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極端氣候常引發文蛤大量暴斃,讓許多養殖戶叫苦連天,就連在彰化芳苑,養殖文蛤超過三十年的楊宏達,也未能倖免,他看著一池池死去的文蛤,心情也沉入谷底。十年前他把目光轉向,在日本被列為“瀕危物種”的大和黑蜆,用“光合益生菌”和“魚蝦共生法”試養,經過六年,成功在台灣繁殖。每年能產出 1200公噸的黑蜆,還回銷日本,年營收高達八千萬元。
黑曜石般的蜆殼,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這些黑得發亮的蜆並非普通角色,而是來自日本的“蜆中之王”大和黑蜆。黑蜆養殖戶 楊宏達:「其實黑蜆它跟黃金蜆,你如果不從顏色上看起來的話,牠們幾乎是一樣的,但是黑蜆跟黃金蜆,牠不同的地方就是黃金蜆是淡水的,我們黑蜆是鹹水的,然後黑蜆整個外觀是黑色的,所以看起來黑亮黑亮的,就跟黑鑽石一樣。」
走在膠筏旁,楊宏達緊盯工人採收黑蜆,他從小就跟父親養殖文蛤,每年產量高達數百公噸,是名副其實的“文蛤達人”,但這幾年受到異常天候影響,常造成文蛤大量死亡,不得不開始尋找其他出路。黑蜆養殖戶 楊宏達:「四十公頃幾乎全軍覆沒,那損失都將近兩千萬元以上,整個經濟都快撐不住了,因為你也沒有辦法怨恨老天爺,又不是只有我們這樣,是整個台灣都是,只是彰化最嚴重而已。在那之後,幾乎我認識的漁民都沒有養殖了。」
幸好,十年前一位日本漁民,到海外尋找黑蜆的復育基地,透過牽線認識了楊宏達兩人一拍即合,聯手在彰化芳苑採海水試養日本黑蜆。黑蜆養殖戶 楊宏達:「這個黑蜆我們經過五、六年慢慢馴化,然後慢慢去調整牠的養殖方式,還有牠的生長方式,另外我們也試在幾個地方試養,像是台南、嘉義、雲林和彰化,然後試了很多地方之後,發現彰化最適合。」
為了提高養成率,兒子楊家豪更導入水質感測器,運用手機APP即時監測池中狀況。兒子 楊家豪:「當初這套APP設備的話,我們投入了大約三百萬元,那我們水質的話現在是6.9pH(酸鹼值),那其實最好的狀況是維持在7pH,那鹽度的話現在是0.2ppt,然後像溶氧量就是1.2毫克,只要介於1.2至1.5mg/L都是OK的。」楊家豪運用這些智慧科技來養殖黑蜆,就是希望減輕爸爸的工作負擔。
在日本,黑蜆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更是滋補的養生聖品。日本人吃黑蜆和台灣人不同,通常只喝湯不會吃肉。女兒 楊雅閔:「黑蜆的話,因為它煮出來的湯,是乳白色的所以它喝起來就是比較清甜一點,然後也比較不會覺得說,因為黑蜆我們都覺得說,它是料理裡面的一個配角,但其實它是可以提升料理的鮮味,所以像是如果把它煮在湯裡,像是雞湯的話,那就可以提升那個雞湯的味道。」用黑蜆煮出的烏骨雞湯,飄散出濃郁的鮮味,湯汁鮮美,呈現出誘人的牛奶色澤,黑蜆肉Q軟多汁,配上烏骨雞肉吃來,味道鮮上加鮮。
楊家的黑蜆回銷日本已經有七年多了,他們養殖的黑蜆很受日本消費者喜愛,但反觀台灣卻始終難以打開市場。黑蜆養殖戶 楊宏達:「台灣的民眾,他們會知道黃金蜆假如養壞掉的話,蜆殼會呈現黑色的樣子,所以當他們看見黑蜆的時候,都會覺得這個黑蜆是壞掉的,所以在市場上就很難推廣。所以,我就跟我孩子說,我們用十年時間,慢慢打開開發台灣市場。」
台灣民眾對黑蜆的認知不足,讓楊宏達在推廣上頻頻卡關,楊雅閔不忍看見爸爸辛苦養出來的黑蜆被埋沒,於是別出心裁,把黑蜆做成餅乾。女兒 楊雅閔:「這個黑蜆餅乾裡面,就是有魚蝦跟黑蜆肉下去混合製作,然後經過高溫烘烤之後變成黑蜆餅乾,我們是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去增加消費者的接受度。另外,我們也有跟傳統陶甕滴製的代工廠,開發甕滴的黑蜆精,因為它沒有腥味,然後我們加入黑咖啡,就變成黑蜆咖啡,它喝起來的話會有淡淡的海鮮的味道。」
楊雅閔很努力幫爸爸推廣黑蜆,還將自家的產品上架網購平台銷售,得到了不錯的成績。女兒 楊雅閔:「現在網路的訂單就是,我們有一些是B2C的部分,然後也有B2B的部分,那像我們B2C的話,就是我們自己有經營官方網購平台,然後跟我們的官網,大概每個月訂單是落在大約二十萬台幣。」
儘管,極端氣候重創他們熟悉的文蛤產業,但楊家人不坐以待斃,努力尋找新出路,成功讓瀕危的日本黑蜆在彰化芳苑起死回生,不只為台灣養殖業注入新活水,也創造出另一個“黑鑽奇蹟”。(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