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關鍵字: 非凡大探索
古早味變出新花樣 牛排飯糰澎湃吸睛
生活 古早味變出新花樣 牛排飯糰澎湃吸睛
台北古亭捷運站附近,有間已經開業二十六年的飯糰專賣店,平凡的飯糰在他們手中變得很不一樣。像是超人氣的黑胡椒牛排口味,是將炊蒸過的糯米,加進沙朗牛排、肉鬆、老油條,手炒的酸菜和蘿蔔乾等,豐盛的用料,常有客人說,吃一顆就能抵兩餐;就連起司豬排也能包進飯糰,先醃再煎的里肌肉,吃來軟嫩多汁,一點也不柴,搭配香濃滑順的起司,更是大大加分。 香噴噴的糯米飯,先鋪上一層肉鬆,夾著脆脆的酸菜、蘿蔔乾,再加上半顆滷蛋,還有炸到香香酥酥的老油條,所有好料包得緊緊,握在手裡,沉甸甸的好實在。 一天的活力來自早餐,兼具美味和分量的澎湃飯糰,就在台北古亭捷運站附近,數一數,二十六種口味任君挑選,吸引早鳥族、觀光客準時來報到。 顧客 劉先生:「這家店是台北第一的飯糰店,每天都很多人在那邊排隊,通常早上我七點半就會先來排隊,有時候一過八點,就大排長龍了。」 顧客 葉先生:「它可以混和米,也可以紫米,也可以白米,飯糰比一般的傳統飯糰還大,裡面的料很多,像我們這種體位大的人,吃下去可能會到中午還有飽足感。」 開業二十六年的飯糰店,已經傳承到第二代,老闆劉時羽,遵循老一輩的做法,對酸菜和蘿蔔乾特別挑剔。 老闆 劉時羽:「媽媽堅持酸菜、蘿蔔乾,都一定要用客家人的菜脯,醃漬的口感比較好,口味比較重;酸菜的話,酸度也比較偏酸,水分也比較夠,吃起來很脆。」 為了保持脆度,不破壞纖維,他捨棄便利的脫水機,而是用石頭壓住酸菜和蘿蔔乾,讓水分慢慢瀝乾,接著花時間用小火慢炒,至少兩個小時以上,香氣才會入味。 而飯糰的靈魂非米飯莫屬,來自彰化的老米,吃起來Q度較夠,又不容易軟爛,浸泡三小時後,倒入木桶炊蒸,得要蒸到粒粒分明,口感才會好。 老闆 劉時羽:「我們都會用筷子戳,這是很重要的步驟,如果沒有戳洞的話,它蒸氣受熱會不平均,一熟的話,馬上要翻動,接觸空氣,這樣米才會Q。」 挖起一大勺熱騰騰的紫米飯,毫不手軟的使勁加料,最後再捏個緊實,招牌的紫米飯糰,是小店熱賣二十六年的人氣王。 顧客 廖先生:「吃起來是真的蠻料多實在的,很紮實,一般的紫米,你感覺就還是白飯的味道,但它紫米真的有一種紫米的香味。」 熱鬧的飯糰店,排隊人潮沒有停過,劉時羽抓緊時間洗酸菜,已經半退休的媽媽劉月盡,則在一旁幫忙,替兒子瞻前顧後。 媽媽 劉月盡:「看有沒有沙子,有沒有石頭,這個黑黑的要撿起來。」 二十六年前,劉月盡從新竹搬到台北,為了討生活,她推著小攤車,靠著賣飯糰養活一雙兒女。 媽媽 劉月盡:「去到古亭市場,還有南昌路那裡,我們沒有固定的攤位,警察會趕,站久了沒有人要買,我又找別的地方,一直找。」 劉時羽剛退伍時也是玩心重,工作一直換,對生活也沒目標,被媽媽叫來幫忙賣飯糰,但二十幾歲的小夥子,正值血氣方剛,根本放不下身段。 老闆 劉時羽:「那時候還很年輕嘛,去做路邊攤,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就會戴口罩戴帽子,不敢露出臉來。」 媽媽的苦口婆心,讓劉時羽徹底改變心態,小小的飯糰攤在他的努力下,從路邊攤賣進店面,為了吸引更多客人,口味選擇也要求新求變。 老闆 劉時羽:「煎下去不能超過兩到三分鐘,因為沙朗牛煎太久會太柴,牛排下去抓個時間,小火慢煎一分鐘,就可以起鍋了,然後牛排是日本人最愛點的。」 煎得入味的牛排,層層疊疊鋪好鋪滿,和滷蛋、老油條一起捲起來,最受日本客人喜愛的。 店裡的創意飯糰,也不能錯過「起司三島豬排口味」,裡頭的豬排軟嫩不乾柴,配上香濃起司,整體吃來層次豐富,每一口都讓人驚艷。 顧客 劉先生:「那個起司真的會有拉開的感覺,咬下去,很明顯感覺出起司的香味。」 雙手包出一天的活力,因為懂得創新,為古早味注入新意,劉時羽的飯糰,才能成為客人心目中,忘不了的好味道。 (記者張婷瑗、吳承恩/專題報導)
2024-08-31 14:00
台日風味浮誇丼飯 焢肉蚵仔搭鮭魚卵
生活 台日風味浮誇丼飯 焢肉蚵仔搭鮭魚卵
位在新北中和新生街上的這間食堂很低調,沒有招牌,外觀也沒特別裝潢,不過看似不顯眼的小店,餐點分量可不一般,主打浮誇系,老闆結合了台式跟日式風味,像這道豬棉被月見蚵魯飯,一大塊焢肉覆蓋白飯上,加上蚵仔,還淋上鮭魚卵、生蛋,看似衝突的組合卻意外合拍,吃來超級飽足;另外,還有升級版海鮮麵,多達五種海鮮,跟一大片虱目魚,分量同樣也是很澎湃。 中午用餐時段,十幾坪的小店面,早已坐滿人,食客光是用看的,視覺就先滿足,不管是鋪滿鮮蚵的豬棉被蚵魯飯,還是多達五種海鮮,超澎湃的海鮮麵,用料都不手軟。 顧客 施先生:「這一碗200元,我覺得非常值,因為在外面吃這麼多的海鮮,起碼要300塊以上。」 新北中和這間小店,結合了台日風味,外觀不起眼,沒有招牌跟華麗裝潢,但餐點可不一般。 店長 許書維:「當天我一定會把焢肉製作完成,盡量讓豬肉不要放在冰箱太久。」 要做店內招牌「豬棉被月見蚵魯飯」,當天送來的溫體豬,要馬上分切處理,先爆香,再跟特製醬料一起滷製。 