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3場演唱會嗨翻年末!超強藝人卡司齊聚台南
字級:
A+
A-

跨年進入倒數,台南在12月舉辦總共3場演唱會,將在23日陸續登場,市長黃偉哲也親自公布第一波藝人卡司,除了在地校園女團,還有像是流行樂壇天王林宥嘉、超人氣天團告五人等大咖,甚至創作才子婁峻碩,也驚喜現身記者會,嗨翻現場不少粉絲。


創作才子 婁峻碩,
深情獻唱 驚喜現身
為台南 耶誕 跨年 系列活動,
先暖身。

和台南很有緣,
求婚成功,
市長黃偉哲
獻禮又獻祝福,
在地校園女團
也到場助陣。

勁歌熱舞,
跨年進入倒數
11號台南市府,
搶先公布第一波 藝人卡司,
由市長黃偉哲 親自主持,
中間提示
有金曲歌王、金曲歌后
甚至是日本 流行教主,
讓不少粉絲 一猜就中。

台南 在12月,
總共3場 演唱會,
將在23號 陸續登場,
其中搖滾 耶誕演唱會,
就有樂壇天王 林宥嘉、
超紅天團 告五人、
創作才子 高爾宣、
金曲樂團 麋先生等
31號跨年 演唱會,
則是有 金曲歌后艾怡良、
金曲歌王 陳建瑋、
創作才子婁峻碩等大咖輪番開唱,
另外還有來自日本超紅的時尚教主
卡莉怪妞
首次來台開唱 就獻給台南。

第一波 表演卡司陣容,
就如此堅強,
接下來 第二波的卡司
也預告會有驚喜彩蛋,
也讓 粉絲超期待。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2023年Google搜尋排行榜揭曉!台灣人最愛搜「颱風」
Google公布台灣2023年度搜尋排行榜揭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Google公布台灣2023年度搜尋排行榜揭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字級:
A+
A-

今(11)日公布台灣 2023 年度搜尋排行榜(Year in Search),在快速竄升新聞議題部分,前三名分別是「颱風」、「ChatGPT」、「世界棒球經典賽」。此外,今年也有多部台灣影視內容作品引發熱議,《模仿犯》奪下年度快速竄升戲劇影集排行榜冠軍;而《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與《想見你》電影版也紛紛進入年度快速竄升電影排行榜。

「颱風」躍新聞議題榜首 運動賽事、國際突發事件受矚

Google今天發表了台灣2023年度搜尋排行榜。在今年的尾聲,透過新聞議題、運動賽事、人物、戲劇影集、台灣戲劇、電影、國外旅遊目的地等多元主題的榜單,回顧台灣網友這一年最關心的事,以及熱門的搜尋話題。



今年的快速竄升新聞議題榜單裡,可以看到台灣網友熱切關注民生議題、運動賽事與國際重大突發事件。特別是今年台灣周圍有許多颱風生成,加上近年較少颱風中心登陸,讓「颱風」成為台灣網友最熱門的搜尋焦點。

「世界棒球經典賽」、「亞洲運動會棒球比賽」與「國際足總女子世界盃」也名列榜單前十名,反映台灣民眾對於運動賽事的關注。另外,以色列在加薩走廊所發生的衝突事件、土耳其南部發生的強烈地震,同樣引起高度關切。2024 年台灣即將舉行總統大選,政治動態「藍白合」的搜尋熱度也快速竄升。

(快速竄升新聞議題。圖/翻攝自taiwan.googleblog.com)

聚焦台灣好手表現 國際棒球、羽球賽事搜尋竄升

此外,今年有許多運動賽事成為台灣民眾搜尋與討論焦點。因COVID-19 疫情延至2023年舉行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小組預賽更在台中市舉行,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近距離參與,也帶動網友搜尋熱度;而台灣隊雖然在「亞洲運動會棒球比賽」中惜敗韓國隊奪下銀牌,但台韓大戰的話題與台灣隊的強勁表現,也帶來高人氣討論。

