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7點晚間新聞
年產360萬顆桃竹最大「餐包王」創千萬營收
藏身桃園民宅裡的餐包工廠,一年產出360萬顆餐包,創造千萬元營收,成為新竹、桃園地區最大的餐包供應商。(記者劉鑫昌/攝影)
▲藏身桃園民宅裡的餐包工廠,一年產出360萬顆餐包,創造千萬元營收,成為新竹、桃園地區最大的餐包供應商。(記者劉鑫昌/攝影)
字級:
A+
A-

桃園中壢一間餐包工廠,藏身在不起眼的民宅裡,小小工廠,一年卻能產出360萬顆餐包,創造千萬元營收,現在已交棒給第二代。但其實第一代老闆,是誤打誤撞賣起餐包,原本經營牛排館,因為找不到餐包供應商,乾脆自己做。只不過當年一顆只賣一塊半,利潤很少,創業初期薪水發完,自己卻沒了錢。所幸熬過撞牆期,專注在餐包這一項產品,如今成為新竹、桃園地區最大的餐包供應商。

一連串鏗鏘有力的聲響,就知道奶油餐包已經出爐。



餐包一一「亮相」,這烘烤時間,可要隨時緊盯,為的就是呈現最完美,也最恰當的焦黃色澤。

老闆 吳振羽:「方便客人要再回烤,所以我們表面不能烤到太深。」

小餐包彷彿上了淡淡的腮紅,在烤盤上列隊,看了極其療癒,工廠裡年輕的第二代老闆吳振羽忙不停,外頭的客人們,也提早排隊就怕撲空。

顧客:「比較常買的是五穀類,堅果類的,因為家裡老人家比較喜歡吃健康的,那我自己就買奶油小餐包。」

顧客:「我的同事們都很喜歡吃這家的麵包,我們誰經過這裡,都會幫忙帶一些回公司。」

餐包工廠隱身民宅內,沒有明顯招牌,一年卻能產出360萬顆餐包,創造千萬元營收,如此大量,並非機械化生產,而是靠著人力,一顆一顆手工揉製。

七八位員工,照著節奏埋頭趕工,手裡的白色小麵團,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愈簡單的東西,其實愈不簡單,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

老闆 吳振羽:「因為我們使用了中種法,它吃起來的組織會比較細緻,也比較Q彈,為什麼叫中種,就是先起一個種,讓它先發酵一次,然後我們在攪拌之後,再發酵一次,這個在業界來講,是很普遍的做法。」

吳振羽動作流利,分捏麵團,每一顆控制在25到27公克的範圍內,七年的磨練,早已練就手就是磅秤的真功夫。

老闆 吳振羽:「我們利用桌面的摩擦,跟手下去做,前推後拉的動作,所以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其實是滿困難的,至少要花兩個禮拜的時間,才有辦法接近而已喔。」

吳振羽早已數不清,揉了多少顆,對於父親堅持手工製作,他從沒想過要改變,因為這份職人精神,從他兒時就深植心中。

年產360萬顆桃竹最大「餐包王」創千萬營收
▲餐包工廠交棒給第二代經營,仍堅持手工製作,而銷售通路除了鎖定原有的牛排館,也開發網路平台。(記者劉鑫昌/攝影)

他延續爸爸教給他的手法,維持餐包30幾年來一貫的口感,儘管他就讀餐飲科系畢業後,原本沒打算要接手,先是當業務,在外頭打滾一圈,又回到烘焙本行,卻是學習做歐式、法式等西點麵包,就是沒有想要回家學做餐包。

老闆 吳振羽:「因為我想去挑戰更多的發展可能,所以就滿排斥回家裡幫忙這件事情,後來我改變想法,希望我在外面所學的,可以帶回家裡來,但是卻發現,我的專業度相對不足,所以我回到家裡,一切從零開始。」

吳振羽將自己歸零,花了兩年熟悉所有生產流程,餐包經過手工揉製,排列整齊,二次發酵後,表面變得更加蓬鬆,光滑感十足。

老闆 吳振羽:「這就是我們剛出生的寶寶,它非常的脆弱,進爐的時候都要非常小心,因為它稍微碰撞,裡面的空氣會被震掉,麵包沒有空氣的支撐,就沒有蓬鬆感。」

已經是二寶爸的吳振羽,也將餐包視為自己的孩子,直到放進烤箱,都不敢大意。

除了奶油餐包,吳振羽還研發爆漿起司口味,差別就在於內餡。純天然奶油打發後,加入起司醬、乾酪粉,為了嚐起來不膩口又能入口即化,可是花了他不少時間研究。

老闆 吳振羽:「灌的餡料我們都有計算過,太多吃起來會太膩,這有一個黃金比例在。」

小小一個餐包,要做的工卻很多,就連包裝也得講究,媽媽游素真一包,就包了三十多年。

媽媽 游素真:「學了就會熟能生巧,包了那麼多年了。」

但她回憶起創業初期,原本開牛排館,因為找不到餐包供應商,心一橫乾脆自己來做,但利潤低,三十多年前,一個只賣一塊半,這條別人不願走的路,可讓他們吃盡苦頭。

媽媽 游素真:「餐包不好賺,麵包店才不做這個,做麵包的時候,我的牛排館還在開,有時候薪水發一發,回娘家沒有錢發紅包給爸爸媽媽,我就不回娘家了。」

三十多年過去,游素真看過許多牛排店風光開幕,又黯然熄燈,但一家人始終在這間小小餐包工廠,默默努力,如今成為新竹桃園地區最大供應商。

不過就在吳振羽接手後,不再只將銷路鎖定在牛排館。

老闆 吳振羽:「以前我父親在經營的時候,有碰到狂牛症,生意就會非常的不好,所以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發展其他的通路。」

