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非凡最前線
直擊半世紀雨鞋廠 年銷12萬雙.營收破千萬
字級:
A+
A-

今天雷雨狂炸,氣象署預報,周末也沒好天氣,春雨鋒面到來,將會全台有雨。過往每到雨季,雨鞋廠急單翻倍,如今訂單已不再看天公伯心情,而是看農漁牧業和製造業景氣,尤其第一季受到川普關稅戰干擾,客戶大多觀望,也影響產業用雨鞋銷量。因此業者推出時尚雙色鞋,還有功能型的登山雨靴,或是清潔家用的防水足套等,刺激買氣。帶您直擊位在台中這家創立超過50年,年銷超過12萬雙,年營收破千萬元的雨鞋廠。看看雨鞋如何辨別止滑度與舒適度,又有哪些新趨勢!


高大的注塑成型機,纜車造型的模具環繞一圈,好像迷你版遊樂園環形飛車,只是上頭裝載的是雨季救星。模具一開,倒立的腿型楦頭,套著剛成型的雨鞋。直擊位在台中,創立超過50年,全台前三大雨鞋生產廠,9成銷量供應農漁牧業與食品製造業等產業用雨鞋,年銷超過12萬雙,年賣超過1700萬營業額。

雨鞋廠董事長 王天祿:「農畜牧的話,這個很有趣的現象,南部就是黃色,北部就是茶色或咖啡色,黃色寄到北部的某個大盤商,他就說你寄錯顏色了,我退給你。」

南北農民約定成俗的穿著習慣,是台灣雨鞋市場的另類地域性,不管客戶偏愛哪一個顏色,攪拌機都能化作調色盤。機台加溫與巨型攪拌器360度滾動,讓PVC粒均勻上色,為了響應環保,純料也會混入少數回收料。

這台粉碎機就專門將雨鞋瑕疵品回收再造粒,只是回收料比重不能過高,才能維持雨鞋表面晶透。著色完成的PVC粒,就像乘坐飛梭升空,精準降落注塑機中心,為每一個模具送粒,經過螺桿管加熱至160到180度,四段加溫後化作流體,再從注塑口注入模具,轉不到一圈,塑膠粒早已常溫冷卻。開模後師傅一個巧勁,就能取出雨鞋,這塊模體和楦頭,就是雨鞋好不好穿的關鍵。

雨鞋廠董事長 王天祿:「看這個它的弧度啊,寬楦頭的話,這邊比較不會擠到不會痛,像這個就是沒有加橡膠的雨鞋,同時捏就感覺,(沒加橡膠)這個比較硬梆梆,(有加橡膠)這個比較軟。」

總結挑選雨鞋撇步,第一先看楦頭腳背弧度,是否適合自己腳型;第二看鞋底刻紋,至少深度超過0.3公分,表面顆粒與角型排列,加強摩擦係數與排水性;第三就是捏捏鞋身,足夠軟Q代表添加合成橡膠,更加軟彈。

不過,近年消費者不再只追求好穿。因高顏值防水雨靴暴紅的英國品牌,在首爾掀起排隊風潮,創立於1856年的英國國民雨鞋品牌與法國戶外用品品牌等,都推出雙色鞋或是多色雨鞋,以時尚雨鞋作為賣點。

雨鞋廠董事長 王天祿:「14年前的時候,我們就買那個雙色機,因為看好未來這是一個趨勢,(推出雙色鞋)整體的銷量是再增加的,大概成長應該20%以上。」

巔峰時期,全台橡膠鞋產值在2022年高達3.16億,受惠疫情期間電商消費爆發,年成長51%;但隨著疫後消費轉變,2024年跌至1.85億,年減17.95%。尤其2025年碰上川普關稅戰,雨鞋也從產業端,感受到景氣低迷。

雨鞋廠董事長 王天祿:「鈍市就就是好像銷量沒有那麼好,一些國際的關係變化比較大,然後外銷的客戶就會比較觀望,(客戶)生產天數就會比較少,我們做的鞋子大部分都是產業用鞋,跟各產業的連動很強。」

