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台積電、鴻海、長榮、廣達、華碩等大型指標股營運動能優於去年同期,上市櫃公司今年首季財報傳出佳音,加計金控自結數的整體獲利來到1.05兆元,創歷年同期第二高,並寫年季雙增:年增18.81%、季增1.17%。
綜合華南投顧董事長呂仁傑、兆豐國際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黃國偉等看法,受惠於關稅推升提前拉貨潮,台股上市櫃首季獲利繳出亮眼佳績,展望後市,第二季以往是傳統淡季,因對等關稅豁免90天,拉貨潮有望可延續,有望淡季不淡。
電子族群看好AI相關廠商在緩衝期間將持續積極拉貨,網通族群則受惠庫存調整結束加上轉單效應加持,第二季有望延續表現;非電子族群則看好航運與軍工航太相關公司,一般消費品通常走海運、電子消費品走空運,目前看第二季的出貨高峰將推升航運類股的營運成績單,軍工航太族群較不受到景氣影響,且市場傳出波音有望可以開始出貨,將帶動台廠相關供應鏈。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說,政府提出880億補貼方案外,與美國談判後關稅衝擊或有轉機。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4月12日曾列出20項關稅豁免編碼,含多項消費電子產品,若這些產品可免適用對等關稅,關稅對資通訊產業相對影響就較小,但傳統產業仍會有影響。
展望下半年,呂仁傑、黃國偉都表示,從美與中、英談判情況來看,對等關稅大致落在10%至30%間,然AI概念股由於具高附加價值的加持,影響性較低,看好下半年在需求持續供不應求、開始量產出貨等加持下財報有望繳出好成績。
上市櫃公司除金控公司可延後到6月2日完成公告,依規定須在5月15日前公告,而依臺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統計,計有福懋油、樺晟、新華等三家無法如期出具財務報告,其他均已完成申報作業。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