店長 許書維:「我們家的滷汁是老滷,焢肉要滷一天才會入味,然後加上新鮮的醬汁,再去加以滷製。」 焢肉浸泡整晚,滷到軟嫩入味,蚵魯飯的另一個主角,特別選用嘉義東石鮮蚵,清洗時也不能馬虎。 店長 許書維:「像這個有殼的部分,它會黏在蚵仔的干貝上面。」 每一顆鮮蚵上的殼,都去掉之後,再用滾水汆燙迅速撈起,才能保持嫩度;蚵仔加上一大片焢肉,覆蓋在白飯上面,看似是一碗台式蚵魯飯,卻又淋上了滿滿鮭魚卵,跟一顆生蛋黃。 衝突的台日混搭風,口感卻意外搭配,蚵仔鮮甜多汁,焢肉鹹香軟嫩,一口咬下,還能吃到鮭魚卵在口中爆開,跟生蛋黃攪拌在一塊,更加滑順有層次。 顧客 洪小姐:「滷得很軟嫩、很透,但是又不會過鹹,豬肉跟蚵仔實際上滿搭的。」 其實菜單裡原本沒有這一道餐點,是許書維有次準備員工餐,滷了一鍋焢肉,沒想到大獲好評。 店長 許書維:「焢肉滷好,大家先咬了一口都都覺得說,這焢肉很好吃耶,感覺可以賣。」 同樣料多澎湃的,還有這碗升級版的海鮮麵。為了講求食材新鮮,店內的海鮮,幾乎都是每天凌晨十二點,去魚市親自挑選。 光是一碗海鮮麵,就加入了鱸魚、蚵仔、蛤蜊,鮮蝦以及小卷,多達五種海鮮,升級版更是放了一大片虱目魚,蔬菜熬煮的高湯,沒有過多調味,更能帶出食材本身風味。 整隻小卷,一口咬下,原汁原味 在唇齒散開,相當Q嫩彈牙,虱目魚肚肉質軟嫩,本身的油脂,讓口感更加順口,搭配的麵條,採用日式細拉麵,比起一般常見的油麵,來得有嚼勁。 顧客 施先生:「湯頭融合了很多海鮮要素,像是小卷、蛤蜊、蝦子,還有蘿蔔之類的,小卷也是給這一整隻的,CP值很高。」 顧客 王小姐:「海鮮很新鮮,在別家沒吃過這麼鮮甜的,每一種都很甘甜,那個湯也很好喝,CP值很高。」 用新鮮度打出好口碑,也是許書維跟夥伴們,一直以來的堅持。77年次的許書維,原本在日式料理當學徒,離開後,他決定把所學跟台式小吃做結合。 店長 許書維:「麵體我們是做日本細拉麵,吃起來會有一些跟台式油麵口感的差異性。」 熟練的廚藝,不僅僅是從日本料理店磨練出來的,其實他從小就在自家麵攤,幫忙做生意,小小年紀就拿起鍋鏟。 店長 許書維:「八歲開始在家裡幫忙煎蚵仔煎,我當時還不夠高,媽媽就幫我拿蓋房子的板模墊著,我踩上去烹調給客人。」 日本料理中,很多人愛吃的烤魚下巴,許書維也挑選日本進口的青魽下巴,油脂特別豐美。 顧客 張小姐:「他們的價格親民很多,烤的部分也很用心,就是外酥內嫩。」 台味小吃混搭日式風味,許書維不斷端出新創意,不僅讓饕客一吃難忘,也讓這一家,沒有招牌的低調小食堂,在中和巷弄間闖出高人氣。 (記者李采穎、吳承芸、劉鑫昌/專題報導)
2024-08-30 20:00
林口泰國蝦吃到飽 百種食材超值滿足
生活 林口泰國蝦吃到飽 百種食材超值滿足
吃到飽餐廳很多,但要做得有特色,不容易。新北林口這間水道蝦吃到飽餐廳,餐桌旁設有流水道,想吃哪隻蝦,伸手就能撈。現撈現烤的肥美泰國蝦,剝開還有滿滿的蝦膏,肉質緊實鮮脆,味道鮮美。另外,這裡還有琳瑯滿目的海鮮燒烤和熱炒料理,像是炸得外酥內嫩的糖醋排骨,吃來飽滿又彈嫩,酸酸甜甜的滋味,讓人一吃就上癮。 隨著音樂一下,一隻隻活跳跳的泰國蝦,乘著滑水道,急速衝刺,半透明的身軀,在LED燈光照耀下,透出五顏六色的光彩,來到新北林口,這間水道蝦吃到飽餐廳,水裡的蝦子,統統讓客人任選任夾吃到飽。 顧客 吳小姐:「全家一起來,小朋友就覺得水道蝦很特別、很新奇,他們又可以玩撈蝦,真的很有趣。」 顧客 李先生:「像我們這麼愛吃蝦的人,吃兩盤一定是不夠的,至少要烤個三、四盤以上。」 店裡除了烤蝦DIY,一旁Buffet餐台,還有琳瑯滿目的生鮮熟食,一點都不怕客人吃。 老闆 蔡惠斌:「除了泰國蝦之外,我們有提供肉類、海鮮、蔬菜、一些小菜、醬料、熱炒類,還有不定時會做一些加碼的活動,我們的食材種類,基本上應該是超過上百種。」 顧客 周小姐:「從開幕到現在,我已經來N次了,老闆本身又很大氣,就一直送,讓大家吃到飽,吃到開心。」 顧客 陳先生:「自助吧東西都很新鮮,不管西式、中式就是很多元,可以讓你吃得很開心,吃得肚子脹脹的。」 看看大家一口接一口,就知道這現烤滋味,有多麼鮮美,這些個頭又大又肥美的泰國蝦,可是每天從屏東,搭夜車趕過來的。 老闆 蔡惠斌:「我們泰國蝦,每天都從屏東坐車上來的,每隻都活跳跳的,重點我們蝦子都有經過SGS檢驗合格,我們用自來水讓牠胃囊的東西,稍微吐出來,吃起來也比較健康,比較不會有一些土味或雜質的味道。」 現撈泰國蝦吃到飽,扒開蝦殼,露出飽滿的蝦肉,和滿滿蝦膏大口吃下,新鮮彈牙又有嚼勁,不用多餘調味,就能吃出蝦肉鮮美。 顧客 周小姐:「新鮮又Q,肉質又彈,我吃過這麼多的蝦子,我覺得它會讓我懷念。」 單吃烤蝦不夠看,幾乎桌桌必點的胡椒蝦,也是重頭戲。 老闆 蔡惠斌:「我們推出五種口味,可以讓客人升級的方案,有胡椒、鹽烤、蒜頭、檸檬,還有鹽酥的口味。」 掀開蓋子,濃厚的胡椒香立刻竄進鼻腔,蝦殼沾滿胡椒粉,裡頭的蝦肉又脆又彈,每一口都充滿鮮氣。 低頭整理蝦槽,對蝦子的習性瞭若指掌,蔡惠斌本身就熱愛吃泰國蝦,他笑說,會跑來開餐廳,全是因為一時衝動。 老闆 蔡惠斌:「因為愛釣蝦,以前我一天要釣九個小時的蝦子,連我老婆快生的前一天,我還是去釣蝦,朋友就說,你這麼喜歡蝦子,那就開一間流水蝦餐廳試看看。」 