每年9月到農曆1、2月,是產業用雨鞋熱銷旺季,只不過淡季又遇上川普關稅戰攪局,需更多功能型雨鞋刺激買氣。像是登山雨靴以原本雙色雨鞋為基底,再車縫防水尼龍布,束緊鞋口就可以防止蚊蟲髒污滲入。還有這款鞋底厚度只有0.2公分的足套,由於輕薄易於彎折,幾十年前上市用於農務採收,如今吸引清潔業水泥業,甚至家用消費者搶購,年銷1萬5千雙,十年來銷量成長超過五成。

雨鞋廠董事長 王天祿:「越薄越難做,它要射出的時候,如果不精準的話,這邊太厚、這邊破個洞,參數的設定進機台的時候,它的流動性好不好這樣子。」

另一家國產雨鞋龍頭則主打超厚鞋底,配合腳型採環狀突出結構補強,射出成型;另外以拖鞋打響名號的MIT鞋廠,推出水陸兩用鞋搶市。根據研調統計,2023年全球雨鞋市場1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21億美元,期間年複合年成長率2.7%。國際有12大時尚品牌,推出數十款雨鞋新品,讓雨鞋不只是雨具,更是多功能時尚單品。(記者 許娸雯、吳國豪/台中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Q1 EPS達0.25元!佳世達擔憂關稅衝擊 考慮赴美、墨設廠
佳世達今(7)日召開法說會,說明未來策略及展望。(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佳世達今(7)日召開法說會,說明未來策略及展望。(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字級:
A+
A-

系統整合大廠佳世達法說會前夕,公布第一季財報,稅後淨利達4.83億元,年增達近88%,受惠產品與事業組合優化,毛利率更首次突破17%,創歷史新高。今(7)日在法說會上,佳世達表示,目前第二季營收樂觀,有望維持成長,但關稅戰及匯率雙重衝擊下,恐影響獲利表現,為了因應,公司未來將考量赴美國或墨西哥設廠。



佳世達昨(6)日公布首季財報,第一季營收失守500億元大關,落在497.47億元,寫近4季來新低,季減8.05%、年增6.04%;營業毛利86.21億元,年增15%,由於產品與事業組合優化提升附加價值,毛利率首度突破17%,達17.3%,季增近1個百分點、年增1.3個百分點;營業利益近10億元,年增8%,營益率為2%,季減0.14個百分點、年增0.03個百分點;稅後淨利4.83億元,季增152.88%、年增87.94%,EPS為0.25元。

另外,佳世達4月營收也一併出爐,單月營收為171.24 億元,月減3.13%、年增7.05%;累計前4個月合併營收668.7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3%,創下歷史同期第三高。佳世達表示,依各事業表現來看,醫療事業、智能方案及資訊科技等事業都較去年同期成長。

展望後市,佳世達表示,由於美國關稅暫緩90天,拉貨意願動能增加,加上IT、醫療和智能方案等事業都可望表現穩健,預期第二季應能維持成長,但獲利變數較多,主要可能受到關稅、匯率波動衝擊。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指出,集團聚焦三大高附加價值事業,目前智能事業群營收占比16%、醫療事業占比14%、網通則占9% ,未來會重點投資醫療方面,加大成長速度,將成為今年主要動能。

針對外界最關心的關稅議題,佳世達總經理黃漢州透露,美國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將影響今年供應鏈與景氣復甦的力道,目前已考慮至低稅率國家設廠,像是墨西哥等,另外也考慮將部分AI、工業產品移到美國生產,原本集團在加州就設有加工線,未來將擴大產線,並且後續會考量在加州以外的地方設立新據點。董事長陳其宏則表示,旗下各事業因應事業特性與顧客需求,正進行東南亞與其他地區製造地的評估。

