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中西區有間內行人才知道的餐廳,建築物是一棟從清朝就保存到現在、將近一百五十年的老宅,裡頭賣著在地的無菜單手路菜,更曾連兩年拿下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招牌東坡肉燉煮到軟嫩入味,肉質Q軟彈牙,搭配筍乾更清爽解膩。而古早味”虱目魚臍”,一條魚只有一塊,用傳統的醃黃瓜醬下去滷,吃起來油脂豐厚,軟嫩細緻,搭著爽脆的黃瓜吃,濃濃的古早味,最是鹹香下飯。
古城門、老屋到廟宇,台南中西區的信義街巷弄,俗稱咾咕石街,是許多遊客會來的景點,當然也少不了古早味美食。
顧客 楊先生:「環境還滿老屋的感覺,看牆面就知道了,紅磚這樣蓋起來,氛圍也是不錯。」
日本遊客 Aya:「對我來說,整個環境感覺很像是沖繩。」
從清朝到日治時期的建築,斑駁的紅磚,有歷史意義的木門,還有各式老闆周榮棠收藏的老物,都讓人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之中,這懷舊滋味,也融入進一道道無菜單佳餚。
顧客 楊先生:「因為人家都說,台南的菜偏甜,但是它這個吃起來,就沒有像人家外面有些手路菜就太甜,不然就太鹹。」
顧客 陳女士:「我朋友已經推薦好幾次,但是沒有一次訂成功,只有這次非常幸運。」
先預約還不一定吃得到,這七菜一湯一點心,每人只要幾張百元鈔,尤其周榮棠對食材,講究在地和時令,端出的都是最新鮮。
老闆 周榮棠:「我們一直很希望用台南在地的食材,去呈現我們的料理。」
▲古早味虱目魚臍完全沒有魚刺,油脂豐厚、魚肉細嫩,搭配黃瓜爽脆鹹香。(記者許惟凱/攝影)
說到在地,那就不得不提到台南聞名的「虱目魚」,周榮棠用的是一尾只有一塊,肥厚的虱目魚肚臍。
老闆 周榮棠:「它的珍貴性就是必須要兩斤半以上的虱目魚,才能取這一塊;這個其實也是我小時候的回憶,因為我媽媽以前都是用醃黃瓜煮虱目魚。」
用台南傳統醃黃瓜醬滷的方式,是許多人回鄉的兒時回憶,有著濃濃古早味,虱目魚臍完全沒有魚刺,吃來油脂豐厚,魚肉細嫩幼滑,搭配的黃瓜爽脆回甘,鹹香的好下飯。
顧客 張小姐:「醃黃瓜是阿嬤那一輩才會做的東西,現在很少看到,通常台南虱目魚都會是一整片的,它是切成條狀的,搭配薑絲,所以它沒有腥味道,處理得也滿好的。」
古早味還獲得評審肯定,讓周榮棠連兩年拿下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老闆 周榮棠:「是台北有一個朋友傳訊息跟我恭喜,我才知道;不過讓我更開心的是,透過得這個獎之後,更多的外國人,還是不知道這裡的人,可以來了解這個地方,它就有寫東坡肉和虱目魚臍。」
另一道被評審推薦的東坡肉,也是扛壩子菜色,油亮亮的三層肉,燉煮到軟嫩入味,依然保有Q軟彈牙,每一塊都能嚐到,豬皮、白肉和瘦肉 ,三層不同口感。
顧客 陳女士:「一般的家庭很難做到這麼鬆軟、這麼入味,所以我很喜歡。」
這些手路菜,都是周榮棠從高中畢業後,就跟著做總舖師的舅舅所學,他一路跟著做外燴、辦桌,直到十年前,聽說這裡有間老宅要賣,讓他十分心動。
老闆 周榮棠:「剛開始也是一對老夫妻,在這裡用比較家常的方式,分享他們煮的料理,因為他們年紀也大了,所以就想說,要把這個建築物賣給有緣的人。」
想著既能擺放心愛的收藏品,又能分享他的傳統菜給客人,周榮棠沒有太多的猶豫,就成了那位有緣人。
老闆 周榮棠:「我們所有的整修、裝潢,盡量都是用老工法,去維護原來的樣子,其實我們要給大家的感覺就是,回到家吃飯,但是整桌料理並不是沒經過用心,沒經過設計的。」
周榮棠用真心注入的傳統菜色中,怎麼少得了辦桌菜一定會出現的魚。
老闆 周榮棠:「我會先把魚先炸大概九分熟,等一下要出菜的時候,再回鍋炸一次。」
再用經典的台式五柳枝方式呈現,豬肉和雞肉絲、金針菇、紅蘿蔔、高麗菜絲,炒到噴香,燴煮勾芡,澆淋整隻金黃酥脆的鮮魚,集結了酸甜辣於一身,魚肉炸得外酥內嫩,配上五柳枝那股,帶著清香的酸味和甘甜,爽口又開胃。
顧客 李先生:「我們從小就吃這個,在宴席一定都會吃這一道五柳枝,他處理得很棒。」
在古意盎然中,享受總鋪師的台式美食,不只有許多老味道,在客人嘴裡復活,來這隨興而走,也能體驗一回濃濃的台南古風。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