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市民族路上這間小吃店,賣的是在台灣很少見的福建沙縣美食。招牌炸餛飩金黃香酥,卻不會太油膩,蘸上特製辣醬,口感酥脆微辣,相當過癮;另外這裡的煲湯,口味多達七種,其中的茶樹菇排骨,散發淡淡中藥材馨香,排骨軟嫩多汁不乾柴,茶樹菇口感脆嫩,讓人一吃難忘,再搭配有著淡淡焦糖香氣的滷肉飯,吃起來相當有飽足感。
宜蘭市民族路上,這間開業十二年的小吃店,在當地人氣滿檔。老闆 鄧鄭清:「沙縣是一個地名,就是我的家鄉,(店裡)用料都會選擇比較養生的,然後食材很新鮮」。
金黃酥脆的炸餛飩,香氣四溢的中藥煲湯,還有濃濃花生味的麻醬麵,每道料理幾乎都只要銅板價,吸引不少小資族來嘗鮮。顧客:「便宜又大碗,而且東西也蠻好吃的,選擇多樣化,跟一般店有點不太一樣,招牌上面的東西,都沒看過,也不曾出現在小吃店裡面」。
令客人三不五時,上門解饞的好味道,每一樣幾乎都是鄧鄭清手工現做。老闆 鄧鄭清:「一定要溫體豬肉,非常新鮮的豬肉才可以加工,如果有一點肥肉,它就整鍋都不能用」。
經過數百次敲打,肉片已經被鄧鄭清打成粉嫩嫩的肉漿狀,她右手輕輕一挖,左手一捏,眨眼間功夫,鼓著小肚子的餛飩,已經成形。鄧鄭清:「我們的皮是訂做的,比一般的餛飩皮薄,也比較小張,因為我們不希望客人吃到那麼多餛飩皮」。
熟練包著家傳餛飩,來自福建沙縣的鄧鄭清,在嫁來台灣之前,家裡就是在當地經營小吃店。為了家計,鄧鄭清把家鄉味帶來臺灣,包好的餛飩還得經過油炸,才是她記憶中的美味。
炸得圓鼓鼓,模樣像是金元寶的餛飩,光是賣相就十分誘人,咬下去喀滋喀滋聲響,感覺像在吃餅乾,口感酥脆,不會太油膩,蘸上特製辣醬,更是別有一番風味。顧客:「這邊的炸餛飩,CP值很高,就炸得很酥脆,所以吃起來特別的爽口,不會太油,配上它的獨門醬汁,其實味道非常好」。
鄧鄭清的家鄉味,還有喝了讓人全身暖呼呼的煲湯,每天都用溫體豬胛心排熬煮湯頭。大塊胛心肉放進盅裡,還加進中藥材,增添湯頭風味,其中的茶樹菇,是鄧鄭清從福建老家,帶來的食材。鄧鄭清:「我們沙縣的人,過年過節都會燉這個湯來喝」。
廚房裡的大小事,鄧鄭清一手包辦,才做完煲湯,又趕忙製作滷肉,先將肥瘦比二比八的帶皮豬絞肉,攪拌均勻,再用白糖炒製焦糖。
接著再加進切塊的洋蔥,炒到香氣濃郁,再和絞肉一起熬煮至少三個小時,讓醬汁充分入味,粒粒分明的米飯,淋上焦糖色滷肉,吃來有些微辣,不會太油膩,配上熱呼呼的茶樹菇排骨湯,超級對味。顧客:「(茶樹菇)你咀嚼的時候,還能夠感受到它的香甜,排骨燉得也是非常的鮮嫩,恰到好處」。
來到台灣,賣起家鄉有名的沙縣美食,鄧鄭清原本以為生意會不錯,卻沒想到踢到鐵板。鄧鄭清:「我以為去吃的客人,都會像我們大陸一樣,只要看到新的店都會進去嘗試,可是臺灣人不是,好像是越多人排隊的店,就會越多人想進去吃」。
剛開店的那一年,鄧鄭清生意慘淡,有時一天甚至賣不到一千塊錢,直到出現貴人相助,生意才慢慢好轉。鄧鄭清:「遇到一個客人,幫我報名參加比賽,然後就得了宜蘭縣百大(小吃)的第三名」。
獲獎後,小店的知名度慢慢打開,但廚房裡備料的工作,鄧鄭清還是堅持自己來,絕不偷工減料。鄧鄭清:「花生仁用油炸熟,炸熟以後用機器打成醬,再拿來煮麻醬麵,我們沙縣叫作飄香拌麵,在臺灣叫麻醬麵」。
新鮮現打的濃郁花生醬拌入麵條、灑上蔥花,光看就很誘人,輕輕一拌,濃稠醬汁吸附麵條,散發濃濃花生和蔥花香氣,吃來滑順不油膩,搭配餛飩湯一起吃,很有飽足感。顧客:「餛飩你在外面絕對吃不到,因為那個口感,你吃進去很彈牙」。
憑著拿手的沙縣美食,鄧鄭清在競爭激烈的小吃市場打下基礎,也把一道道的家鄉味分享給更多人。
(記者郭佩凌、吳承芸/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