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3點整點新聞
消失中的高山段木菇 有機栽培柴火慢烘
字級:
A+
A-

在極端氣候下,許多作物面臨消失的危機,其中位處高山的段木菇,更是岌岌可危。據統計,過去十年產量驟減超過六成,讓這項產業陷入寒冬。而位在雲林古坑,海拔一千三百公尺的石壁聚落,是全台栽種段木菇海拔較高的產地,菇農吳如瀅用楓香木栽種,還以柴火慢烘四十八小時,吃來厚實軟嫩、有獨特的香味,讓她獲得全國模範農民殊榮。只不過,面對產量下滑,她究竟如何在困境中突圍,讓段木菇持續飄香呢?帶您來看!

風光秀麗、位處高海拔一千三百公尺的雲林古坑石壁聚落,終年氣溫平均約落在十八到二十二度之間,舒爽濕潤的環境,栽培出菇傘厚實、味道富有層次的段木香菇。

段木菇農吳如瀅:「因為其實段木菇,它吃起來就是有香菇原本的風味,所以很多客人吃過我們的香菇之後,都跟我們說很難再買其他香菇,他們說吃完之後就回不去了。」

段木香菇的味道讓人念念不忘,關鍵就在它是用木頭栽種,和一般太空包香菇不同,這種栽培法讓香菇味道更加濃郁,但產量少,價格也高出二到四倍左右,加上它營養成分高,所以經常引來不速之客。

段木菇農吳如瀅:「它香菇最嚴重的就是蛞蝓,蛞蝓就像蝸牛一樣,它是沒有殼的,那蛞蝓牠是晚上出沒,然後白天牠會躲在木頭底下,然後晚上牠才會鑽出來。」

段木菇農吳如瀅:「像我們以前的話,我們一年產量大概兩千到三千台斤的香菇乾,但是今年的話,因為氣候異常再加上蟲害,我們今年收不到一千斤。」

吳如瀅的困境並非個案,這些年台灣段木菇產量受到氣候變遷、病蟲害以及菌種弱化等影響,產量直直落。根據農業部統計,從2013年的449公噸,一路下滑,2023年只剩下182公噸,十年之間產量幾乎腰斬。

段木菇農吳如瀅:「像我公公當時那時候,我也問他說為什麼你要這麼堅持要做這種這個香菇?因為它其實成本高,然後其實收成又很少,然後我公公就說,因為我如果不種的話,我的朋友就吃不到這麼好的香菇。所以他就為了這些朋友,就一直堅持種這個段木香菇。」

這些年段木香菇菌種弱化,是產業棘手問題,這也讓農業單位開始尋求解方。

段木香菇從植菌到第一次出菇,約莫十個月,在走菌階段,他們會蓋上透明帆布,讓菌絲在恆溫恆濕的環境中生長。不過,即便再怎麼小心呵護,有時還是會出錯。

段木菇農吳如瀅:「在養菌的時候,那時候剛好已經三月開始梅雨了,然後那時候就是沒有去看、沒有去翻開來看,結果當我們看到的時候,已經整個都長青黴菌了,那個時候我們也損失大概七、八十萬元。」

那一次慘痛經驗,讓他們在工作上更加謹慎不敢馬虎,當別人選用機械烘乾香菇、提高效率,他們卻堅持用柴火慢慢烘,只為保留純粹的香味。

吳如瀅一家人辛勤栽種的段木香菇,在鍋中慢慢煎到焦黃,瀰漫出來的香味,是菇農再熟悉不過的家常味道。

段木菇農吳如瀅:「其實你火也不要太大,那你就是要翻面這樣子,我們比較喜歡吃那個香菇的原味,所以一般我們就是用烤的或是用煎的,然後加一點海鹽還是胡椒鹽,其實就很好吃了。」

剛煮好的段木香菇雞湯,湯色透亮、味道純厚,吃來厚實軟嫩,有雞汁的香味,另一道家常的香菇炒高麗菜,口感清脆鮮美,兩者搭配起來層次分明,既有嚼勁又不失清爽。

吳如瀅夫妻倆,這幾年還利用朽木來養甲蟲,這些朽木分解之後能滋養土壤,形成零廢棄的循環農業,他們的努力還獲得全國模範農民殊榮。

段木菇農吳如瀅:「其實像我們常常出去,我都有客人會跟我們說,他們覺得真的還好有你們堅持種段木菇,他說不然他們就沒有辦法,再吃到這種原始的味道,所以客人的回饋,會讓我覺得說自己這樣辛苦做是值得的。」

吳如瀅一家人用原始的方式栽種香菇,實踐減碳以及資源再利用,讓土地和香菇生生不息,雖然過程當中遇到重重考驗,但每一次困難都讓他們更加堅定,也讓這份辛苦變得格外有意義。(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