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寺廟,你是否曾被神像上的立體花紋給吸引?這些金光閃閃的圖案,其實是利用漆線製作而成。在台北,就有位四十年經驗的師傅顏金益,擅長用寬約不到五毫米的細線,經過”盤纏堆疊”技法,創造出栩栩如生的金龍、威風凜凜的孫悟空等作品,他的瓷盤,更被總統府獲選為外賓禮品,精湛的技藝,還獲得台北市文化資產保存者及藝師獎肯定。來看他如何將細如髮絲的漆線,打造出金碧輝煌的珍貴藝品!
漆線師傅顏金益接觸漆線,最主要的吸引力是它的線條可以捏塑、盤纏、堆疊,做出來的圖案會更立體、更精緻,這個原因深深吸引著他。
漆線如同用指尖作畫,能賦予器物全新的生命。看那畫布上堆疊出的孫悟空漆畫,炯炯有神的模樣,彷彿下一秒就要騰雲駕霧而去,桀驁不馴的氣勢將齊天大聖的英姿展露無遺,又或是以紅瓷為胎底,勾勒出孔雀開屏的華麗景象。
只是要做出精美的大甕,不僅需要師傅精湛的技藝,就連看似不起眼的漆土原料,如果沒經過「捶土」這道工序,就會影響作品的成敗。
漆線師傅顏金益:「因為敲的話,就是因為我們漆它本身有汁液,就是要把它敲出裡面的那個汁液,讓它裡面的汁液跑出來,不然它的汁液放久了,它還是會釋放出來。」
這樣做是為了讓漆土更加緊實有彈性,也更容易塑形。師傅將處理好的漆土放在木板上,雙手靈活來回搓揉,製作出細細長長的漆線,這一步稱為「搓線」,很講究力道以及速度。
漆線師傅顏金益:「因為剛開始做的時候,線條就沒辦法掌握粗細,有時候要搓一個線,可能要搓個老半天,才有辦法搓出幾條線出來,心裡面就很沮喪,會想說怎麼沒辦法搓得均勻,就是會一直想,想去把它搓好一點。」
只見他熟練地搓出寬約0.3公分的細線,這種細緻的線條,適合表現在龍身上的鱗片,再運用盤繞技法,將漆線如同毛線般一圈圈盤繞堆疊,細膩地勾勒出鱗片紋理,做出層層疊疊的立體感。
漆線師傅顏金益:「因為這個圖案它有粗細,它有層次,因為我們繪畫的話,它有明暗對不對?那我們只有靠線條的粗細,拉出它的深淺度而已。」
也因此,師傅也會將兩條漆線纏繞在一起,做出有如麻花狀的「捲線」,增加作品的厚度以及強度,如果將它貼黏在龍身上,更顯得有層次感。不過以前要學會這些技法,老師傅們往往會留一手。
漆線師傅顏金益:「漆線這門技術,他們老師傅都是以單傳,都是會傳自己的親戚朋友、兒子,他們不會想外傳,所以說也不認識他們,也不想教。」
出身礦工家庭的顏金益,原本與漆線工藝毫無交集,是他在二十二歲那一年,偶然接觸了佛像漆線,被那華麗的紋路給吸引,才開啟他與這門工藝的不解之緣。
每一件作品都要花長時間製作,顏金益之所以練就如此精湛的技藝,是因為民國七〇年代那段趕工的日子,讓他經歷了一段密集訓練。
漆線師傅顏金益:「那時候非常特別,因為當時就有大家樂,大家都會去簽,那時候都會去廟裡面拜拜求簽,那時候你過年不管你平常做一整年做的佛像,到過年的時候,那整個佛像都銷出去,而且那個銷到什麼程度?是銷到佛具店裡面的師傅到我們店裡、到我們工廠來排隊,就在那裡等佛像,做多少就拿多少,那時候收入,你可能不會比銀行經理差。」
只不過好景不常,到了民國八〇年代,台灣產業外移,漆線訂單銳減,為了養家餬口,他放下身段向岳父母學做肉粽,和太太在市場叫賣維生。
太太簡玉惠:「他是一個比較害羞的人,所以其實在市場他是真的不太容易適應,所以其實叫賣的部分,他真的還是沒辦法。」
於是兩年後顏金益重拾工具,回到漆線領域,他決定跳脫傳統框架,將漆線融入藝術創作,並應用在更多元的媒材上,像是茶杯組與各種圖騰項鍊,讓漆線不再侷限傳統宗教藝術,2018年他創作的瓷盤,更獲選總統府致贈外賓的禮品。
漆線師傅顏金益:「那時候,剛好那個貝里斯的總督他屬猴,我那一件作品剛好是屬於『封侯掛印』,就是在有一個瓷盤上面,做一個楓樹上面有個猴子,叫做封,再加上猴子叫封侯,那樹上掛一個印章,因為我們一般做官有沒有,都要有官印,上面有一個印章,叫做『封侯掛印』。」
將畢生心力奉獻給漆線,即使曾經迷茫過,卻仍重拾熱情努力鑽研,他以漆線為筆,以心血為彩,期望將這門老工藝賦予嶄新的生命,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出璀璨的光芒。(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