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股市現場
台中純手工芋圓剉冰 Q軟滑嫩紮實香甜
招牌手工芋圓冰,芋圓、地瓜圓滑嫩Q軟,搭配冰涼剉冰吃很消暑。(記者吳承芸/攝影)
▲招牌手工芋圓冰,芋圓、地瓜圓滑嫩Q軟,搭配冰涼剉冰吃很消暑。(記者吳承芸/攝影)
字級:
A+
A-

炎熱天氣大口吃冰是一大享受。台中太平區這間開了超過四十年的老牌冰店,他們的招牌芋圓冰,全部都是純手工製作,除了手工做的芋圓、地瓜圓外,還加進三種配料,一大碗相當豐盛。這裡的芋圓、地瓜圓質地比較Q軟,能嚐到濃濃芋頭與地瓜甜味,讓人吃了一口還想再吃;另外這碗水果雪花冰,分量超級澎湃,一次能吃到五種當季水果,一碗冰下肚,暑氣瞬間消散。

日頭恰炎炎,逼得人都快融化了,這時來碗剉冰最解熱。



台中太平中山路上,這間四十年的老牌冰店,有Q軟香甜的手工芋圓冰,滋味酸甜的鳳梨酸梅地瓜冰,還有分量超級大的五種水果雪花冰,各種冰品吃來透心涼,怪不得店門一開,就湧進人潮。

顧客 李小姐:「它的料非常多,會有以前小時候比較常吃的古早味,它還蠻求新求變化的,有進階版的感覺。」

顧客 蔡先生:「因為我已經吃了一、二十年,從小時候吃到現在,他們的味道不曾改變。」

檯面上的配料,數一數將近三十種,幾乎都是黃家人一大早熬煮製作,尤其這招牌的芋圓和地瓜圓,都是黃家媽媽吳美雲親手做的。

第一代老闆娘 吳美雲:「芋頭要選比較大條比較圓,會比較鬆,做起來的芋圓會比較好吃。」

芋頭經過削皮、蒸煮,趁熱加粉攪拌,增加黏度和Q度。第一代老闆娘 吳美雲:「我們用三種粉,一個樹薯粉,一個番薯粉薯,還有一個我不能講,那是我們的秘方,要混合起來,吃起來口感才會比較軟Q。」

不同於一般芋圓的紮實,吳美雲做的芋圓粉團,不但黏性十足,又特別軟Q,得要使勁揉捏,再手工切成小塊。

第一代老闆娘 吳美雲:「就一個客人講,你們這個芋圓、地瓜圓是純手工喔,我說你怎麼知道,他說你切不規則,都是用手工切的。」

手工現切的芋圓,質地QQ軟軟,它的另一位好麻吉地瓜圓,吳美雲選材也很挑剔。第一代老闆娘 吳美雲:「選台農57號地瓜比較鬆,做起來的地瓜圓就比較Q,比較水潤。」

地瓜經過炊蒸、成團、揉捏成型,光製作就花了大半天,裡頭有著吳美雲滿滿用心,純手工的招牌芋圓地瓜圓冰,芋圓、芋頭、花豆、紅豆,滿滿配料,一大碗超豐盛。

顧客 李小姐:「顏色擺盤都很豐富,口感我是覺得,豆類的紅豆、花豆就很綿密,芋圓的話它是一個不規則的形狀,手工下去做的很Q,如果你冰沒有吃那麼快的話,它也不會變硬。」

每天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當初吳美雲與先生靠賣水果起家,開了冰店後,才想說做些變化吸引客人。

第一代老闆娘 吳美雲:「那時候就是做馬路、蓋房子的一些工人,很熱吃不下,那來吃一碗冰,加一個湯圓、粉粿、芋圓下去就會飽,所以就這樣做起來了。」

開店四十年,即便每天都要六點起床備料,吳美雲卻樂此不疲,本以為人生會像倒吃甘蔗越來越甜,沒想到先生卻在2018年生病離世。

第一代老闆娘 吳美雲:「雖然很辛苦,但每天忙碌很快樂,只有我先生那一段過程比較心酸,就要想得開,因為我還要幫他顧這三個孩子。」

或許先生的離世是吳美雲心中,難以跨越的一道坎,但也因為有了兒女陪伴,讓她的生活不再艱難。

大兒子 黃保瑞:「那時候媽媽一個人,比較辛苦,所以我就一起分擔她的工作量。」

水果行起家的冰店,水果冰當然也是招牌,五種當季水果加在雪花冰上,五彩繽紛,吸引年輕客群。

小兒子 黃保勝:「學生他們就學期間不太會自己去買新鮮的水果,所以後來我們就推出水果雪花冰,用當季的水果來擺盤,也吸引學生來吃,讓他們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