但剛開始只會釣蝦,沒有養蝦經驗,短短半年,就慘賠了兩百多萬。 老闆 蔡惠斌:「因為不會養,之前死到很誇張,我們還直接買冷凍冰箱,把蝦子冷凍在裡面。」 蔡惠斌努力學習養蝦技巧,終於挺過撞牆期,但餐廳生意卻愈來愈差,逼著他轉型。 老闆 蔡惠斌:「剛開店其實很簡單,就一個水道,一些自助吧,就複製人家的模式下去做,以為店開了,人就會來了,結果不是這樣。」 為了吸引客人上門,蔡惠斌推出更多樣化的菜色,現撈的澳洲水姑娘龍蝦,剖開後剝去雜質,露出豐腴的膏黃和水嫩蝦肉,淋上自製蒜蓉醬,就能送進蒸箱 享受蒸氣浴。 清蒸龍蝦熗些油蔥,鹹香味立刻撲鼻而來,龍蝦肉吃來緊實彈牙,滿滿的蝦肉鮮味,瞬間在嘴裡化開。 顧客 吳小姐:「龍蝦非常新鮮很好吃,而且龍蝦品種好像也有兩、三種,下次我們要再來試試不一樣的東西。」 每當熱炒一出爐,客人瞬間蜂擁而上,看到什麼都要夾上一把,其中這道糖醋排骨最受歡迎,軟嫩的排骨均勻裹上醬汁,滋味鹹鹹甜甜,肉質豐腴又彈嫩,無論大人小孩都愛不釋口。 顧客 李先生:「糖醋排骨吃起來,酸甜剛剛好,吃起來不會膩口。」 泰國蝦吃到飽,吸引人潮也帶來錢潮,餐廳開業五年,靠著好口碑,一路經營到現在,蔡惠斌繼續端出新菜色,期許自己能讓客人吃得心滿意足,體驗不一樣的美食饗宴。 (記者張婷瑗、吳承恩/專題報導)
2024-08-30 14:00
永樂市場扁擔豆花 五色粉粿天然吸睛
生活 永樂市場扁擔豆花 五色粉粿天然吸睛
在美食聚集的台南國華街永樂市場旁,有間古早味豆花冰店,老闆從挑扁擔起家,傳統的滋味,遊客、在地人都很愛。遵循古法製作的招牌豆花,嫩如白玉、入口柔滑,手工布丁軟嫩,和焦糖甜香完美契合,搭配黑糖和洛神等五種自製粉粿,超級有特色;這裡還有賣剉冰,鳳梨冰是用金鑽鳳梨熬煮的,滿滿的鳳梨果肉,酸酸甜甜,是記憶裡最傳統的美味。 顧客 吳小姐:「國華街平日都超多人會來吃,朋友從外地來,特別帶他們來這邊吃傳統的豆花。」   顧客 藍小姐:「豆花味很香,配料很多種,我很喜歡那種,可以有很多種選擇。」   午後時分,天氣漸漸炎熱,台南國華街上的這間豆花冰店,湧現排隊人潮,不管是觀光客,還是在地人,都要來碗冰豆花或剉冰消消暑氣。   顧客 李先生:「外面的豆花吃起來沒有咀嚼的感覺,吃下去就化掉了,這吃起來就有那種綿綿的感覺,可以稍微嚼它一下。」   顧客 白先生:「吃好幾年了,就吃的很順口很習慣。」   傳統古早味,已經熱賣25年,店門口擺著大大的扁擔,不只喚起客人"小時候的記憶",也因為老闆謝明融,當年是這樣起家的。   老闆 謝明融:「豆花伯他在赤崁樓那邊賣了五十年,他就挑著豆花,來我們店前面,剛好有一個客人要跟他買豆花,那個蓋子一翻開,煙整個都冒起來,那時候只有一個念頭,我要跟你學。」   被熱騰騰的豆花驚艷後,謝明融不停向老師傅求藝,求了好久,才讓老師傅點頭答應,民國93年開始,挑扁擔沿街賣起古早味豆花。   老闆 謝明融:「早上大概三、四點起床,五點開始做,做到八點出門。」 即使現在沒挑扁擔了,謝明融還是堅持,遵循老師傅源自廣東汕頭的做法,傳承"沒有毛細孔"的豆花製程。   老闆 謝明融:「黃豆新不新鮮就是看,它如果泡下去是爛的,壓下去就爛掉了,如果是新鮮,一按就跳開了。」   非基改黃豆,經過磨豆機,原味白豆漿宣泄而下,還要仔細過濾後,才能再煮滾,這時候廚房內已經滿溢豆香味。   老闆 謝明融:「人說比女孩子的脾氣還要難以捉摸,真的,火太小的話,滾到後面酸掉,太大的話,還沒熟它就已經焦掉了,第一次摸豆漿開始,一直倒掉,倒了八年才找到感覺。」 只要品質稍微有差錯,謝明融一定整桶重做,要求很嚴苛,他接著把一部分豆漿撈起來,和手工火烤的石膏粉混合,再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   老闆 謝明融:「高度、速度、沖力跟溫度都有差,就跟沖牛肉湯一樣,絕對不是滾水下去沖,大概95度左右,能夠讓肉熟,又不會讓它柴。」   再放十分鐘,冷卻一下,白白嫩嫩,零毛細孔的軟滑豆花就誕生了。   加入豆漿和芒果青等等五色粉粿,最後擺上一顆Q彈手工焦糖布丁,招牌豆花豆香濃郁,口感綿密帶Q,手工布丁軟嫩滑順,和焦糖的甜蜜香氣完美契合,搭著各種特色口味的自製粉粿,有酸、有甜,超級消暑滿足。   顧客 李先生:「它跟一般統一布丁不一樣,吃起來焦糖味滿重的。」 顧客 林先生:「入口即化,滿甜的。」 不只是豆花,布丁、粉粿、湯圓,店裡的配料,也全都是謝明融自己做。   紅通通的滾燙洛神花汁,要搶快混合樹薯粉,快速攪打均勻。老闆 謝明融:「那個就要一百度以上了,因為它要沖加水的澱粉,很難熟。」   鮮紅透亮的洛神粉粿,天然純粹卻很吸睛,加進綜合豆花裡,還有珍珠、紅豆、粉角和五種粉粿,手工的洛神粉粿,酸中帶甜,軟嫩有Q勁,黑糖粉粿咀嚼時,還散發陣陣的黑糖,甜香全化在舌尖上。   顧客 王小姐:「粉粿有一種酸甜的味道,我覺得挺好吃的。」   店裡的大小事,謝明融統統自己來,對待家人亦是如此,因為人生的際遇,讓他從年輕時,就學會負責任。 老闆 謝明融:「我十七的時候,媽媽中風,那時候我還在做西點學徒,早上上班,晚上在醫院,後來遇到老婆也是,她那時候是肺癌。」   妻子離世後,沒想到爸爸又患上失智症,父母親身體相繼出狀況;謝明融面對老天的考驗,從不抱怨,倒是覺得,這本都是他該做的。   舀起的豆花裡,有美味,還有謝明融的孝心,他用耐心和著汗水,凝聚成一碗一碗豆花,沁涼了台南的炙熱,也從中獲得滿滿力量。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
