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稻埕慈聖宮廟前廣場,聚集了許多攤販,形成獨特的廟口小吃,其中這家經營三十年的熱炒攤,主打古早味的家常菜,招牌的三層糯米椒,是將三層肉煸到表皮焦脆,再和糯米椒大火翻炒,吃來鹹香夠味,非常下飯!經典的酒家菜魷魚螺肉蒜,則是把炸過的排骨、魷魚,加入螺肉高湯裡熬煮,起鍋後撒上大把的芹菜和蒜苗,滿滿好料,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各種好料,在鍋裡跳躍、翻滾,已經七十二歲的黃碧雲,快手翻炒,精準下料,動作如同,數十年如一日的髮型,俐落又灑脫。
老闆 黃碧雲:「你今天要吃什麼,魚就用乾燒,因為常常在吃馬頭乾煎,今天換一個紅條乾燒,再炒個三層糯米椒,我們的招牌。」
台北市大稻埕慈聖宮旁這條小吃街,是老台北人才知道的美食基地,而黃碧雲的熱炒攤,熱賣三十年,即便是平日,人氣依舊超級旺。
顧客 邵先生:「慈聖宮是一條很老的街,以我們老台北人來講,夏天在榕樹下吃飯,有一番風味。」
顧客 劉先生:「記得我在三十幾年前,常來這邊用餐,現在常常在廟埕前面,看到很多外國觀光客,到處在拍照,覺得這種飲食文化很特別,我幾乎每來必點的就是糯米椒三層肉。」
顧客 李先生:「這邊有很多台灣早期道地的小吃,那今天是特地來吃這一道三層肉,三層肉炸得很香酥,不敢吃肥的人,都可以接受。」
饕客掛保證必點的三層糯米椒,就是店裡人氣王,黃碧雲說,好吃的祕訣,要先將肥瘦適中的三層肉,下鍋煸出油脂。
老闆 黃碧雲:「油逼出來不要燒焦,不然三層的肥肉,吃起來會膩口。」
隨著高溫淬鍊,煸到酥脆的三層肉,香氣撲鼻誘人,為了讓味道更有層次,還要請出辣椒、蒜頭、醬油和糯米椒,一起搭配演出。
現炒出爐的三層糯米椒還冒著熱煙,肥美的三層肉,邊邊的豬皮帶有焦脆香,肥肉部分,油香化口,不會太膩,瘦肉更是鹹香彈嫩,搭配清脆的糯米椒,十分下飯。
顧客 劉先生:「我是客家人,從小就很喜歡吃三層肉,稍微乾煎一下,配上糯米椒是非常好的味道。」
▲經典的酒家菜魷魚螺肉蒜,竟然在廟口也能吃到!隨便一撈就是滿滿好料,料多澎湃吃得超滿足。(記者吳承恩/攝影)
切好的魚塊,在滾燙熱油裡,炸到酥脆,接著和醬汁拌炒到收汁入味,這道紅條乾燒同樣很下飯,肥美魚肉緊實彈嫩,一口咬下,酥酥脆脆帶有鮮味,濃濃的鹹香滿溢鼻間。
顧客 邵先生:「一般的好魚,吃起來會比較嫩一點,嘴巴會有點魚香味,但如果拿吳郭魚來比,那個層次完全不一樣。」
顧客 曾先生:「這個魚先炸過以後,再去做後面處理,味道配合就很好。」
頭戴棒球帽,依然遮不住臉上的嚴肅神情,黃碧雲雖然廚藝一級棒,但客人給的評價,都說她很有個性。
老闆 黃碧雲:「大家都說我很兇,我很少跟客人互動,我就是負責把料理煮得好吃,大家都知道,來就是要吃好吃的東西。」
黃碧雲笑說,自己雖然憨慢說話,但對料理可是有著無限熱忱,因為她和餐飲業的緣分,從小就開始了。
老闆 黃碧雲:「我們從小就在這邊長大,媽媽就是在家門口賣米粉湯,那時家裡在忙,你一定會幫忙的,所以從小就對這個蠻內行的。」
但隨著年紀漸長,媽媽身體也出現問題,孝順的她,決定回家接棒;接下攤子後,黃碧雲改賣擅長的熱炒,但長時間的勞力工作,常常壓得她喘不過氣。
老闆 黃碧雲:「做什麼東西都要有興趣,不然做這油湯真的很辛苦,工時很長,早上六點就要起床,去菜市場補貨。」
慢慢克服前期的難關,現在黃碧雲做起酒家菜魷魚螺肉蒜,味道也不輸飯店餐廳,舀起一匙魷魚螺肉蒜,滿滿好料讓人垂涎,排骨因為炸過,香氣更足,魷魚帶有韌性卻不會難咬,螺肉Q彈中,帶有一點點的咬勁,湯頭融合海鮮和蒜香,喝起來相當清甜,在嘴裡慢慢回甘。
顧客 李先生:「那個是早期北投的菜色,裡面有螺肉,然後有乾魷魚泡水,再下去煮湯,那口味非常台式,非常道地,應該是五十歲以上的人,比較知道這道菜。」
在黃碧雲的堅持努力下,熱炒攤生意愈來愈火熱,如今兒子也跟著她一起打拚,要讓這廟口的老味道,更加的不同凡響。
(記者張婷瑗、吳承恩/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