顧客 吳小姐:「它的雪花冰外觀很有衝擊感,他做很華麗的水果冰,水果跟冰搭配起來的甜味很剛好的,不會讓你覺得太多或太膩。」

來到這,很多老客人還會再來上一杯胡蘿蔔汁,不管男女老幼都很喜歡。

顧客 劉先生:「胡蘿蔔有本身味道之外,還帶有蜂蜜的香味,連我們小朋友本來是怕胡蘿蔔的,可是他卻喜歡喝胡蘿蔔汁。」

第一代老闆娘 吳美雲:「客人說這間店的東西,怎麼會這麼好吃,聽到客人誇讚,我們就開心了。」

黃家人齊心打拚,把爸媽打下的江山,繼續延續,要讓更多人品嚐到這沁涼的滋味。

(記者郭佩凌、吳承芸/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老廠創新手工小麻花捲 年賣60萬包拚外銷
嘉義一家麻花捲工廠將古早味的麻花捲做成縮小版,搶攻年輕市場,還開發海苔等新品味,滿足年輕人喜歡嚐鮮的消費習慣。(記者許聿恭/攝影)
▲嘉義一家麻花捲工廠將古早味的麻花捲做成縮小版,搶攻年輕市場,還開發海苔等新品味,滿足年輕人喜歡嚐鮮的消費習慣。(記者許聿恭/攝影)
字級:
A+
A-

香酥脆口的麻花捲,是很經典的古早味點心,但因為手工製作很辛苦,年輕一代多不願投入。嘉義市西區一家麻花捲工廠,七年級老闆朱倍毅退伍後就跟著阿公做麻花捲,培養出一份傳承的使命感。接手後,他將麻花捲尺寸縮小,並積極研發新口味,搶攻年輕客群,現在每年可以賣出30萬斤,約60萬包的麻花捲,是台灣前三大麻花捲工廠,產品還外銷加拿大。

隱身在嘉義市西區巷弄裡的麻花捲工廠,是台灣少數還在手工製作麻花捲的業者,每天一開工,員工們搓麻花的手,忙到幾乎停不下來,小學一、二年級放學後,就到工廠幫忙搓麻花,朱倍毅的功力自然不在話下,他的阿公朱炎森在50年前,為了生計,到高雄跟人學做麻花捲,從此開啟了朱家人,長達半世紀的麻花人生。



朱炎森學成回到嘉義後,就和太太把做好的麻花捲,放到鋁桶裡,用擔子挑著,各自到傳統市場賣,後來有一個朋友就幫他賣,讓他從零售轉型生產製造,朱家的麻花捲,知名度也逐漸打開。看著朱炎森每天從早做到晚,晚上還要送貨,工作相當辛苦,第二代的長輩們都無意承接家業,只有朱倍毅在退伍後,留在阿公身邊幫忙。

看著阿公日漸老邁,古早味點心後繼無人,朱倍毅決定要傳承,做法上也遵循傳統,五十年來,味道始終如一,阿公傳下來的原料配方,絕不能更改,「有過了4、50年的小朋友,長大後回來再吃,都說味道跟以前一樣,這就是唯一的堅持,就算有人嫌硬,我也不會把它做得比較脆。」

朱倍毅說,麻花捲從以前到現在,有很多種稱呼,有一種叫做「索仔條」,還有一種叫做「蒜蓉枝」,因為白白的,一塊一塊的糖塊,看起來很像蒜蓉撒上去的感覺。過去阿公主打傳統市場的通路,但朱倍毅接手後,觀察到麻花捲的年輕客群一直在萎縮,如何才能吸引年輕人來吃麻花捲,把市場擴大,朱倍毅的第一步,就是縮小尺寸。

他和曾經是護理師的另一半曾俞潔,兩個人每天花12個小時研究,把原本10公分長的麻花捲,改良成6公分的迷你尺寸,一度還因為製作難度提高,引發員工反彈,「要把大條的拆成兩半,變成兩倍的數量,員工一開始在搓的時候一直哀嚎,怎麼這麼累,又難做 ,」有的時候員工不做,夫妻倆跳下來只好自己做。


▲朱倍毅(圖左)的太太曾俞潔(圖右)辭掉護理師的工作,夫妻倆一起打拚事業,現在是台灣前三大的麻花捲工廠。(記者許聿恭/攝影)

不只把尺寸縮小,也推出小包裝搶攻年輕市場,為了滿足年輕人喜歡嚐鮮的消費心態,他也著手研發新口味,光是一款黑糖口味,就反覆測試黑糖與白糖結合的黃金比例,歷經無數次失敗,花了六到八個月,終於成功。