2024-08-02 14:00
彰化在地台式午茶 午後開賣60年肉羹
生活 彰化在地台式午茶 午後開賣60年肉羹
彰化市中正路上的這間肉羹老店,是不少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銅板小吃,目前是第二代接手經營,由林家兄弟檔一起傳承老父親的味道。開店60年來,肉羹都是一早現做,選用新鮮的豬後腿肉拌入魚漿,讓口感更扎實Q彈;另一道麵線糊人氣也很高,調味不會過於濃重,吃來滑順清爽,沒有負擔。小攤子一賣就是一甲子,也是許多客人指名的台式下午茶點心。 下午2點多,彰化市中正路上這間肉羹攤位前,人潮絡繹不絕,每個客人至少一次都外帶四、五份肉羹。 顧客 許先生:「這間麵線糊,應該有的人都把它當下午茶在吃吧。」 顧客 王先先:「來吃個點心啊,我一個禮拜會來吃四次。」 午後限定的古早味肉羹,裹著濃稠湯汁,Q彈肉羹透著微微光澤,再配上不膩口的麵線糊,不少在地人從小吃到大。 顧客 黃小姐:「我快七十歲,吃好多年了,他爸爸在賣的時候,就在吃了。」 飄香一甲子的肉羹老店,如今傳到第二代,由林家兄弟和太太四個人一起經營,60年來,肉羹都是每天一早新鮮現做。 老闆 林泓志:「我們都是使用豬的後腿肉,早上就會請攤商幫我們剁成肉塊、切成丁狀,有瘦有肥,就是三比七的比例。」 堅持使用豬後腿肉,是讓肉羹吃起來更Q彈的秘訣,接著跟魚漿、地瓜粉一起和勻,時間掌控也很重要。 老闆 林泓志:「因為魚漿每次進來的量都會不一樣,也不能打太久,打太久它就會變成軟爛的口感。」 肉羹一顆一顆,從機台冒出來,用滾水煮到完全熟透,再迅速撈起。 老闆 林泓志:「小時候就是慢慢的捏,一家人圍在一起,就這樣一個兩個動作,一直捏到一鍋滿了,我們還要等它熟了之後再撈起來,馬上把它晾乾吹電風扇。」 現在機台取代以往手工捏肉羹,省去了至少三小時的時間,但為了保留饕客記憶中的味道,六十年來,配合的原物料廠商,都沒有改變過。 老闆 林泓志:「因為爸爸就是慢慢尋找到合適的東西,就留下來一直沿用這樣子。」 剛煮熟的肉羹,要馬上用風扇吹涼,才能保持它的Q度,接著高麗菜絲也要分批加入。 老闆娘 廖雅玲:「因為我們的來客量比較大,所以如果菜全部下去的話,菜就會煮爛掉,所以我會把它分成兩個步驟。」 高麗菜絲分兩次煮,是希望讓客人吃到帶有鮮度的高麗菜,而肉羹湯頭不需要過多調味,才能帶出食材本身甜味。 肉羹一口咬下,口感彈牙紮實,高麗菜吸附湯汁,帶著微微清甜香氣,不會過鹹,相當爽口。 顧客 林先生:「肉羹一碗賣四十塊,它給的量還滿多的,不會說全部都是粉。」 66年次的林泓志,國中畢業後就在外打工闖蕩,直到19歲媽媽生病中風,才決定回家,一肩扛起家業。 老闆 林泓志:「想說媽媽身體不好了,就回來接,讓她跟爸爸一起退休,讓爸爸陪她。」 孝順的林泓志也延續老父親幾十年的堅持,肉羹攤多年來,都是下午才開始營業。因為肉羹攤正好位於彰化的民生市場,跟三民市場附近,市場收攤後,肉羹和麵線糊,自然就成了,早市攤販們的點心,久而久之,也變成了當地人的下午茶。 老闆娘 廖雅玲:「我一天大概要煮七桶,然後肉羹大概就是十二桶。」 老闆娘廖雅玲熟練的把調味料加入大鍋中,大把抓起手工麵線跟湯頭一起,慢慢煨煮。 老闆娘 廖雅玲:「我們的口味比較偏清淡的,沒有放大腸或者是蚵仔這些東西。」 太白粉勾芡的比例,跟火候掌控也很重要,全靠廖雅玲多年經驗,麵線糊不會過於濃稠,放入口中,口感滑順,蝦米的淡淡鮮味,讓整體風味更加清爽,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顧客 許先生:「麵線滿香的,不會像外面,有的都那麼鹹,還是那麼糊,它就比較剛好。」 每天開店,夫妻倆忙得不可開交,但幸好女兒很貼心,雖然還在念大學,但只要一有空,就會到店裡幫忙。 女兒 林庭圩:「麵線的備貨我會,煮也會,我國小會拿刀,就開始在這幫忙了。」 一家人聚在一塊工作,一起為爸爸傳下來的攤子打拚,也讓彼此的情感更加緊密,對林泓志來說,這個肉羹小攤,不只是爸爸傳下來的味道,更是讓一家人能夠彼此凝聚的生活重心。 (記者李采穎、吳承芸/專題報導)
2024-08-01 20:00
突破框架創意料理 獲必比登的亞洲菜
生活 突破框架創意料理 獲必比登的亞洲菜
