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全球財經世界報導
一件有溫度的發熱衣 台灣製造破億元年收
何家兄妹為家人研發MIT石墨烯發熱衣,上架各大通路並外銷香港,年收破億!(記者吳偉民/攝影)
▲何家兄妹為家人研發MIT石墨烯發熱衣,上架各大通路並外銷香港,年收破億!(記者吳偉民/攝影)
字級:
A+
A-

天氣愈來愈冷,為了給家人有個溫暖舒適的冬天,原本從事休閒服飾的,何宗霖與何家瑋兄妹檔,決定轉型做溫感衣。他們選用石墨烯紗線,從設計、打版到車縫,統統堅持在台灣製造,雖然曾一度做壞刷毛布料,損失三百多萬元,但他們沒氣餒,反倒花三年時間測試,開發出輕盈蓄熱的發熱衣,如今不僅上架各大量販通路,更外銷香港,年收突破上億元!

溫感衣品牌執行長何宗霖說:「像我們的發熱衣,主要裡面還有增加石墨烯和六大微量元素,那主要就是我們公司要讓消費者,就是面對氣候變化,然後可以穿得非常舒適。」

面對寒冷季節,如果能穿上一件發熱衣,就好像多了一層溫暖的保護。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因為基本上我們發熱衣,裡面有刷毛設計,所以一穿即暖,裡面再加上Y型中空纖維,可以讓身體循環更好,所以我們經過檢測,可升溫攝氏7.2度。」

不僅要穿得暖活,這家溫感衣品牌更堅持從挑選紗線、織布、車縫到整燙,所有製程都要求在台灣製造。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發熱衣裡面添加了石墨烯,還有六大微量元素,我們紗線裡面還交織了一個中空纖維,那它石墨烯導熱很快,但是它熱上來以後,需要保暖在我們身體裡面,所以我們就用Y型中空纖維,它的空隙把溫度保留在裡面,然後我們最後,我們的衣服還做了一層刷毛技術。」

也因此製作一件發熱衣需要耗費數個小時,比一般衣物還要多花一倍的時間,而且為了提升舒適度,他們還再裡頭加了特殊紗線。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我們在研發上有加入8%的彈性纖維,它回彈的速度很快,就是你穿很久還是像新的一樣。」

為了打造出一件完美的發熱衣,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就是第一就是舒適是最重要的,因為畢竟這件衣服,它是要穿在你身上,我可以說是二十四個小時,就是一般的話我自己是洗完澡我就穿了。」

秋冬季節氣溫驟降,一件能蓄熱保暖的發熱衣,是不少朋友衣櫃裡的必備單品,也讓發熱衣成了冬天紡織市場的寵兒。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因為我們發熱衣已經賣出五十九棟台北101,所以我們每年銷量其實都是破十萬件以上,我們現在目前營業額都是上億元。」

何家瑋對品質的堅持可見一斑,她希望消費者穿上發熱衣都能有好的體驗,這也是她與哥哥何宗霖創立溫感衣品牌的初衷。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我覺得,我們自己要開發出來的東西,就要自己要會先喜歡,然後才能給消費者,所以在我開發產品上的話,我都滿重視就是它的功能性。」

不只品質要一流,更貼心考慮到穿起來的舒適度。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因為其實市售發熱衣很多它都沒有排汗功能,所以你會把濕氣一直悶在身體裡面,反而容易感冒,那我們的發熱衣在生產的時候,就是我那時候有強調最台發熱衣,所以我們就要做到它可以排汗。」

只見她將一杯水倒在發熱衣上,馬上就被吸收,就像海綿一樣吸飽了水分,接著再測試左邊的發熱衣,結果卻大大不同。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這一個他牌的發熱衣,它沒有吸排功能,所以它就會悶濕在身體裡面,就有點像是一塊水漬,一直貼在你的身上,就是效果不一樣。」

不過發熱衣有吸濕排汗還不夠,更重要的是,穿在身上絕對不能有厚重感。

溫感衣品牌營運長何家瑋:「那這是市售的就是衛生衣,那它的重量的話,測出來的話是220克,那這是我們的,就是發熱衣L的尺寸,那測出來的重量是103克,就是輕了快一倍。」

這麼一來,就算冬天穿再多件衣服,也不會感到臃腫不舒服。

溫感衣品牌執行長何宗霖:「其實我們公司主要就是要讓消費者,就是面對氣候變化,然後可以穿得非常舒適,那也可以同時達到就是保暖、健康這些效果,所以基本上我們就是有持續在做一些研發,那像石墨烯的話它就是它的包含說它的遠紅外線,還有它的就是血流量這些的,就是其實都會我們都有去經過檢測,其實都是有增加的狀況,所以其實就是讓你的身體循環,就是會相對比較好。」

一件小小的發熱衣,不僅穿起來令人感到溫暖舒適,還有何家兄妹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如今他們要從台灣出發,將這份溫暖傳遞給世界每個角落。(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