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噴噴的嘉義火雞肉飯,是台灣著名小吃。據統計,國人一年能吃掉15萬隻火雞,而其中每兩隻,就有一隻來自雲林北港,養殖火雞三十年的陳炳炎之手。他年輕時,曾是西裝筆挺的土地代書,卻因為房貸壓力毅然轉行養殖火雞,不料一場禽流感讓他一夜損失上千萬元,但他沒有因此被擊垮,反而貸款上億元,打造全台首座高科技火雞禽舍,讓火雞在舒適的環境中成長。如今,年產10萬隻,穩坐市場龍頭,究竟他是如何從谷底翻身呢?
一踏進雞舍,火雞宏亮的咯咯叫聲此起彼落,充滿朝氣。火雞農陳炳炎:「基本上火雞,我們早期農村就是會養火雞,是用來看門的作用,就是說有人來的時候或是有異物跑進來,牠就會咕咕叫會通知主人,跟主人說有東西來了。」
火雞不僅嗓門大,牠們臉上的顏色還會隨著體溫,時而漲紅、時而轉藍,日本人甚至還幫牠取了個特別的名字。火雞農陳炳炎:「在日本,火雞有人說七面鳥,七種臉,牠的臉有七種顏色,紅、藍、白什麼都有,有七色,所以說日本人都稱牠為七面鳥。」
全世界的火雞品種多達數十種,陳炳炎養的是從美國來的尼古拉斯火雞,不但生長得快,肉質還特別鮮美,堪稱是「火雞界的模範生」。火雞農陳炳炎:「我在養的數目差不多有三萬多隻,一年可以養兩次,差不多七萬多隻,加上外面的那個契約的,差不多加起來我差不多一年,差不多十萬隻。」
陳炳炎仔細檢查小火雞的每寸羽毛,專注的神情,讓人很難聯想他以前是位西裝筆挺的上班族,因為經歷了一場風暴,才讓他毅然轉換人生跑道。火雞農陳炳炎:「我那時候我記得我還在做土地代書,我投資一些房地產,那時候剛好台灣剛好遇到泡沫經濟,所以那時候房地產就導致房市崩盤。」
在泡沫經濟的衝擊下,高漲的房貸利率,壓得陳炳炎快喘不過氣。為了及早還清貸款,他開始尋找賺錢的機會,想到小時候父親養過火雞,心想可以嘗試看看,或許這是一條不錯的出路。火雞農陳炳炎:「因為火雞肉就是有高蛋白質、高礦物質、高鈣質,然後又低膽固醇、低熱量,我就覺得說這是一個很健康的白肉,未來會成為一個主流。」
於是他從小雞舍開始飼養火雞,幾年下來雞場規模日益擴大,讓他彷彿看見了曙光。正當他滿懷希望的時候,無情的禽流感疫情卻又澆熄了他的熱情。火雞農陳炳炎:「民國94年的時候,那時候禽流感爆發的時候,我有一場差不多一萬隻火雞,都滿大隻的,全部三天都死光光,那個損失都上千萬元。」
為了不讓憾事重演,他決定痛定思痛做出改變,貸款投入一億元,蓋全台灣第一座負壓水簾式的火雞養殖場。火雞農陳炳炎:「基本上火雞是寒帶動物,所以牠會比較耐寒,但是牠比較,因為牠體積比較大,所以胖子比較怕熱。所以說,我們就用那種常溫的、恆溫的,像我們這邊就是說太冷,我有加熱系統,如果太熱,我們這邊有水簾系統可以來降溫,然後盡量保持,讓它溫度在差不多十多度至二十幾度C之間。」
只不過,要讓這些火雞肉走入一般家庭,陳炳炎說比想像中得還難,因為火雞肉體積龐大,讓分切成了難題,再說民眾對火雞肉接受度,不如一般肉雞來得高,導致銷量不太穩定,為了打開銷路,他嘗試賣給小吃攤,卻發現這條路也充滿挑戰。火雞農陳炳炎:「但是火雞肉,飯店也會煩惱說,雖然我這邊滯銷,但是我殺完之後,就他就沒辦法拿貨了。所以,我就是去組一個火雞生產合作社,來招募一些成員,然後輪流飼養、輪流供應。」
現宰現送的新鮮火雞肉,讓陳炳炎在嘉義的火雞肉飯小吃店贏得不少讚譽。店裡新鮮現做的火雞肉飯,簡單調味,就是嘉義人最熟悉的味道。小吃店老闆湯慶生:「我用他的火雞已經十幾年了,他的品質很好很讚,客人吃火雞肉片吃完,大家都還會想再吃,尤其他的火雞肉品質真的很讚。」
從養殖到食品加工,陳炳炎將火雞肉做到一條龍生產,一手打造屬於自己的火雞王國,讓他在民國89年,獲得農村十大青年肯定,但他不甘於現狀心中夢想有一天,要將整座火雞養殖場連同技術輸出海外,為台灣賺取外匯。火雞農陳炳炎:「我感覺我現在很會蓋雞舍,所以我們如果說用這種方式複製,依照這種規模、這種尺寸複製,相信很有可為。」
看準海外市場潛力,陳炳炎要帶領台灣火雞產業,一步步踏上轉型與升級之路,要讓台灣火雞在世界舞台上展翅飛翔,締造出傲人的佳績。(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