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非凡最前線
示警下半年鋼市「越來越緊張」 中鋼喊話第四季拚逆轉勝
由於鋼市即將邁入傳統淡季,加上關稅不確定性,中鋼坦言,今年下半年市況會越來越緊張。(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由於鋼市即將邁入傳統淡季,加上關稅不確定性,中鋼坦言,今年下半年市況會越來越緊張。(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字級:
A+
A-

中鋼今(19)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黃建智表示,全球鋼市仍籠罩在高通膨、高利率與地緣政治風險陰霾之中,加上中國鋼品低價傾銷衝擊需求,產業面臨嚴峻挑戰。不過,中鋼去年仍交出穩健成績,全年合併稅前淨利達46億元,表現與前年相當,其中精緻鋼品銷售占比與毛利率雙創新高,帶動整體營運表現,利潤率(EBITDA margin)更高居亞洲先進鋼廠第二,僅次於日本製鐵。展望下半年,鋼市會越來越緊張,原本每年第三季就是淡季,如今又因關稅不確性攪局,後續將力拚第四季「逆轉勝」。



談及鋼市現況,黃建智指出,原先因俄烏戰爭露出停火曙光,帶動需求回升,鋼市曾一度出現反彈契機;然而,美國自4月起宣布加徵對等關稅、6月起鋼鋁關稅倍增至50%,使得鋼市前景再添陰霾。此外,中國鋼品持續傾銷,產能過剩嚴重,以及其房地產市場疲軟,也衝擊鋼市景氣;儘管如此,中國新能源車發展強勁,加上中國官方啟動財政刺激與消費補貼,預期仍能對鋼市需求形成一定支撐。中鋼將持續專注於出口特殊、高附加價值鋼品,目前對中國出口量僅約30多萬噸,占比不高,有效降低傾銷衝擊。

儘管市場挑戰重重,中鋼仍在國際競爭力評比中繳出亮眼成績。根據「世界鋼鐵動態」(WSD)去年12月公布的評比,中鋼於35家先進鋼廠中排名第九,首度躋身全球前十,為歷來最佳表現。黃建智表示,這反映中鋼推動「二軸三轉」策略奏效,包括高附加價值產品組合、技術創新與非鋼事業布局皆見成果。

針對後市,黃建智表示,下半年鋼市恐將「越來越緊張」。第三季本為傳統淡季,遇上雨季、高溫與歐美暑休,又新增關稅不確定性,將是嚴峻考驗,「第四季能不能逆轉勝,要看各方條件配合」。而對於中東地緣衝突與油價走勢,他也直言難以預測,但若通膨壓力升溫,原物料成本也恐再上升。

展望未來,中鋼仍面臨關稅、匯率、地緣風險與碳中和等多重挑戰,公司將持續深化「高值化精緻鋼廠」與「綠能產業發展」雙主軸,並推動供應鏈、數位轉型與低碳發展三路並進。中鋼將導入AI建置智慧鋼廠、提升鋼品價值與價格,並擴展綠能業務,掌握碳中和與綠色經濟新契機。黃建智最後強調,將以「快速改變、大膽嘗試、彈性思考」的精神,持續提升競爭力,邁向世界一流鋼廠。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摺疊iPhone來了? 郭明錤曝:鴻海最快Q3開案
字級:
A+
A-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蘋果摺疊機最快明年開始生產,組裝商鴻海預計今年第3季末或第4季初正式開案,不過還很多零件尚未定案,推估2027與2028年出貨量大約為數百萬支,消息也讓軸承廠延續漲勢,新日興連兩日攻上漲停板。


Matt Talks Tech頻道主講人: 「感覺應該會很棒,機身可能變比較小,而你可以從這個小螢幕收看通知,用起來跟一般iPhone一樣。」

把原本iPhone上下對摺,體積變的更小也可能更輕薄,類似可以輕鬆放入口袋的迷你iPhone,根據外媒爆料的蘋果摺疊機傳言,液態金屬材料是讓螢幕不會出現摺痕的關鍵。

