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9日起將結束全球進口的小額包裹免稅,聯合國「萬國郵政聯盟」就透露,目前已經有25個成員國,暫停向美國發送包裹,影響範圍涵蓋歐洲、亞洲等多地,海空運輸迎來重大轉折,以海運來說是改以大批量的形式,以貨櫃方式去集運;空運雖然少了小額包裹,但業者看,在AI周邊資通訊、消費性電子出貨強勁下,還是能支撐運價維持高檔。
堆高機在廠區做好貨物收集,準備將他們送上飛機,光是去年全球就有13.6億件的小額包裹入境美國,等於每天就必須處理約400萬件,但從29日開始,美國將取消小額包裹免稅,讓海空運輸迎來新一波的重大轉折。
跨境物流企業市場經理 余為:「5、6、7月因為電商的政策在改變,所以其實大部分的業者,都已經在慢慢的,已經出完貨了,那如果說現在蠻多業者說,往電商要出去的話,他們開始會比較像聯盟的方式,有點像是部分部分出去,變成一整櫃的方式,一起去集運到,不管是美國或其他的國家。」
另外航空貨運,雖然少了小額包裹,但所幸AI周邊資通訊和消費電子等出貨強勁,市場看還是可以支撐貨物需求,光是7月出口就年增32%,其中出口到美國更是年增7成之多,貨量是疫情後最高,單月出口就高達2萬噸。而從多家貨代業者的報價,更是能看到這波趕出貨的效應,8月底前,台灣飛美西空運運費每公斤就約245~250元,飛美東每公斤運費約255~280元。
北市空攬公會理事長 羅文祥:「郵政不收了,是不是只有民間業者可以收,那他的業者一定爆量,爆量了它的運費,可能會價量齊揚,會有另外一個高峰產生,我們可以觀察10天到14天的週期,然後來看它整個的,貨運量表現,如果寄的人還是沒有那麼多,那它的價格就不會上去,但是大家現在很恐慌。」
業者看接下來半個月是觀察期,當小額包裹化零為整,不管海運空運,都得正在找尋因應之道。(記者傅儀文、方劭丞/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