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千度窯火淬鍊農廢灰 蛻變古樸鐵陶釉彩
字級:
A+
A-

陶瓷的釉彩如同華麗的衣裳,賦予器皿獨特生命。不過,台灣釉藥多仰賴進口,供貨不穩定。在台中大雅,陶藝家趙勝傑,從自家麥田找到解方,他將被視為農廢的麥稈,燒成草木灰釉噴在陶器上,歷經一千兩百度窯燒,蛻變出一件件溫潤質樸,宛如鐵陶的器皿,從精巧的咖啡杯、手沖濾杯,到充滿視覺效果的飄香壺,每件作品都注入全新生命,讓他獲得經濟部地方特色獎肯定。來看,他是如何將無用的農廢,創作獨具特色的藝術品!

看似穿越時空的蝴蝶陶杯,古樸的杯身彷彿藏了一段塵封已久的故事。目光隨茶香飄落在盛開的蓮花陶皿,仔細看它其實不是一般的茶具,而是別有韻味的手沖濾杯。

陶藝家趙勝傑:「因為手沖咖啡,大部分沖的過程,只在意上面的一種沖法,但這個濾杯叫做潑墨濾杯,咖啡產生黑色的液體,所以我就聯想到咖啡像是墨水,這個叫做潑墨濾杯,沖的過程當中,咖啡液就像是墨水一樣流下來,所以叫做潑墨濾杯。」

除了濾杯,趙勝傑燒製的茶具釉彩更是一大亮點,這充滿古典韻味的釉色,其實不是普通的釉料,而是取自台灣在地的農業廢棄物,燒製而成。

細小的麥芒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美得像是一幅歐洲的鄉村風景畫,這令人錯覺的仙境,其實就在台中大雅。

陶藝家趙勝傑:「大雅的小麥從日據時代,就開始有種植,然後慢慢的大雅的小麥有酒廠開始來收,收這個麥子來當酒麴,然後一直都有人在大雅種植。」

陶藝家趙勝傑:「一般的農民,大部分都是採集後就直接掩埋,有一些農民會燒,但現在的環保意識比較強化,都不會用大面積的燒毀,收割以後我會收集一些麥稈,然後燒成灰。」

你可能難以想像,看似不起眼的灰燼,裡頭卻含有鈣、磷、矽等多種礦物,如果經過窯燒就能變幻出千變萬化的釉彩,而除了草木灰,趙勝傑更發現一種神秘的礦土。

陶藝家趙勝傑:「他看過日本有種土叫鬼土,那個鬼土就是紅色的黏土,這紅色的黏土,它感覺跟清泉崗的紅土有些類似,然後我就把它做一個測試,而這個測試我試了好久,終於把它變成我要用的材料。」

細膩的紅土輕輕刷在陶器表面,像是為它穿上棕紅色的衣裳,看來別有韻味紅土因為富含氧化鐵,能為器皿帶來古樸的質感,是陶藝家常用的化妝土。

陶藝家趙勝傑:「我們用的材料是紅土跟麥灰,其實在這表面它會形成一個很漂亮的顏色,也非常有特色。那這個特色是來自於,麥稈的灰跟紅土的一個共熔,那共熔以後它在高溫的狀態,會產生非常多釉面的一個顏色。」

剛出窯的桐花茶壺,底層那一抹湛藍是氧化作用下的印記,而那表面閃著金屬光芒的麥稈陶甕,卻又帶著粗獷質感的陶甕,彷彿是沉睡千年的古老陶器,但令人驚豔的不僅如此,還有這一只壺身具有特殊孔洞,視覺效果十足的飄香壺。

陶藝家趙勝傑:「它能吸收茶的香味然後再散發,所以這一只茶壺每次在沖泡的過程,它就像一個飄出茶香,很像神仙一樣的壺叫飄香壺。這個茶壺從手拉胚完成以後,在上面用極細的針跟刀,去劃出一刀一刀的紋理,讓它的紋理裡面能夠把水跟香味能夠吸住,再用裡面的熱度把它烤成茶香,散發在空氣中,這是個工藝其實非常難,必須能夠刻到不會破,但是它能含水。」

多年來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發起小麥文化節,把人潮帶來大雅,讓更多人看見家鄉的風景。

陶藝家趙勝傑:「他的阿嬤是客家人,所以她從小就牽著我的手在麥田,每當三月收割以後,那個麥田滿地都是一些麥穗,我就有一種感覺,從小就在米勒那種拾穗的環境長大,那個麥田客家人的珍惜,那種剩下的食物,撿惜跟疼惜這個大地給他們的一些糧食,還有整片大雅豐收的那種麥田的美感,這個是我從小印在頭腦裡面的印象,也讓我現在覺得說,麥子是一種很美的一種產物。

而這一份來自童年的感動,他化作創作的動力,用巧手將家鄉的風土人情,全捏成具有生命力的陶皿,每一件作品都告訴著我們,台灣這一片土地是多麼的美好。(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