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位在城隍廟附近的三十年鴨香飯專賣店,門口永遠排著長長人龍。招牌鴨香飯鋪著滿滿鴨肉絲,點綴紅蔥酥和鴨油,肉質軟嫩、醬香十足,再配顆半熟蛋,濃稠蛋液融進米粒中,超級下飯;而這裡的炒鴨血也很受歡迎,滑嫩的鴨血充滿著烏醋的酸溜感,酸酸辣辣很夠味,讓人忍不住一片接一片的吃下去。
顧客 徐小姐:「因為它的鴨很香,一定要加半熟蛋,混在一起非常好吃。」
顧客 劉先生:「吃滿多次了,我們中午都會來吃,飯啊、湯啊或鴨腸、小菜都滿好吃的。」
不管是新竹在地人,還是觀光客都讚不絕口的鴨香飯,上頭滿滿煙燻鴨肉、紅蔥酥和鴨油,幾乎每一口都能吃到鮮嫩鴨肉,尤其加上一顆半熟蛋,筷子一戳,蛋液融進米飯中,更是滑順濃郁。
顧客 吳小姐:「整個比例滿好的,搭配小黃瓜、飯,還有半熟蛋,還滿好吃的,就整個滿圓滑的。」
顧客 廖先生:「幾乎每天中午都會排隊,飯的部分它會淋鴨油,還滿香的,肉質也很Q彈。」
這間位在新竹城隍廟附近的鴨香飯始祖名店,已經開業將近三十年,用餐時間,尤其碰上假日,永遠可以看到洶湧的排隊人潮,老饕前來品嘗的這一碗碗銅板價錢的鴨香飯,看似簡單,其實費工。
第二代老闆娘 李譿芯:「我們都是養八十天左右的番鴨,每一隻大概兩公斤左右,先蒸半個小時,蒸好就煙燻。」
蒸熟的番鴨得再次拔除雜毛,口感才會好,再沾上特調的獨家滷汁,準備煙燻。
第二代老闆 李嘉偉:「煙從白白的開始變黃,時間一久一黃,它其實會反苦,那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這是秘密就不跟你們講。」
掀開大鍋蓋,濃厚的煙燻鴨香滿溢廚房,鴨肉換上淡淡的金黃色澤,令人垂涎,大塊分切過後,還要手工去除鴨骨,第二代老闆李嘉偉對待食材,絲毫不馬虎。
第二代老闆 李嘉偉:「畢竟是人工的,有可能還會有碎骨頭在上面,所以我會跟員工說,一定要小心看有沒有碎骨頭,那骨頭我們也沒有浪費,都拿去熬湯,把鴨的精華再熬出來。」
▲去骨後腿鴨肉盤肥腴豐厚,一口咬下軟嫩多汁、肉香四溢,沾甜辣醬更對味。(記者許惟凱/攝影)
李嘉偉把整隻鴨用的淋漓盡致,去骨的鴨肉,再連皮帶肉丟進裁切機。
第二代老闆 李嘉偉:「我們會把它擼成細肉,然後準備一些鴨油,之後再把它淋上去,更加的滋潤。」
米飯上鋪滿鴨肉絲,綴點紅蔥,淋上獨門醬汁,再放上爽口黃瓜,鴨香飯裡頭,油油亮亮的鴨肉鮮嫩無比,一顆熟度恰好的半熟蛋,筷子輕輕一戳,濃稠蛋液流淌而下,跟著米粒一起攪拌,無比下飯。
顧客 劉先生:「完全沒吃到骨頭,滿爽的,醬也滿香的。」
雖說鴨香飯早已是鎮店之寶,但其實一開始,這裡只有賣鴨肉麵,第一代老闆娘鄭妃娟,過去經營錄影帶出租店,將近10年,碰上版權和租片收入每況愈下,才改賣起吃的。
第一代老闆娘 鄭妃娟:「新竹做鴨肉麵滿多的,起先就是賣快炒類的,從下午五點到凌晨三、四點,回到家都天亮了。」
鄭妃娟擔心,她和先生兩人身體會累垮,還要照顧一雙兒女,於是開始認真思考轉型。
第一代老闆娘 鄭妃娟:「兒子讀高中,每次回來都喊肚子餓,我就煮麵給他吃,他說可不可以換飯什麼的,我就想,肉去骨鋪在飯上面,再淋一下鴨的湯汁、油蔥,他說這個很好吃,媽媽妳好像可以賣。」
比起麵食,兒子李嘉偉反倒覺得,媽媽的鴨香飯,更雋永美味,果然轉型後生意越漸發燙,所以李嘉偉大學退伍後,也直接回家接棒,和姐姐李譿芯,一起傳承媽媽手藝。
李嘉偉剁下的去骨後腿鴨肉盤,肥腴豐厚,金黃表皮先是燻香,一口咬下,軟嫩多汁,肉香四溢,沾點獨門甜辣醬更是提味。
當然不能錯過的一味,還有炒鴨血;第二代老闆 李嘉偉:「用薑去爆香,加醋這樣拌炒,不能切太薄,要把醋煮入味。」
滑嫩的鴨血,每片都沾附著烏醋的酸溜感,夠勁又下飯,完全沒有其他的腥味,難怪讓老饕們一試成主顧。
顧客 劉先生:「鴨血滿順的,它切得不會太大塊,所以咬起來每一口都有醬料。」
如今鄭妃娟已經完全放手,李家姊弟倆不敢砸了老媽的招牌,盡力做到最好,他們齊心守住傳統,要讓這樸實的銅板美味,持續在新竹飄香。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