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全球新觀點
大溪打鐵鋪開鍛造營 二代捶出老店新身價
字級:
A+
A-

在許多人眼中,傳統打鐵業是門夕陽產業,但在桃園大溪,經營四十年的打鐵鋪,第二代傳人余奕彰,不僅沒讓這門老工藝被淘汰,還開辦鍛造營吸引同好體驗,同時還自創品牌將巧思融入刀具,做出要價上萬元的原住民山刀,與兼具實用的鍾馗拆信劍,成功將傳統工藝與文創結合,開闢多元收入。只不過,打鐵要長時間在一千五百度高溫爐火前工作,他究竟是如何沉下心來,捶打出一把把好刀呢?帶您來看!

震耳欲聾的打鐵聲,此起彼落,在黑暗中炸出絢麗火花,這時候的鋼材處於高溫脆弱的狀態,要抓緊時機趁熱打鐵。

鐵鋪二代余奕彰:「我們一般在鍛造的過程中,一定是希望鍛造時間越短越好,譬如說如果我們是十分鐘就鍛造好的工具,我們不會故意給它鍛造五十分鐘,因為反覆加熱的鍛造過程會一直脫碳,脫碳脫太多對鋼材來說都不是好事。」

鐵鋪二代余奕彰:「像這種劍形牛刀在製作過程中,我們會希望形狀和刀刃達到我們要的長度,一般我會建議打到七吋或七吋以上,因為這樣在切割東西時,拉刀的動作才會比較好拉,至於厚薄度就看這把刀的用途,像我們做這把刀,希望它還可以稍微剁一點熟的雞骨頭,所以我會保留一點刀刃的厚度。」

余奕彰從小就在這種,又熱又吵雜的環境中長大,儘管再熟悉不過,但學生時代卻對這份家族事業提不起興趣。

鐵鋪二代余奕彰:「我一直記得大概在高中的時候,我爸爸非常認真的問我說,你以後會想接手嗎?我回他說,我死都不接。我覺得這個回答很重,因為我真的覺得夏天打鐵,平常夏天沒有待在冷氣房,室溫下就會流汗了,更何況打鐵,還要面對一千多度的火,再夾著它用力,加上很多粉塵,其實身體狀況是很髒的。」

於是上大學後,余奕彰選擇就讀航太系,立志成為一名機師,飛離滿是鐵屑的家,沒想到命運卻讓他繞了一圈,又回到爸爸的打鐵鋪。

余奕彰專注盯著磨輪,雙手穩穩握住刀子,每個動作都相當謹慎,像他這樣願意守住傳統工藝的年輕人,現在已經不多見。

鐵鋪二代余奕彰:「桃園大溪這裡以前有幾十家打鐵店,但到了我接手時只剩三間,另外兩間在河西,年紀也很大了,而河東至始至終,都還是保持我們這一間。」

眼看鎮上打鐵鋪一家家熄燈,他心裡明白,回家不只是接手爸爸的手藝,同時還肩負保存傳統工藝的任務。

於是,他創立社群平台舉辦鍛造營活動,號召對打鐵有興趣的同好切磋交流,幾年下來辦了兩百堂課,累積超過上千人次體驗。

這幾年,余奕彰還幫打鐵鋪打造品牌,接客製化訂單增加業外收入,像這把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的拆信刀,靈感來自鍾馗的斬鬼劍,整整花了他四十八小時製作,長約二十一公分兼具實用與設計感;另有,還有這一把價格約落在八萬元的原住民魯凱族山刀。

鐵鋪二代余奕彰:「這把原住民山刀,我自己蠻喜歡的,因為它是異材質結合的刀具,就用梅花鹿角搭配金屬做的,刀面經過處理成石紋,所謂石紋就是像石頭剝落,一片一片的感覺,再搭配傳統的魯凱族刀鞘、銀手環、紅銅敲擊,還有他們雕刻的百步蛇和蝴蝶圖騰,這些都是魯凱族會用的圖騰,我們就做了這樣的結合,我覺得算是創新。」

余奕彰接手打鐵鋪十五年來,每天都在高溫的環境中工作,雖然辛苦,但他沒想過放棄。

鐵鋪二代余奕彰:「很多人問我說,奕彰你覺得你做這個行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剛開始接觸時,我會覺得做一把刀給客人,客人開心我也開心。但當做到一定程度後,我發現其實我的認知一開始以為我們在磨刀,磨到最後會發現其實是刀子在磨我們,磨我們的心志,心志會從以前比較衝動,慢慢被磨得圓潤一點了,那個感受在我心裡是最深刻的。」

也因為有這樣的體悟,讓余奕彰不再只是守著傳統,而是開始尋找新的突破,結合創意開發出不一樣的刀具,讓這門老工藝煥發新生。(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