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關稅衝擊!買房也觀望? 近7成民眾:不是時候
字級:
A+
A-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衝擊股市,也問接導致民眾對不動產抱持觀望態度,根據統計有近7成的民眾,認為目前不是買房的時機,不過從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貸款的排隊潮似乎有緩解的跡象,3月新青安貸款受理件數和金額,都雙雙出現成長超過5成,是創下了半年新高。


工業風的開放式客廳,裡頭的家具也帶點美式風格,這間中古屋就位在精華的新北板橋,深受不少看屋族的喜愛,但買房要買中古屋還是預售屋,新北各區的房價差距表曝光了。

房仲最新統計新北市一整年,各行政區預售屋與中古大樓的平均單價價差,正核心的板橋,每坪價差只有12.5萬元差異不是最大,CP值最高的落在新店、永和、蘆洲,價差最高則來到27.1萬元。

永慶集團研展中心副理 陳金萍:「因為它算是新北市,距離台北市的第一環,所以他的一個交通便利,以及他的生活機能,比較方便的情況之下,他的預售供給也相對有限,所以就拉抬他預售屋的價格,目前看起來(預售屋)都有8、9字頭,都有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

不過想買房,有不少首購族,就把目光放在「新青安貸款」,而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3月的單月申貸與核貸數雙雙比2月大幅成長,一個月的受理戶數就超過5千戶,受理金額超過417億新台幣,創下半年新高。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 賴志昶:「其實貸款限貸的排隊因素,還是存在的,因為目前來看,銀行滿水位的問題,還是有一些部分的影響,新青安貸款是屬於政府,所推出的補助方案,所以他本身較不受到,貸款限制的影響。」

財政部官員也表示,主要是受到農曆春節的遞延效應影響,房市是否回溫還有待觀察,因為國泰金控最新公布的4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影響不只衝擊股市,也問接導致民眾對不動產抱持觀望態度,近7成民眾認為,目前不是買房時機,可見全球經濟局勢下,衝擊影響還在持續發酵。(記者 傅儀文、邱文傑/台北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房市Q2買氣恐不妙 顏炳立:一場遊戲一場夢!
房市Q2買氣恐不妙 顏炳立:一場遊戲一場夢。記者柯思安/攝影。
▲房市Q2買氣恐不妙 顏炳立:一場遊戲一場夢。記者柯思安/攝影。
字級:
A+
A-

去年的919央行信用管制實施至今,已經滿半年,房屋市場有感衰退,而展望第二季,似乎還是不樂觀!有「房市總司令」之稱的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就看接下來不管是價、還是量都將呈現靜止狀態,讓2025房市宛如夢遊狀況,更以「一場遊戲一場夢」七個字,來形容今年的房市交易,所以現在有不少建商紛紛,將開發策略轉向,變成「由住轉商」。


一整片廣達近300坪的停車場土地,就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附近,周邊住宅大樓圍繞,而這樣的精華地段,近期由代銷龍頭海悅國際,以超過11億元的金額,取得地上權70年之土地案,但不是規劃成住宅大樓,而是要打造頂級商辦。

現在不少建商,將開發策略「由住轉商」,就是因為看看今年市況,有「房市總司令」之稱的,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是用七個字來形容。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 顏炳立:「我所歸就是七個字,『一場遊戲一場夢』,完工就是夢醒時分,交屋就變成心中永遠的痛,所以我說第二季是量跟價,它都是成一個,很平穩的靜止狀態,要降價的幾乎也看不太出來。我在今年初的時候,有說過今年要說期望它能夠降價,降個10%到20%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也就是說價格只會緩緩修正不會急跌,顏炳立認為蛋黃區房價,最多一季修正3%到5%;但展望未來還有兩大不確定性,全球經濟變化以及政府資金管控未鬆綁,都讓2025年房市宛如夢遊狀態。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 顏炳立:「川普的2.0他有一個對等關稅,這個會使很多的產業,很多投資人的,在股市資金的縮水,包括他很多的企業投資營運上面,就會暫緩下來,假設他是一個中小型品牌的話,跟銀行的往來,沒有那麼密切接近的話,其實他要去借到錢的話,得要費很大力量,才能去取得到借款資金,有那個資金的話,才會對市場比較活絡。」

而國內四大房仲,3月的門市交易量也出爐,雖然跟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大幅衰退超過3成,但好消息是3月房市小回神,擺脫前兩個月的寒冬,交易回穩月增15%到最高的37%。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 張旭嵐:「年後有非常多的屋主,心態逐漸軟化,所以議價空間增加之下,也增加銷售的速度,所以整體看來,六都尤其低總價的成屋小宅,整體交易有恢復的狀況。」

央行去年919的不動產信用管制,迄今已滿半年尚未解凍,還有全球經濟拋出的變化球,都讓今年房屋市場進入冷靜期。(記者傅儀文、柯思安/臺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科技天堂也陷物價惡夢 矽谷人揪陌生人買房
矽谷房價比疫情前飆升4成。(圖/非凡新聞)
▲矽谷房價比疫情前飆升4成。(圖/非凡新聞)
字級:
A+
A-

川普關稅讓美國壟罩通膨陰霾,但其實美國物價早已失控,比疫情前上漲超過25%,就連以高薪著稱的矽谷人都大喊吃不消!尤其外食成本飆升,目前矽谷人到餐廳用餐,一般得額外付出餐費的20%做為小費,讓外食成了一種奢侈。另外由於矽谷房價比疫情前飆升4成,房價中位數來到大約6000萬新台幣,當地人不只出現跟陌生人合資買房,更有人說如果不是從事科技業,不要住在矽谷。

廣大的平原上,特殊太空船造型建築就是輝達全球總部,不遠處大約10分鐘車程,蘋果巨大環形總部一樣科幻又吸睛。科技重鎮矽谷擁有超過2000家大大小小科技公司總部,連黃仁勳、祖克柏都可能與你擦身而過,在這裡安身立命是什麼感覺?



