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忠貞市場是全台最大滇緬泰的美食集散地。這間離市場不到三分鐘的小吃店,招牌擺夷米線,有排骨,木棉花蕊、豬血等好料,滿滿一大碗,相當豐盛,排骨吃來軟嫩,湯頭鹹鮮,帶點淡淡番茄甜味,搭配軟Q的米線,一碗下肚,超滿足;另一道人氣綜合米干,肉絲、豬肝、半熟蛋滿滿好料全在一碗,肉絲很軟嫩,豬肝一夾就有好幾片,吃來粉嫩嫩的沒有腥味,搭配細滑米干,很過癮。
老闆娘 謝民嬌:「豐年季的時候才會吃的到,所以裡面的配料會比較特色,又有纖維,又有鮮甜的,然後又有提香味的,裡面還有木棉花蕊。」
擺夷米線端上桌,淡淡金黃色湯頭裡,加進滿滿好料,有大塊排骨,木棉花蕊、豬血,噴發陣陣油蔥香氣,誘發客人食慾。
顧客 邱先生:「第一次吃,那它的味道跟我在這附近吃到的米干的口味不太一樣,感覺上好像有帶一點泰國的風味,吃起來感覺還蠻清淡。」
每天一早,謝民嬌就要到忠貞市場,採買開店用的食材,一買就是一大袋。
老闆娘 謝民嬌:「我是買豬肉,買後腿肉,買擺夷米線的料,還有排骨,待會會去料理。」
謝民嬌用豬油,炒香紅蔥頭、蒜頭,做擺夷米線醬汁,直到呈現金黃色狀態,豬後腿絞肉,就能搶著下鍋一同翻炒,她用番茄、紅椒粉,提出鮮甜味和顏色,排骨作為壓軸,更增添口感,熬煮過程,得要不斷翻炒,避免焦掉。
老闆娘 謝民嬌:「店裡面的料理,我最怕的就是炒料的部分,因為它耗時又費工。」
醬汁製作耗時又費力,搭配的湯頭也要另外熬。老闆娘 謝民嬌:「擺夷米線湯頭裡面,要放雞骨去熬,再加香茅還有雞爪一起熬,熬大概一個多小時以後,我再來配料。」
冒著滾滾熱氣的湯頭,放進木棉花蕊還有醬汁,淋到了米線上,成了這碗招牌擺夷米線。
顧客 黃先生:「我是覺得它那個肉很好吃,燉得很爛,因為我看那個老闆娘好像是緬甸的,就是那附近的料理,跟其他家不太一樣。」
說著一口流利緬語,客人口裡這份獨特滋味,就是謝民嬌在老家常吃到的家常菜。
老闆娘 謝民嬌:「我的祖籍是雲南,但是我是在緬甸生長的,吃的東西,所有的料理,會比較偏向傣族口味,緬族口味這樣子,所以我就會做這一道擺夷米線料理。」
其實謝民嬌家裡就是經營粑粑絲工廠,對米食的製作,再熟悉不過,當初嫁來台灣時,也沒想過要賣吃的,是文化的差異,讓她又想念起家鄉味。
老闆娘 謝民嬌:「我們在緬甸,我們都是用手抓,吃起來會比較過癮一點,然後在這邊好像有點拘束,吃不到自己喜歡的料理,各方面差異很大,所以那時候真的沒辦法接受。」
在婆婆的建議下,謝民嬌賣起了米干,心也才定了下來,她說米干要做得好吃,得先把在來米,和熟米混合打成漿。
大圓盤抹油,倒進米漿,均勻搖晃,讓米干厚薄度一樣,接著隔水加熱,蒸上二分鐘,才能小心翼翼的把米干撕下來晾乾,每個動作馬虎不得,否則影響口感。
雪白的米干,手工切成條狀,和謝民嬌熬的湯頭很搭。綜合米干上頭有著豬肉絲、豬肝,還有半熟蛋,豬肉絲相當軟嫩,豬肝吃來沒有苦澀感,半熟蛋輕輕一戳,金黃蛋液流淌,裹著蛋汁的米干,吃來滑順,嚼久了還有淡淡米香,整碗吃完,也不會太油膩。
顧客 黃先生:「它的分量還蠻大的,肉也是蠻多,它那個米干,感覺很融入,吃進去就會化掉的感覺,它那個湯頭還不錯,感覺是熬很久的那種湯頭。」
老闆娘 謝民嬌:「我是希望,把我這個擺夷米線跟緬式料理,家鄉的口味,帶到我店裡來,展現很多不同的料理,不同的特色,帶給很多不同的朋友,來嚐嚐看,我們家鄉的味道。」
在台灣生活了二十多年,謝民嬌早就把這裡當成她第二個家,一碗熱呼呼的米線,讓她不但找到了精神寄託,也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記者郭佩凌、吳承芸/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