Matt Talks Tech頻道主講人: 「我期待它用液態金屬鉸鏈在軸承零組件區做緩衝,當你在摺疊機身時,不會在螢幕中間看到摺痕。」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蘋果計畫最快明年開始生產摺疊機,定位為一款高價產品,可能採用三星顯示器的螢幕,而三星顯示器,預計明年為蘋果生產約800萬片的摺疊螢幕。另外透露組裝廠鴻海,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底或第四季初正式開案,但軸承等其他零組件規格目前還不確定,正式開案前一切都有變數。市場看好,台廠驅動IC大廠聯詠、軸承廠新日興等可望受惠。

資深分析師 顏至恆:「就聯詠而言,其實它OLED的TDDI目前已經出貨量產,在驅動IC身上還有筆電還有其他伺服器等,相關領域出貨量也是蠻多,那新日興軸承部份,它第一季本來就是大家的淡季,它下半年會進入營收高峰期,那短線上,其實股價會領先3個月左右。」

新日興延續漲勢,19日股價又漲停,攻上220.5元,盤中成交量爆出超過4.4萬張,已經是連兩日攻上漲停,而富世達盤中帶量強漲超過5%,一度衝破800元大關。分析師認為,隨著蘋果摺疊機不斷傳出消息,為供應鏈股價帶來激勵效果。(記者 黃靖棻、林家弘/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美債未爆拋售潮!外國4月持債創次高 加拿大卻逆勢狠砍578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週三(18日)公布,4月外國對美國公債的持有量降至約9兆美元,仍寫歷史次高。(圖/路透社)
▲美國財政部週三(18日)公布,4月外國對美國公債的持有量降至約9兆美元,仍寫歷史次高。(圖/路透社)
字級:
A+
A-

美國總統川普4月掀起關稅戰,導致美債市場劇烈震盪,市場一度傳出「外資拋售潮」警訊,但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資料,4月外國持有的美債規模略微下降361億美元,總額降至9兆美元,僅略低於3月創下的9.05兆美元歷史新高,仍穩居史上第二高水準。顯示出儘管政治與經濟風險上升,外資整體對美債的信心仍具韌性,並未如市場所預期般出現大規模撤出。

美國財政部週三(18日)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4月外國對美債的淨持有量仍穩居9兆美元以上,這是五個月以來首度出現下降,但幅度遠低於部分分析師原先預期的拋售潮。就各國情況而言,日本持續穩坐最大海外美債債主寶座,4月增持了37億美元,已連續三個月加碼,總額來到1.1345兆美元;英國則大舉買進284億美元,達8077億美元,規模維持第二大;相較之下,中國則續減82億美元,降至7572億美元,創下2009年來最低水準,但仍是第三大美債持有國。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4月大舉拋售578億美元,高居各國之冠,總額下降至3684億美元,跌出前五大債主名單,瞬間滑落至第七名;而長期被視為中國海外持債指標的比利時,則逆勢增持了89億美元,至4110億美元;至於台灣則是小幅增持10億美元,規模達2988億美元,穩居第十一名。

事實上,外資目前仍持有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國債,是支撐美國財政赤字與舉債能力的關鍵資金來源。然而,在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之下,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急升,仍居高不下,30年期美債更一度創下自1976年來最慘跌勢,價格幾近腰斬。雖然川普隨後暫緩關稅,但市場預期赤字將持續擴大,對美債的風險評估正逐漸改變。穆迪上月也跟進標普與惠譽,將美國主權信評從最高等級AAA下調至AA+,導致債券市場信心進一步承壓。

近日知名債券基金經理人Jeffrey Gundlach,於《彭博》全球信貸論壇中更直言,美債已非過去40年所熟悉的避險資產,他警告,美國經濟恐正站在崩潰邊緣,「清算時刻」恐將來臨,通膨、赤字與債務三重壓力正在累積。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團隊則指出,美債面臨三大挑戰,其一是核心通膨壓力恐再升高,關稅使得原物料與消費品成本走揚;其二是《大而美法案》等財政支出恐令國債供給持續膨脹;其三則是海外資金對美國資產的信心下滑,全球資金分散配置趨勢加劇,正逐步稀釋美債的吸引力。

市場短期雖仍未出現全面拋售,但分析師普遍認為,未來美債的避險光環、收益表現與外資信心,將高度取決於美國的政治與財政走向。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