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非凡最前線
領現轉存?送房?資產贈子女踩3地雷補更多稅
字級:
A+
A-

父母善用贈與稅免稅額244萬元,不但能節稅,還能幫子女提早買房或者創業,但贈與過程要小心誤踩雷,否則會被課百分之10到20的稅,有民眾分批提領現金再轉存子女帳戶,以為能避稅結果反而要補稅,還有民眾取得「贈與稅免稅額證明書」但未必有用,另外有父母贈與子女不動產節稅,沒想到出售時還要繳交高額的房地合一稅,更不划算。

民眾莊女士:「房子給他,他們要吃飯什麼,自己去打拚吧,因為現在房子那麼貴,如果房子給他,他們應該就很輕鬆了。」

民眾王先生:「當然是房子呀,他們自己要自主獨立嘛,不然連生活費怎麼來,我們給他教育呀,提供教育,其它都要靠他們自己。」

民眾林先生:「你覺得資產要到幾千萬,就要開始規劃分批給子女,這個如果照現在觀念需要4000萬吧。」

究竟父母資產達到多少,就要考慮陸續贈與子女,其實可以算得出來,受物價上漲影響,2024年遺產稅6大扣除額調高12%,而免稅額1333萬不變,再加上父母的退休金,還包含不動產,會計師試算父母一人資產達4千萬,就可以考慮陸續贈與子女。

誠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志誠:「我們假設父母親大概是50多歲的年紀,這個年紀也差不多要考慮到贈與資產給小朋友的年紀,如果他的餘命還有平均大概30年左右,我們一個正常家庭的生活開支的話,大概要存2000萬左右,再加上我們的遺產稅,它的各項的免稅額跟扣除額加起來,大概是2136萬左右,兩者合起來就是4136萬元,換句話說大概一個家庭,如果一個父母親單一的話,他本身要存大概4000多萬元的資產才可以開始來做贈與的規劃。」

再來就要了解每年的贈與稅免稅額是244萬元,台灣目前依照「贈與總額」扣除贈與稅免稅額每年244萬元,再扣掉「扣除額」,分成10%、15%、20%稅率,如果贈與淨額在2500萬元以下,課稅10%,2500萬元到5000萬元,課稅15%,但要再扣掉累進差額125萬元,如果超過5000萬元,課稅20%,再扣掉累進差額375萬元。

如果是贈與現金要小心誤踩雷,林爸爸賣了房子4、5000萬要分給2名子女,但他不想付贈與稅,打算分多次提領現金再分批存入小孩的帳戶,結果一樣要補稅,切記50萬元是門檻。

誠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志誠:「我們從銀行提領存款出來的時候,金額盡量不要超過50萬元,如果超過50萬元的時候,銀行就會登記下來,而且會通報相關的稅務單位會做進一步的查核,如果你提領的金額不到50萬元,但是提領的次數非常的頻繁,銀行也會登記下來,通報它的總行,進而轉相關的國稅單位。」

但即使善用每年免稅額244萬元,取得「贈與稅免稅額證明書」也未必有用,專家提醒,要完整保留歷年贈與資金的詳細收付流程。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大部份會出問題就是說,我拿到證明之後,我又繼續匯錢,甚至說我前面也匯很多,但我給國稅局看一部份證據,要看你實際的金流狀況。」

但大多數的民眾都不是富爸爸富媽媽,名下沒多少現金,到老只守著一間房,但想提早把資產送給子女就涉及贈與稅,但是房子取得成本是以公告現值計算,遠低於市價可能一半,但比贈與現金還要節稅。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如果一間房子是一千萬的市價,你用現金一千萬給小孩子,扣244萬剩下700多萬,大概百分之10的贈與稅,那就是70幾萬,所以要怎麼節呢,有人就用1千萬市價的房子,公告現值搞不好只有500萬,甚至200萬而已,那200萬就剛好在免稅額度內,如果是500萬就200多萬的免稅額,你大概只剩200多萬的贈與金額要去繳稅,200多萬乘百分之10,你也只要繳20幾萬,比剛剛講的70幾萬,差了2、3倍對不對。」

但是有個缺點,將來子女短期內出售,會導致成本太低,獲利太高,需要繳交高額的房地合一稅,更不划算。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你未來你的房子,它的公告現值漲幅很高,市價也漲上去了,所以你賣掉房子售價是高很多,很有可能所得稅會因為你的房子贈與這件事情再出售,你有可能把當時節的贈與稅都吐回去,現在房地合一稅很重嘛,你可能最高2年內就賣掉的話,百分之45,那有可能你是會倒賠喔,這個要特別特別小心。」

專家建議,如果父母只有一間自用住宅,因為遺產稅免稅額高達1333萬元,等過世後繼承都不用繳稅,無論是贈與房子或現金都要仔細精算,懂得越多節稅技巧,就能幫自已省荷包。(記者黃梅琴、黃名緒/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