台中這間亞洲菜料理,曾榮獲米其林必比登推介,老闆白泓璟曾在日式和泰式料理當過學徒,並把所學融入餐點。其中,這道牛菲力月見香蘋奶油燒,Q彈多汁的骰子牛,搭上特製醬汁,有蘋果跟洋蔥的甜香,跟溫泉蛋一起吃,口感綿密順口;仲夏梅子雞的人氣也很高,是把紫蘇梅一一去籽,製成醬汁跟雞腿一起燒,雞腿肉吃來軟嫩,裹上酸酸甜甜的醬汁,非常開胃。 顧客 鄭先生:「它是屬於台式的料理,其實台灣人都會滿喜歡的一個料理。」 顧客 張小姐:「一般的泰式料理或是我們東南亞的台式料理,把它混在一塊,創造一個複合式料理。」 不管是日式溫泉蛋搭配骰子牛,還是南洋風味的椰汁紅咖喱,都能看到台菜元素,融入在料理中。 老闆 白泓璟:「它本身就不應該有框架,一定會有個基礎,例如說,我在這樣的調味基礎上,我換了什麼,但還是它的主軸,還是這個東西;那我們家也是一樣,延伸東南亞的菜色,或是一點日式、台式的菜色,這個定義就會被每個人,來的感受不同而定義。」 台中南區這間主打創意亞洲菜的餐廳,曾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介,其中最受歡迎的牛菲力月見香蘋奶油燒,用的是這一大塊的牛菲力,去除筋膜跟多餘的油脂後,再切成適合入口的大小。 老闆 白泓璟:「它是用紐西蘭的草飼牛,菲力這個部位,我們家的肉都不醃,就是吃原味。」 搭配的靈魂醬汁,是把蘋果和洋蔥炒香之後,加入豆瓣醬,熟成一到兩天。 老闆 白泓璟:「你在這道菜當中,還是會吃到新鮮蘋果丁,跟已經熟成在醬汁裡的蘋果丁。」 牛肉跟特製醬汁一起拌炒,還是能吃到骰子牛的原汁原味;牛肉塊軟嫩多汁,有蘋果跟洋蔥香氣,還有豆瓣醬的鹹香,搭配炸好的蒜片,沾著溫泉蛋的蛋黃,放入口中,滑順又不失嚼勁。 顧客 阮先生:「牛肉大概五、六分熟,吃起來很Q,口感很好,等到原味吃完之後,把它跟溫泉蛋攪一攪,這樣吃又有不同味道,就是讓口感變得更滋潤、更juice。」 ▲仲夏梅子雞是選用雞腿肉,口感特別軟嫩,搭配紫蘇梅製成的醬料,酸酸甜甜,非常開胃。(記者吳承芸/攝影) 為了讓食材好入口,白泓璟把雞蛋豆腐,切成丁再下鍋。炸到金黃後,加進豬肉一起拌炒,再用高湯慢慢煨煮,上桌前,用青翠的水蓮點綴,也增加整體口感。 老闆 白泓璟:「因為我希望它一小口一小口,這樣吃進去,跟肉還有水蓮,這三個東西可以一起搭配,所以它的大小就像丁狀。」 這道老皮嫩肉,豆腐炸到外酥內軟,吸附了飽滿的湯汁,相當滑嫩順口,搭配清爽脆嫩的水蓮,一口咬下,口感層次分明。 顧客 阮小姐:「豆腐外皮酥脆,裡面很柔軟,調味也很夠味。」 同樣爽口又涮嘴的仲夏梅子雞,白泓璟選用雞腿部位來做,肉質更彈嫩。 老闆 白泓璟:「雞腿肉比較Q彈,不會像土雞或者是烏骨雞,需要長時間的烹煮,只要把熟度控制好,就是嫩的。」 雞肉切丁,下鍋油炸,先封住水分,加入的特製醬料,是特別把紫蘇梅一一去籽,擠壓果肉篩成梅汁,製作而成。 老闆 白泓璟:「讓它入味,因為雞肉的紋理是有一些縫隙,所以我花一點時間煨煮,讓醬汁可以跑到縫隙裡面去把它填滿,所以你待會吃的時候,每一個位置都有味道。」 Q彈鮮嫩的雞腿肉,全裹覆上一層酸甜滋味,一入口,肉香與淡淡梅子香氣,瞬間在嘴裡散開。 顧客 鄭先生:「這邊的梅子雞,如果以在夏天來講,吃起來會比較舒服一點,也比較開胃。」 白泓璟老闆兼主廚,72年次的他,從小就對料理有興趣,15歲就在日本料理店當學徒,後來又轉戰泰國菜,很幸運的,遇到的師傅不藏私。 老闆 白泓璟:「我們老闆非常厲害,他所有的料理跟配方,全都願意教你,所以我就覺得我運氣很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機會。」 所以在白泓璟的料理中,也有泰式風味,店內招牌之一,就是蝦仁紅咖哩椰汁肉醬,一滴水都沒有加,完全是用椰奶燉煮。 搭配咖哩的炸鍋巴,炸到像餅乾一樣酥脆,沾著紅咖哩椰汁肉醬,有著濃郁奶香,還咬得到蝦仁跟一顆顆堅果顆粒,米餅的焦香味,跟濃郁的椰汁香氣,意外絕配。 顧客 阮小姐:「它不會太鹹也不會太辣,就剛剛好,你吃得到每個口味的感覺,很下飯、很好吃。」 白泓璟把年少時所學的日式、泰式手藝,結合台灣味端上桌,如今努力總算有了成果,獲得米其林必比登肯定,也圓了他心中的料理夢。 (記者李采穎、吳承芸/專題報導)
2024-06-28 14:00
全程冷鏈韓式燒肉 先燻後烤香氣爆發
生活 全程冷鏈韓式燒肉 先燻後烤香氣爆發
台北中山區這家韓式燒肉店,把豬肉變化出各種創意料理,就連少見的豬舌、豬尾這裡也吃得到!特別的是,從屠宰到配送都採取全程冷鏈,豬五花經過稻燻、燒烤兩道工法,吃來富有濃郁燻香,口感彈脆,越嚼越香,搭上生菜、熱泡菜,超級過癮;同樣受歡迎的扇子肉,是位於豬腹的位置,只要烤到五分熟就能享用,大口吃下,入口即化,豐厚油脂包覆味蕾,口感更勝牛排。 肥瘦相間的豬五花,在烤盤上滋滋作響,隨著高溫,慢慢逼出油脂,香氣撲鼻誘人,肉盤上扇子肉、豬舌、醬豬皮,一應俱全,讓饕客忍不住食指大動。 顧客 陳小姐:「因為外面一般吃韓式燒肉,比較怕會吃到豬的腥味,那這邊的豬都是甜,加上會有炭燒跟稻草燻過的香味,所以整個吃起來都是甜的。」 烤好的五花肉和生菜,琳瑯滿目的自製醬料,一起包起來,大口大口塞進嘴裡,滿足的神情全寫在臉上。 顧客 楊小姐:「這間店蠻特別的,有超過六種以上的醬料可以做搭配,整體吃起來,會比其他的韓式料理店,再更豐富一點。」 讓客人吃不膩的韓式燒肉,就位在台北的吉林路上,店內主打各式豬肉料理,從選材開始就不馬虎。 營業部部長 Andy:「我們是以菜包肉為主軸,所以我們在生菜、豬肉的挑選上,就有下一點功夫。」 