因為透過網路與消費者互動,吳振羽跟太太楊沁蓉也觀察到,現代人重視養生,也喜歡嚐鮮,就研發出加了葡萄乾、核桃和枸杞的堅果餐包,而墨西哥餐包則是「升級版」的奶油餐包,加倍鹹甜的滋味,濃郁而不膩。

小小餐包,有著意想不到的潛力,如今一個月營收可以來到九十萬,一年就創造千萬業績,兩代人在不起眼的民宅內,用雙手撐起龐大餐包商機,默默走過三十多年的歲月,努力著讓餐包繼續飄香。

(記者張小媛、劉鑫昌/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把握今好天氣!迎入冬最強「極地冷氣團」北台週末濕冷下探10°C
今晚起鋒面接近,北台灣轉雨。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今晚起鋒面接近,北台灣轉雨。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字級:
A+
A-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15)日天氣跟昨天類似,白天溫暖微熱,各地高溫27至30度,早晚仍有涼意,各地低溫19至22度,西半部日夜溫差大,早出晚歸請留意溫度的變化;水氣偏少,各地為晴到多雲,只有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但入夜之後鋒面逐漸靠近,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水氣增多,轉為有局部短暫雨的天氣。

(今晨溫度分布圖。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氣象署提醒,清晨中部以北及馬祖易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行車用路及交通往返請多留意;東北風增強,晚起馬祖將有8至9級強陣風,請注意。

吳德榮:明極地大陸氣團襲 週日氣溫探10度

另外,中央大學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16)日起入冬以來最強的「極地大陸氣團」向東南東移動,冷空氣主要侵襲華中以北及日韓,其邊緣仍為台灣帶來明顯影響。明日北部、東半部有局部雨,中部山區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北台氣溫驟降、愈晚愈濕冷,中南部氣溫亦下降轉冷。

下週日(17日)北台濕冷,中南部白天涼、早晚冷,應注意保暖。最新各國模式模擬都有「大陸冷氣團」的強度,並有「強烈大陸冷氣團」的機率;週六晚、下週日晨、北台灣部分都會區的最低氣溫大約可降至12度左右,部分沿海及平地最低氣溫則可降至10度左右。

最新模式模擬顯示,下週一(18日)白天至週二(19日)下午有短暫空檔,降雨暫歇、氣溫略升。下週二傍晚起至週五(22日)另一股規模更大、影響更久,強度稍調弱、仍比前波強的冷空氣抵達,最新模擬仍有「強烈大陸冷氣團」的強度,但是否會再調整成入冬第一波「寒流」?應密切觀察。週六(23日)白天起冷空氣逐漸減弱。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顯示,今日環境風場為偏東風,西半部位於背風側,擴散條件差,污染物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上升;清晨中部以北地區及馬祖易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宜蘭、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竹苗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普通」等級;北部、中部、雲嘉南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西半部局部地區短時間可能達紅色警示等級;高屏空品區為「紅色警示」等級。

【參考資料】
氣象署:https://www.cwb.gov.tw/V8/C/7
環境部:https://airtw.moenv.gov.tw/

※本文授權自台視新聞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新藥納健保患者現曙光
字級:
A+
A-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是極少見的疾病,由於患者人數少而且治療選擇相當有限,被形容是「淋巴癌」中的「弱勢癌」,一直到今年12月,用來治療的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BTK抑制劑」,才正式納入健保給付,也讓「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和家屬看到希望。


回想起30多年前初次被診斷出罹患疾病,患者代表陳女士很感慨,還曾因為 經濟負擔,讓她面臨絕望,沒想到如今還能健康迎接70歲的生日。

患者代表陳女士:「如果得到這種病的人要好好的去看醫生,好好的去吃藥,一路上走得很辛苦,給大家鼓勵,如果得這個病要走出來,要好好跟醫生配合。」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是極少見的疾病,由於患者人數少而且治療選擇相當有限,被形容是淋巴癌中的「弱勢癌」,直到今年12月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BTK抑制劑」(BTKi)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才終於讓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和家屬看到希望,秀傳彰化癌醫院長張正雄也分享對比傳統治療,新的治療利器對病友帶來的幫助。

秀傳彰化癌醫院長張正雄:「現在我們用第二代等於比第一代來講,它少了心臟的副作用,也少了會影響到血小板功能的副作用,我們剛有提到那個巨球蛋白血症,本來就血小板會降低就容易出血,那它沒有第一代的副作用,再來它是口服的很方便,化療大部分是打針的。」

而淋巴瘤和其他固態腫瘤不同,是由全身性的淋巴球癌化生成,增加了早期診斷的難度,醫生也點出一些警訊。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當造血裡面關係到紅血球,那就是貧血的表現,那病人就容易疲勞、頭痛、全身不舒服、沒有力氣,但是如果是白血球的數目下降,那病人就是容易有感染發燒或是莫名原因的抵抗力下降。」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表示,特殊的癌細胞喜歡躲在骨髓,因此如果血液檢查發現血球減少或是免疫球蛋白異常升高,建議民眾要進行骨髓檢查,是診斷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最精準的工具,也呼籲要隨時注意身體健康,及早發現才能有效進行治療。(記者徐詩涵、顏連凱/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