上漲,事實上唯一上漲的就是利率,因為我們有一位在搞政治的聯準會主席,歐央已經降息了,我想有七次了吧,而且看起來還會一直降下去,但我們的人(鮑爾)只想耍花招,因為聯準會的人都不太聰明。」

傳出川普過去幾個月,就一直在私下討論要怎麼換掉鮑爾,也已經接洽屬意的人選,前聯準會理事華許,不過華許認為應該讓鮑爾完成任期,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警告,開除鮑爾,可能會再一次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前川普政府幕僚長穆瓦尼:「我認為如果川普現在採取戲劇性的行動,不管是合法、非法,還是處於灰色地帶,債市都會出現非常、非常負面的反應,而聯邦政府今年必須為9.2兆美元的債務,進行再融資,川普政府如果採取任何會在短期內推高利率的行動,例如加徵關稅,或是讓聯準會內部陷入混亂,都會導致借貸成本上升,我認為這應該是白宮在做決策時的核心考量因素。」

川普是否有權開除鮑爾,可能要由法院定奪,不過鮑爾的任期只到明年5月,有分析認為,川普也可能提前宣布接任人選,實質性架空鮑爾,另外也有白宮官員緩頰,川普只是在發洩情緒,並非真的打算開除鮑爾。(記者魏嘉瑢、陳怡蓁/綜合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美對中國船隻徵港口費!每噸加徵50美元 180天後正式上路
在各方強烈抗議下,美國政府決定放寬對中國船隻的港口費,新政策正式出爐。(圖/路透社)
▲在各方強烈抗議下,美國政府決定放寬對中國船隻的港口費,新政策正式出爐。(圖/路透社)
字級:
A+
A-

《路透社》最新報導,美國政府先前為了振興本土造船業,降低對中國海運的依賴,計劃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的港口費,但由於此舉將導致企業進口成本暴增,隨即引發全球航運業和美國國內港口的強烈反彈。因此,白宮決定放寬港口費措施,宣布改為每淨噸徵收50美元,並且在未來三年內,每淨噸費用將逐年上調30美元,預計將於180天後、約10月中旬起正式生效。

美國造船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據主導地位,但隨後逐漸衰落,目前僅佔全球產量的0.1%;而如今全球造船市場轉而由中國主導,資料顯示,全球遠洋貿易船隻有高達98%都是中國製造,船舶數量居世界之冠。因此去年美國就已開始針對中國海運與造船業啟動調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指控中國透過補貼與壟斷策略,在全球造船與港口設備市場取得不對等優勢,並發表聲明稱,「中國基本上已經實現其產業主導地位的目標,對美國企業、勞工及整體經濟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於2月最先提出的方案,凡是中國籍營運商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將面臨最高100萬美元的服務費。此外,那些雖非中國持有,但旗下船隊包含中國製船隻的國際航運商,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則可能被收取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

該行政命令一出,便激起各界強烈抗議,遠洋航運業高層表示,額外的成本將使美國出口價格失去吸引力,且數以十億計美元的額外成本將轉嫁至美國消費者身上,同時也警告,如果川普政府不調整這項計畫就實施,美國納稅人和勞工甚至是政府有意支持的美國造船商和船東都可能受害。不只國內港口和船舶營運商群起反對,連美國煤炭、玉米、香蕉和混凝土等各種商品的進出口商,也紛紛加入反抗陣營。

在各方壓力下,迫使美國貿易代表署不得不做出退讓,當局坦言,在3月舉行的聽證會上,共有超過300家貿易團體及利益相關團體提出建言,許多人透過信函及證言警告,若將使用中國製船舶的航運業者捲入,美國恐怕無法打贏這場經濟戰,因此決定大幅調整該政策。

《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週四(17日)表示,根據經修改後的最新政策,港口費將按每趟赴美航程收取,每艘船每年最多徵收5次,將對中國船東和運營商的中製船舶每趟美國航程課徵每淨噸50美元,並且接下來三年裡每淨噸費用將年增30美元;至於中國建造但非中國運營商的船,則按淨噸位或是貨櫃數量收費,每淨噸徵收18美元、或每個貨櫃120美元,未來三年裡每淨噸年增5美元或按比例增加貨櫃費用,預計將於半年後開始徵收。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