另外,以培養和鼓勵新生代球員交流為主的「亞洲職棒冠軍爭霸賽」上個月中才於日本東京舉辦,也成為年度快速竄升運動賽事第五名。不僅是棒球,今年也有四項羽球公開賽事進入榜單,凸顯台灣網友關注羽球賽事與台灣好手的參賽表現。

(快速竄升運動賽事。圖/翻攝自taiwan.googleblog.com)

體育、國際名人、社會議題三類型人物引關注

今年快速竄升人物排行榜與快速竄升新聞議題排行榜有著高度連結。 台灣棒球好手「張育成」和美國職棒大聯盟二度當選美國聯盟(AL)年度最有價值球員的日本選手「大谷翔平」,也因為賽場上的精彩表現進榜。

來訪台灣的國際名人也是網友熱烈討論的焦點,像是今年初在高雄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南韓女子團體「BLACKPINK」,以及出生於台灣的知名企業家「黃仁勳」今年多次訪台,也成為高人氣搜尋人物。

而台灣社會今年也發生涉及不同領域的性別平等與平權議題事件,以及明年適逢總統大選,也都進一步引發網友對於相關人士的關切與搜尋熱度。

(快速竄升人物。圖/翻攝自taiwan.googleblog.com)

快速竄升戲劇影集排行榜 由《模仿犯》奪冠

觀察今年的快速竄升戲劇影集榜單,雖然台灣民眾搜尋戲劇仍以韓國、中國戲劇為主,但冠軍由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同名推理小說的台劇《模仿犯》獲得,劇中深度刻畫人性與價值觀探討的劇情、台灣歷史時空的背景設定等,也帶動網友的熱烈討論。以韓國校園霸凌事件為題材的韓劇《黑暗榮耀》則憑藉緊扣社會現象的劇情引發網友關注,成為快速竄升戲劇影集排行榜第二名。

Google也發現快速竄升台灣戲劇排行榜的主題多元,包含取材自真實事件、在地議題與人性觀察的作品,像是《八尺門的辯護人》、《有生之年》、《台灣犯罪故事》等。其中,以政治文宣幕僚為題材的 《人選之人—造浪者》也因為新穎題材搭配選舉話題熱潮,成為排行榜第六名。


(快速竄升戲劇影集、台灣戲劇。圖/翻攝自taiwan.googleblog.com)

兩部國片搶進電影熱搜榜 動畫電影引搜尋熱潮

今年快速竄升電影排行榜由人物傳記電影《奧本海默》拿下冠軍,除了重量級導演與演員陣容外,特殊的拍攝規格及震撼的觀影體驗,成為台灣網友的熱議話題;而以知名玩具為原型改編的真人版電影《Barbie 芭比》名列第九名,兩部擁有迥異視覺風格的電影因為上映日期相近,不僅相互帶動討論,也掀起一波網路迷因熱潮。

今年榜單中有兩部台灣電影上榜,包含結合台灣民間信仰冥婚,以幽默詼諧的敘事風格探討性別平等、婚姻平權等多元議題並獲得金馬獎八項提名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奪下快速竄升電影第二名;而《想見你》電影版也延續戲劇影集的好口碑,引起網友討論。

此外,今年有三部日本動畫電影上榜,《鈴芽之旅》、《蒼鷺與少年》以及承載許多台灣網友青春回憶的《灌籃高手》電影版《灌籃高手 THE FIRST SLAM DUNK》分居排行榜第三至五名。

(快速竄升電影。圖/翻攝自taiwan.googleblog.com)

國境重啟旅遊相關最熱門 日本為熱搜旅遊目的地

隨著國境重啟,今年快速竄升商品「推薦」關鍵字榜單中有半數與旅遊相關,包含「旅遊不便險」、「旅平險」和「機場接送」等常見的旅遊類服務商品,顯見在逐漸擺脫疫情影響後,出國旅遊成為台灣網友關注議題。而今年,我們也看到「日本網卡」與「日本租車」兩項具有特定旅遊地區的相關搜尋上榜,凸顯民眾對於前往日本旅遊的熱度。