披著大理石紋,透著粉嫩嫩光澤的豬五花,新鮮看得見,所有肉品從屠宰到配送,全程冷鏈保鮮,不離開冷藏。 主廚 李昌憲:「我們的豬肉在分切場那邊,他們全程都在十五度以下的低溫進行分切、運送,對於整個肉質來講,比較不會受到汙染;我們也透過低溫熟成,讓豬肉產生蛋白質解酶,這樣豬肉會更柔軟、水分更多。」 牧草燒得通紅,激起熊熊大火,高溫熱力加持下,為豬五花染上一層燻香,美味的秘訣也少不了這步驟。 主廚 李昌憲:「原住民他們用直火,然後有加一些木頭或者是牧草,用這些香氣把肉帶出不同的風味。」 吃韓式燒肉,一定要嚐的豬五花,表皮烤到金黃酥脆,吃來有淡淡的焦香,口感彈脆、保有肉汁,鮮甜的味道愈嚼愈香,還可以搭配熱泡菜、自製醬料,一起包入生菜裡,蔬菜的爽脆降低了油膩感,層次豐富誘人。 顧客 韓先生:「檯面上現煎的熱泡菜,有一點點的鹹味,再配上生菜跟他們自己做的醬料,整體吃起來,不會太油或太鹹。」 點菜率同樣很高的扇子肉,也就是豬腹的位置,吃起來和菲力牛一樣,肉香濃郁、口感鮮嫩,可是「豬肉界的勞斯萊斯」。 店長 Aaron:「因為我們選用台灣一個冷鏈過程,非常完整的豬肉,所以它可以不用吃到全熟的。」 軟嫩多汁的扇子肉,帶點微焦、沒有羶味,趁熱切開,剛剛好的五分熟,肉汁緊緊被鎖住,口感軟嫩不會乾柴,濃郁的油脂香氣,讓人一吃回味無窮。 顧客 李小姐:「第一次吃到扇子肉,感覺蠻特別的,因為很像在吃牛肉的口感。」 眼神專注盯著電腦,Andy是這家人氣燒肉店的靈魂人物,擁有十三年的餐飲經驗,當初為了與市場做出區隔,他特別跑到韓國取經,將道地的韓味帶回台灣,加以改良。 營業部部長 Andy:「韓式其實在台灣近幾年,就開始蓬勃發展,我們希望可以嘗試看看新的不一樣的業態,以韓國當地的特色也好、文化也好,去搭配台灣人會喜歡的味道,做不一樣的變化。」 但是要夠吸引人,食材新鮮多元只是基本,還得在菜色上玩創意,像是這道醬燉豬尾,稍微帶些筋肉,鮮嫩有嚼勁,咀嚼幾口,鮮甜滋味在嘴裡融化。 顧客 李小姐:「醬燉豬尾吃起來,檸檬的清香蠻重的,因為裡面有加入馬告,整體吃起來醬香味很濃郁。」 來到這裡除了大口吃肉,還能大口喝湯,幾乎桌桌必點的馬鈴薯排骨湯,豬肋排超大塊放在鍋內,輕輕一剝開,骨肉分離,濃郁的湯汁,融和了豬肋排的油脂香氣,馬鈴薯燉到化在湯中,喝來帶點稠度,香味和湯頭都很有層次。 顧客 楊小姐:「有帶一點辣辣的味道,再加上馬鈴薯燉得很鬆軟,排骨也很軟嫩,可以立馬脫骨,所以我還蠻喜歡的。」 台韓合璧的誘人滋味,在一片競爭激烈的韓國燒肉市場中,努力搶佔一席之地,就像烤盤上的肉片,滋滋聲響不斷,每一片都噴香美味,要牢牢勾住客人的心。 (記者張婷瑗、林永偉/專題報導)
2024-06-27 20:00
府城巷弄百年老宅 藏無菜單懷舊合菜
生活 府城巷弄百年老宅 藏無菜單懷舊合菜
在台南中西區有間內行人才知道的餐廳,建築物是一棟從清朝就保存到現在、將近一百五十年的老宅,裡頭賣著在地的無菜單手路菜,更曾連兩年拿下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招牌東坡肉燉煮到軟嫩入味,肉質Q軟彈牙,搭配筍乾更清爽解膩。而古早味”虱目魚臍”,一條魚只有一塊,用傳統的醃黃瓜醬下去滷,吃起來油脂豐厚,軟嫩細緻,搭著爽脆的黃瓜吃,濃濃的古早味,最是鹹香下飯。 古城門、老屋到廟宇,台南中西區的信義街巷弄,俗稱咾咕石街,是許多遊客會來的景點,當然也少不了古早味美食。 顧客 楊先生:「環境還滿老屋的感覺,看牆面就知道了,紅磚這樣蓋起來,氛圍也是不錯。」   日本遊客 Aya:「對我來說,整個環境感覺很像是沖繩。」   從清朝到日治時期的建築,斑駁的紅磚,有歷史意義的木門,還有各式老闆周榮棠收藏的老物,都讓人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之中,這懷舊滋味,也融入進一道道無菜單佳餚。   顧客 楊先生:「因為人家都說,台南的菜偏甜,但是它這個吃起來,就沒有像人家外面有些手路菜就太甜,不然就太鹹。」   顧客 陳女士:「我朋友已經推薦好幾次,但是沒有一次訂成功,只有這次非常幸運。」   先預約還不一定吃得到,這七菜一湯一點心,每人只要幾張百元鈔,尤其周榮棠對食材,講究在地和時令,端出的都是最新鮮。   老闆 周榮棠:「我們一直很希望用台南在地的食材,去呈現我們的料理。」 ▲古早味虱目魚臍完全沒有魚刺,油脂豐厚、魚肉細嫩,搭配黃瓜爽脆鹹香。(記者許惟凱/攝影)   說到在地,那就不得不提到台南聞名的「虱目魚」,周榮棠用的是一尾只有一塊,肥厚的虱目魚肚臍。   老闆 周榮棠:「它的珍貴性就是必須要兩斤半以上的虱目魚,才能取這一塊;這個其實也是我小時候的回憶,因為我媽媽以前都是用醃黃瓜煮虱目魚。」   用台南傳統醃黃瓜醬滷的方式,是許多人回鄉的兒時回憶,有著濃濃古早味,虱目魚臍完全沒有魚刺,吃來油脂豐厚,魚肉細嫩幼滑,搭配的黃瓜爽脆回甘,鹹香的好下飯。   顧客 張小姐:「醃黃瓜是阿嬤那一輩才會做的東西,現在很少看到,通常台南虱目魚都會是一整片的,它是切成條狀的,搭配薑絲,所以它沒有腥味道,處理得也滿好的。」   