《非凡新聞》記者 楊智捷:「在矽谷工作滿兩三年的工程師,通常他們如果存了一筆錢之後,想要買房子,這種入門款的首購屋會長什樣子呢?聽說這個社區有最新的物件示出哦,馬上帶你來看房子。」

一樓是挑高的客廳,採光明亮通透,二樓是餐廳和開放式廚房、還有開放式辦公空間,雖然屋齡18年,但裝修後屋況良好。

房仲:「這裏是主臥的空間,帶了一個,對帶了一個,呃很大的衣櫃。」

來到三樓,雙主臥都有獨立衛浴,再加上兩個平面車位,像這樣的連排別墅使用面積50坪,要價130萬美元起跳(相當於新台幣4200多萬),說是工程師的入門房,是因為這個價格在當地已經算是「相當平實」。

矽谷房價比疫情前上漲了大約4成,根據《彭博社》報導,矽谷房價在2024年第二季破紀錄,成為全美首個房價中位數突破200萬美金的都會區,等於超過一半的待售屋價格都超過6000萬新台幣,考驗買家口袋實力。

房仲:「我覺得矽谷的房地產蠻特別的哈,就算是利息這麼高,房價也沒有跌,因為長期這個市場就是供不應求。」

只是飛漲的房價竟然讓工程師也吃不消,現在還有人上網徵友買房。

房仲:「 這一最近這一陣子才有觀察到,比如說小紅書啊,就有人就是想要約另外一個人一起買房,可能大家第一次要自己買房很不容易。我們的產權也可以分割的很清楚,所有的費用都可以寫的很清楚哦,(在法律上是有保障的?)對對對。」

就算不認識,只要有共識,就一起買房當室友,看得出高房價帶來的壓力有多大。

而在矽谷房價的墊高下,生活成本更是全面飆升。

在矽谷已經生活十年的台灣媽媽Lori,日常消費精打細算,面對飛漲物價感受很深刻。

主婦:「如果是以買菜一周的買菜錢來講,其實以前就是我剛來的那一年,大概2016年的時候,一周大概是200~250,就是around 250一周的菜錢。可是現在到了2025年,我大概一周的菜錢可能要到320,嗯有時候甚至更高,350左右,而且我們家只有四個人。」

拿出餐桌上的常見食材,一顆蛋先前飆到一顆新台幣40元,像這樣一盒肉大約要價新台幣460。根據美國政府統計,美國食品價格總體較疫情前上漲大約3成,尤其人力成本上漲下,北加州餐廳小費費率已經從原本的10%起跳,來到18%~20%以上,像是一碗肉燥乾麵,在矽谷要價大約新台幣550元,內用就要再額外付出大約新台幣110元做為小費。

主婦:「那小孩子有時候說,媽咪我周末想要吃什麼什麼,那你是不是就不能帶他去了,那當然幸福感就會降低啊,因為他們就會覺得,啊為什麼又不能去吃,以前我們都可以去吃啊,可以去哪裡吃漢堡啊,可以去哪裡吃素食啊,什麼之類的,可是因為現在的物價真的太高。」

消費者紛紛當「忍者」,忍住消費慾望,這樣的負面循環,餐飲業者首當其衝。

劉老闆所經營的麵館是矽谷當地台灣人一解鄉愁的好滋味,他卻苦笑說客人越來越少,灣區這兩年多家知名餐廳倒閉,很多同業都已經撐不下去。

餐廳老闆:「不要說消費者覺得貴,我也覺得貴啊,可是我不,我不賣這麼貴,我根本沒有賺錢。」

劉老闆表示對餐飲業來講,最大壓力其實是人事成本,加州將速食業的最低工資提升到每小時20美金(約新台幣650元),讓其他餐廳也被迫提高薪資,而當地資源嚴重傾向科技業,其他產業的從業人員壓力山大。

老闆:「 所以我都跟我們小孩講,如果你不是念這方面的,以後不要待在這一州哦。美國這麼大,你不一定要待在加州,像你看那NVDIA旁邊的房子,聽說都是被他們買走了。」

不只的生活成本飆漲,從世界各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觀察,從疫情至今累計的物價漲幅都相當驚人,美國、英國漲幅約25%左右,德國、加拿大漲幅約20%左右,韓國大約16%,台灣和日本大約10%,相對平穩,中國大約3%,民眾的忍耐幅度恐怕已到極限,難以承受進一步衝擊。(記者楊智捷、柯思安/海外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