而針對國外旅遊,網友過去一年較感興趣的旅行地點仍以周遭鄰近區域為主。在年度快速竄升國外旅遊目的地排行榜中,日本共有四座城市上榜,除了名列第一的「沖繩」外,「大阪」、「東京」和「北海道」也都是熱搜選項。


(快速竄升商品「推薦」關鍵字、國外旅遊目的地。圖/翻攝自taiwan.googleblog.com)

※本文授權自台視新聞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電動車銷售萎縮!消費者不埋單?主因太貴了
字級:
A+
A-

AI、電動車是最被看好的兩大產業,但是在通膨影響下減少消費、還有電動車問世已經10年,消費者的新鮮感消失,以及電動車價格普遍偏高的情況下,預估2024年的全球電動車銷售將放款,比起2021年以倍數增長、明年電動車的銷售增幅可能只達到20%。


壓模、成型,電動車龍頭車商的超級工廠,獨步他廠的壓鑄機,仍一個接一個不懈怠的工作,讓特斯拉的年銷量從2019年全球銷售30萬台,年年增長到了2022年125萬輛,預估今年將達到180萬台,但是車雖然是越賣越多,全球市佔卻是節節削減,在2022年已經下探到12.2%。

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2021年就突破一千萬台
那每年大概都是五百萬,到六百萬台的數量在成長,不過也有點詭異的,就是到2023年就是(增幅)降到400萬台,那每年的成長,降到400萬台的時候,大家就有點懷疑說,那是不是電動車的成長受到一些其他的影響。」

為了鞏固市占續衝銷量,特斯拉啟動降價策略,希望以價格衝刺買氣,不過大廠的降價,在市場卻掀起漣漪,讓各大車商備感壓力,從今年10月來以來,英國電動車降幅11%最大、還祭出了電動車優惠車貸利率催買氣,美國今年的電動車折扣方案也暴增了兩倍,反應在價格上也有10%降幅,而中國市場的反應更是激烈,在價格戰之下,車廠的經營越發困難。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王忠慶:「成長力道放緩的情況下,業者彼此的競爭的關係一定會更加激烈,小廠就面臨非常大的困境,那大廠像特斯拉、像比亞迪、像歐洲的傳統車廠也非常積極進攻電動車這個領域,小廠的萎縮,反而是對於代工廠來講,是影響會比較大。」

車市也面臨大者恆大,小廠難以生存的激烈競爭,繼而影響為車廠代工寄予厚望的廠商,而展望2024年,不但特斯拉、通用、福特都釋出了放緩電動車產能的看法,而且預估2024年全球電動車總體銷量,雖能突破2500萬台,卻也只比2023年增加500萬輛,增幅也放緩到20%,與前幾年的高峰相比是大幅放慢了,而且車廠間的價格戰,更是讓電車的價格焦慮浮出檯面。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王忠慶:「(消費者)預期心理,會不會再繼續降價,所以有可能會影響到遞延購買的情況。」台經院產業分析師楊家豪:「通膨造成消費者的購買力減弱,那當然現在電動車的價格相比一般的燃油車,或者是混合動力車來說,它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如果電動車沒有辦法,很明顯的降價的話,那對於整個電動車的銷售市場會有一定的影響。」

除了電車市場出現價格焦慮之外,電動車量產問世也邁入10年關卡,消費者的新鮮感消失,同時首批使用者釋出的口碑體驗口耳相傳也影響了電動車的銷售。

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在前一波使用者大概已經經過3到5年的時間了,那對於這一批嘗鮮的消費者,他其實已經有發現有幾問題,第一個就是充電樁其實還是沒有很普及、第二個電池的續航力其實還是不如預期、電動車現在普遍(續航里程)是落在400到800公里這個範圍,那通常我們還要再打個八折。」

再加上現今鋰電池的技術,發揮面臨瓶頸,讓2024年的電動車市邁入銷量續增,但其實是車廠整隊的關鍵一年,要從生產成本著手電車技術革新、跟價格突圍、才能突破2024年的銷售瓶頸,讓電動車銷量蟄伏再起繼續引領風潮。(陳盈卉 奚詩超 台北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