提及近日新台幣升值的影響,佳世達表示,目前集團在全球有200多個據點,有不同的幣別收入,但有很大比率的費用都是台幣,而近期匯率波動衝擊部分子公司獲利。集團採自然避險策略,以降低美元部位為主,利用即期或遠期外匯賣掉,但如果未來幾個月匯率還是大幅震盪的話,還是會多少影響本業獲利。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打造林口AI科技城! 世界級AI產業艦隊進駐
字級:
A+
A-

在新北的林口,匯聚了AI產業園區、林口新創園區、國際媒體園區等等五大園區,已經吸引大廠微軟、輝達、廣達和研華進駐。現在新北市府還加碼設立「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108公頃土地,已經有台積電相當倚重的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進駐,再加上新北市交通局,已經著手改善上下林口交流道的塞車問題,準備要在林口串連起AI產業廊道,讓林口成為北台灣腹地最大的AI科技城。


新北市長 侯友宜:「因為新北的產業條件非常好,人口多、人才濟濟,最重要交通路網非常的方便。」

新北市大家長信心滿滿向科技大廠招手,希望從產業著手帶動發展,尤其林口艾司摩爾的進駐,更為林口翻開了發展新篇章。

新北市府經發局專門委員 林芳良:「艾司摩爾會在那邊成立一個全台最大的一個智慧工廠,然後台聚企業它會在裡面成立一個研發中心,那這些將來都會用會以AI的方式,就AI的方式去做智慧製造、智慧生產。」

擠身成為AI重鎮、還有國際級大廠,艾司摩爾、微軟、輝達等等進駐,今日的林口已非往昔,現在市具備兆元產值的北台灣新都心。

產業、就業拉開序幕,再加上已經發展成熟的林口工業園區、長庚醫療園區等等,還有媒體園區以及「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再加上交通網路四通八達,機捷、機場、高速公路更為AI科技發展墊下發展基礎,而隨著產業聚落成形,人口迅速增加,交通局也加速推動道路工程計畫紓解交通問題。

新北交通局簡任技正 吳政諺:「民眾最常使用的這個林口A跟林口B交流道,那這個交通部去年也跟高速公路局已經實施,這個林口A的交流道的一個改善,那主要是做一個林口往龜山方向的一個南出的一個匝道,跟這個林口要往台北市的一個北入的一個匝道。」

打開林口吞吐聯外道路的住幹道,同時還要打通林口、八里的交通瓶頸。

新北交通局簡任技正 吳政諺:「那主要是把這個105市道做一個拓寬,跟做一個雙迴旋塔的一個策略,將這個105市道做截彎取直,那未來的這個大車我們就會導引這個要往台北港的車子,就走105市道,就不要來跟這個車輛大家都擠在這個林口A的一個交流道,可以來做一些分流的策略。」

有別於傳統著重招商來帶動產業發展的方式,新北市府還先一步,為林口擘劃AI願景。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 劉佩真:「新北市政府比較是想把這邊定位成,在這個國際的一個媒體園區,但是現在目前慢慢的也已經開始延伸到AI以及相關的,一個半導體的一個供應鏈也都有逐步進駐的一個態勢,那所以在這個部分,當然在產業的群聚它的一個效應也會更大。」

由於腹地廣大、交通便捷、就業機會多,加速林口發展的腳步,10年來人口還增加了40.5%、年均所得也達到110.8萬,而隨著人口增加、就業需求提升,以產業發展為引擎的林口,也因應國際人才流入,帶動了國際學校的設立。

新北市府經發局專門委員 林芳良:「我們林口有三個國際學校,我們已經媲美天母了,因為有國際學校,對於一些外商來台灣投資,這就是一些非常重要的誘因,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台灣可以受到同等的教育。」

完備的學區設置,還有國際學校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留得更久,為林口產也發展奠定深厚根基,因此林口儼然已是新北市,最看的見成長與發展的行政區,也因為就業需求不斷擴增,讓林口成為新一代更具消費力的國際城市。(記者陳盈卉、奚詩超/新北林口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