古早味還獲得評審肯定,讓周榮棠連兩年拿下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老闆 周榮棠:「是台北有一個朋友傳訊息跟我恭喜,我才知道;不過讓我更開心的是,透過得這個獎之後,更多的外國人,還是不知道這裡的人,可以來了解這個地方,它就有寫東坡肉和虱目魚臍。」 另一道被評審推薦的東坡肉,也是扛壩子菜色,油亮亮的三層肉,燉煮到軟嫩入味,依然保有Q軟彈牙,每一塊都能嚐到,豬皮、白肉和瘦肉 ,三層不同口感。   顧客 陳女士:「一般的家庭很難做到這麼鬆軟、這麼入味,所以我很喜歡。」   這些手路菜,都是周榮棠從高中畢業後,就跟著做總舖師的舅舅所學,他一路跟著做外燴、辦桌,直到十年前,聽說這裡有間老宅要賣,讓他十分心動。   老闆 周榮棠:「剛開始也是一對老夫妻,在這裡用比較家常的方式,分享他們煮的料理,因為他們年紀也大了,所以就想說,要把這個建築物賣給有緣的人。」 想著既能擺放心愛的收藏品,又能分享他的傳統菜給客人,周榮棠沒有太多的猶豫,就成了那位有緣人。   老闆 周榮棠:「我們所有的整修、裝潢,盡量都是用老工法,去維護原來的樣子,其實我們要給大家的感覺就是,回到家吃飯,但是整桌料理並不是沒經過用心,沒經過設計的。」   周榮棠用真心注入的傳統菜色中,怎麼少得了辦桌菜一定會出現的魚。   老闆 周榮棠:「我會先把魚先炸大概九分熟,等一下要出菜的時候,再回鍋炸一次。」   再用經典的台式五柳枝方式呈現,豬肉和雞肉絲、金針菇、紅蘿蔔、高麗菜絲,炒到噴香,燴煮勾芡,澆淋整隻金黃酥脆的鮮魚,集結了酸甜辣於一身,魚肉炸得外酥內嫩,配上五柳枝那股,帶著清香的酸味和甘甜,爽口又開胃。   顧客 李先生:「我們從小就吃這個,在宴席一定都會吃這一道五柳枝,他處理得很棒。」 在古意盎然中,享受總鋪師的台式美食,不只有許多老味道,在客人嘴裡復活,來這隨興而走,也能體驗一回濃濃的台南古風。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
2024-06-27 14:00
韓國華僑認證道地 父子延續家傳滋味
生活 韓國華僑認證道地 父子延續家傳滋味
台北陽明山上,有間連韓國華僑吃了,都稱讚非常道地的韓式中華料理,經營餐館的父子是延續爺爺的手藝,他們把正宗的做法,從韓國帶到台灣。其中這道三鮮炒碼麵,有超過十種配料,下鍋炒香才加入高湯,讓湯頭更加豐富濃郁有層次。另外,還有韓劇裡常見的糖醋肉,里肌肉炸到酥脆,裹著酸酸甜甜的糖醋醬汁,入口除了酸甜滋味,還有里肌肉的彈嫩,十分開胃下飯。 顧客 鄭小姐:「從釜山來的,現在住台灣,所以想念這些菜,今天同學請我們吃。」 顧客 臧小姐:「非常純正的韓國味道,也是我們小時候懷念的味道。」 什麼樣的料理,讓一群韓國華僑都頻頻點頭比讚,還忍不住驚呼好道地,不管是微辣爽口的山東燒雞,還是酸酸甜甜,很開胃的糖醋肉,都是客人熟悉的家鄉味,這家韓式中華料理,位在台北陽明山上,掌廚的老闆是這對孫家父子。 爸爸 孫成選:「你不能講歐巴,歐巴是女人在叫男人,男人要說兄。」 熱情上前教客人韓文的是爸爸孫成選,他是在韓國出生的華僑,二十三歲時來到台灣。 爸爸 孫成選:「從爺爺開始教我爸爸,我爸爸再教我們,做到現在口味一點都沒有變。」 原來店內的好味道,全都是從爺爺那一代,就傳承下來了。 爸爸 孫成選:「那個麵團是皺皺的,等一下一直揉,這個麵團會變光滑的。」 孫成選堅持店內麵條要一早現做,用製麵機反覆搓揉;再切成合適粗細,下鍋煮到麵芯晶瑩透亮,就要迅速撈起。 接著幫麵條洗個冷水澡,增加Q度,三鮮炒碼麵的配料豐富多樣,除了有海鮮、草菇、木耳、彩椒,最特別的是還有一大片海蜇花。 老闆 孫健倫:「在韓國三鮮其實是陸地上跑的,水裡游的跟土裡面長的,而不是三種海鮮。」 多達十幾種配料,下鍋用辣椒粉炒香,再加入高湯,濃郁湯頭鮮辣香味,全吸附在香Q的麵條上,每一口都能吃到鮮甜海味,彈牙的蝦仁,搭配海蜇花,一口咬下,口感特別有嚼勁。 顧客 臧小姐:「海鮮已經先爆炒過了,所以味道特別香,然後湯頭特別濃郁,再加上它有一點辣。」 ▲糖醋肉炸到外酥內軟,肉汁全鎖在裡頭,搭配酸甜沾醬,還能吃到水果香氣。(記者吳承芸/攝影) 而韓劇裡常看到的糖醋肉,除了豬里肌肉要炸到夠酥,糖醋醬汁也得講究。 老闆 孫健倫:「這個是我老爸去韓國跟一個五星主廚學的,放一些什錦水果罐頭,看上去會更漂亮也比較香,因為會有果香。」 糖醋肉在韓國有兩派吃法,一派喜歡淋著吃,另外一派則是一定要沾著吃,小老闆孫健倫還傳授隱藏版吃法,用白醋、醬油和辣椒粉,自製沾醬,吃來酸酸辣辣,十分開胃。 顧客 曾小姐:「糖醋肉就酸酸甜甜,很好吃也很下飯。」 顧客 李先生:「第一個味道很鮮甜,肉汁還鎖在裡面,非常好吃,醬汁有水果的清香。」 同樣消暑開胃的還有這道山東燒雞,是延續了爺爺傳下來的手法。 姊姊 孫婷:「我們要先炸再蒸。」 一整隻肉雞醃漬處理過後,要先冰鎮一晚,隔天再剝成雞絲,加入黃瓜增添口感,最後淋上孫家的祕方醬汁,黃瓜清脆爽口,跟雞絲一起咬下,清爽多汁,酸甜滋味,夏天很適合來上一盤。 