裹上香濃黑糖糖衣的小麻花捲,成了最熱賣的口味,一年可以賣出十萬斤,但當初要在市場上推廣迷你版的麻花捲,可是讓夫妻倆吃足了苦頭。曾俞潔回憶,「就是很冷漠的態度,叫我們把產品放在旁邊,過沒幾天,再退回來,根本就是連收也不收。」

白天要做麻花捲,晚上要跑客戶,面對外人的冷言冷語,有兩年的時間,夫妻倆都處於高壓狀態下,身心倍受煎熬,讓曾俞潔也不禁開始懷疑,「這麼做,真的是對的嗎?」

個性樂觀堅強的朱倍毅,在妻子快撐不下去之際,幫她打氣,頭也不回地往前衝,不到終點絕不喊停,「可能推十個點,九個點都是失敗的,起碼有一個點成功了,雖然後面的路很辛苦,但是前面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一個點的時候,往後面看的時候,會覺得這條路,其實甜甜的。」

走過艱辛的路,最終換來甜美的果實。透過口碑和網路行銷,小麻花捲的市場逐漸打開,為了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朱倍毅還引進自動化油炸機,麻花捲進入油鍋的速度都受到控制,不能一次下太多,以免油溫降太快,導致溫度的起伏太大。


▲傳統用油鍋炸麻花捲,一不小心就炸得焦黑,引進自動化油炸機,可以控制速度,提升炸麻花捲的品質。(記者許聿恭/攝影)

經過多年的打拚,現在他們已經是台灣前三大麻花捲工廠,產品還外銷加拿大,每年可以賣出30萬斤,約60萬包。除了熱賣的黑糖口味,朱倍毅又陸續開發出,甜中帶點微鹹的海苔口味;酸酸甜甜、很受女性消費者喜愛的梅子口味;加上古早味的糖霜大麻花,各自擁有不少粉絲。

傳承阿公的手工麻花捲,加以創新,雖然過程漫長又孤獨,但朱倍毅和曾俞潔夫妻檔,一路挺過來,不僅將這古早味點心,賣出新的市場,也翻轉了夕陽產業的宿命。(記者盧映利、許聿恭/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募集10萬袋熱血" 820房仲日做公益傳遞愛
字級:
A+
A-

酷熱的夏天是容易鬧血荒的季節,今年全台各地血庫存量更是多次亮紅燈,每年到8/20房仲日,由<房仲全聯會>帶頭主辦捐血活動,今年輪到<台南市公會>承辦,號召全台各地房仲業者一同捐血,並廣邀民眾共襄盛舉,期望為社會多盡一分心力。


三太子熱鬧開場替活動揭開序幕,8/20房仲日全台各地房仲業者一同挽袖獻出熱血。

房仲全聯會理事長 張世芳:「我們今年的捐血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達標超過3萬袋,除了捐血以外也會持續投入其他的公益活動,感謝各縣市公會的支持及熱情參與活動的同仁。」

從空拍可以清楚看到,地面上820字樣,相當壯觀!捐血誓師大會氣派登場,全台各地血液庫存量多次亮紅燈,因此每到820房仲日,業者就舉辦捐血活動,今年輪到由台南承辦。

房仲公會代表:「再拚10萬袋加油加油加油。」

熱情呼口號,繼去年完成的10萬袋目標後,今年繼續朝第2個10萬袋邁進。

房仲全聯會輔導理事長 林正雄:「社會大眾對房仲產業的支持,就是房仲產業繼續捐出熱血的一個原動力。」

內政部去年將8/20正式核定為房仲日,因此今年也特別切蛋糕   慶祝一歲生日。

臺南市房仲公會理事長 鄭淵臨:「主辦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捐血活動,那在我們全國也大家都知道,因為所有的人聽到8/20,就是房仲業者的捐血日,那所以說這次非常榮幸,那由我們臺南市承辦這個活動。」

就連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也特別出席,除了感謝房仲業的公益精神,也感謝產業界,大力協助政府推動的青年購屋貸款,以及300億租金補貼。

房仲全聯會理事長 張世芳:「都有助於緩和年輕人的生活經濟壓力,我們房仲業也全力輔導民眾申請補助,展現了產業與政府間的良好合作。」

內政部政務次長 花敬群:「那後續我們的租金補貼持續擴大到50萬戶,或者社會住宅直接興建,和包租代管第一階段20萬戶的,在逐步的達成。」

透過捐血活動,向民眾宣導不動產相關資訊,呼籲消費者在交易不動產的時候,別忘了認清合法仲介識別標誌,選擇正當合法的業者。(記者徐詩涵、詹明樺/臺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