顧客 曾小姐:「外皮脆脆的,雞肉QQ的有一點微辣,吃起來會比較順口一點。」 保留了山東燒雞先炸後蒸,外皮酥脆的特色,正因為孫爺爺是山東牟平人,七十幾年前,正值國共內戰,他逃到了韓國,之後便在當地落腳,開了一間餐館。 爸爸 孫成選:「那時一碗炸醬麵,新台幣才一塊錢,我爸爸做這個做了將近六十年,從小就是我爸爸開這個餐廳,供我們長大讀書。」 自懂事以來,孫成選就跟在老父親身邊,自然而然學得好手藝;後來到了台灣,他卻沒有繼續從事餐飲行業,而是做起了食品批發,反倒是兒子孫健倫對料理有興趣,高中不愛念書,十七歲就輟學,跟著爸爸去韓國釜山學做料理。 老闆 孫健倫:「我就想說小時候很愛吃炸醬麵,在韓國來講就是國民平價美食,那台灣很多泰式料理、越南料理、日本料理,就是沒有韓式中華料理。」 孫健倫決定放手一搏,跟爸爸一起創業開餐館,父子倆並肩打拚,在小餐館裡復刻家傳味,要讓爺爺交給他們的道地韓式中華風味,在台灣繼續飄香。 (記者李采穎、吳承芸/專題報導)
2024-06-16 14:00
台北秒殺越南麵包 巨大酥脆爆出餡料
生活 台北秒殺越南麵包 巨大酥脆爆出餡料
台北松山有一間越南法國麵包專賣店,酥脆的麵包塞進滿滿配料,大口咬下,味道豐富又爽口,獨特的風味深受客人喜愛,因此只要一開店,外面總是排滿人潮。招牌叉燒口味,經過炙燒的叉燒,吃來彈牙多汁,搭配酥到掉渣的麵包,還有醃蘿蔔、小黃瓜和滿滿蔬菜,相當飽足;沙嗲牛肉口味也很特別,大火爆炒的牛肉片,滋味濃厚辛香,最適合喜歡重口味的人。 一刀切下,卡滋卡滋的聲響,光聽就令人覺得滿足,剛烤好的越南法國麵包,塞進粉嫩叉燒、沙嗲牛,還有脆皮豬、鮪魚沙拉等等,超過十種口味的選擇,深受客人喜愛,怪不得常常一出爐就被秒殺。 顧客vs.老闆:「老闆我要一個脆皮豬,不好意思!脆皮豬賣完了,還是你要我們的招牌。」 台北松山車站附近這間越南法國麵包專賣店,生意特別火熱,才剛過午餐時間,上百個麵包統統賣光光,老闆葉思賢趕緊補貨,深怕客人等太久。 顧客 何小姐:「每次經過排隊排超多的,想說來試試看好了,雖然等得有點久,但對他的東西還是蠻滿意的,值得。」 顧客 葉先生:「我一個就吃超撐的,還吃不完,幾乎都要切一半分兩餐來吃,那裡面的料很多也很紮實。」 超人氣的越南法國麵包,餡料多到滿出來,得張大嘴才能一口咬下,其中外酥內軟的麵包,老闆不買現成,都是每天現烤現做。 老闆 葉思賢:「高、中、低筋麵粉,依照比例去調配,還有加入鹽、酵母,我們麵包的口感,外面是酥脆的,裡面比較偏鬆軟,帶有一點點韌性,它沒有這麼容易一咬就斷,咬下去會稍為牽絲,這也是我們麵包,跟其他不一樣的地方。」 打好的麵團揉成橢圓狀,等待兩小時的發酵,才能送進烤箱。 老闆 葉思賢:「用兩百五到兩百七十左右的溫度,烤十到十五分,出來就是外酥內軟的口感。」 有了好的外表,內在也很重要,經過大火炙燒的叉燒,塞進有豬肝醬、美乃滋、生菜、醃蘿蔔、小黃瓜和越南火腿的麵包,用料毫不手軟。 一大個的越南法國麵包,外層烘烤得非常酥脆,內裡卻保有軟Q口感,一點也不硬口,招牌叉燒吃來醬味濃郁,焦香四溢,搭配豐富的餡料,入口紮實,還帶著醃蘿蔔脆脆的口感,層次非常豐富。 顧客 何小姐:「麵包外酥內軟,醃蘿蔔味道蠻特別,有點酸酸甜甜的,肉也放很多,整個搭起來,口感很棒。」 醃漬好的牛肉,在高溫油鍋中快火爆炒,每次翻鍋就是火光四射,短短一分鐘,美味起鍋。 老闆 葉思賢:「這道菜比較符合越南當地的口味,它有加入越南的香茅,還有一些香料、洋蔥下去拌炒。」 這鑊氣飄香的沙嗲牛口味,最能吃出南洋風味,厚實的牛肉片,口感鮮香滑嫩不死鹹,把麵包對半切,有肉有菜又有蛋,一口咬下,鹹酸甜滋味在舌間噴發。 顧客 何小姐:「口味蠻重的,吃起來也有點微辣,還不錯,最特別的白蘿蔔泡菜,吃起來口感蠻搭的。」 一整天在三、四十度的廚房,不停揮汗備料,葉思賢過去曾做過海運業,他說,會走上賣越南法國麵包這條路,完全是場意外。 老闆 葉思賢:「其實我跟這間店的前老闆是朋友,有次因緣際會之下,吃到他們家的麵包,覺得驚為天人,後來經過一、兩年,他說累了,就問我有沒有興趣接手。」 他辭掉穩定的工作,決定拚一把,但一開始光是學習麵包製作,就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老闆 葉思賢:「剛開始做的時候,常常晚上七點多做到凌晨一、兩點,那時候覺得自己很成功做完一爐,就很開心,結果拿出去賣的時候,客人說這麵包怎麼這麼小,會有點挫折,但還是咬牙繼續做。」 前期的難關慢慢克服後,葉思賢也在裡頭找到了成就和樂趣,他特別新增抹醬口味,滿足愛吃辣的客人。 老闆 葉思賢:「台灣人酷愛吃火鍋,特別是麻辣鍋,那就讓台灣人有一個不一樣的選擇。」 烤到金黃焦脆的脆皮豬,濃郁肉香讓人垂涎,抹上葉思賢研發的麻辣醬,瀰漫出的香辣滋味,特別擄獲嗜辣控的味蕾,搭配麵包愈吃愈開胃。 小小的店面,就擠滿了五位員工,忙進忙出一刻不得閒,葉思賢轉戰餐飲業,憑著一股拚勁,熬過漫長的撞牆期,最終品嘗到甜美果實。 (記者張婷瑗、吳承恩/專題報導)
2024-06-15 20:00
+ 看更多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