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園中壢中原商圈附近,有間手工麻糬專賣店,從排隊小攤車到開店面,一直都是在地人的口袋名單。除了傳統花生麻糬,這裡的Q脆口味,加入了玉米脆片、花生粉和滿滿煉乳,麻糬Q嫩彈牙,遇上香脆玉米片,創意多層次口感一次滿足;長輩也很愛的鹹肉鬆口味,用筷子夾就可以感受到麻糬的延展性,搭配的肉鬆口感紮實、酥鬆可口,吃來鹹甜交織,完全不會膩口。
老闆娘 梁文憶:「Q脆的話,它是有玉米脆片、煉乳、花生粉都有,鹹是肉鬆。」
櫃台前,賣力向客人介紹菜單,這位八年級的老闆娘梁文憶年紀很輕,做客家麻糬卻已經有七年經驗。
老闆娘 梁文憶:「醬我都是包在麻糬裡面,包得比較多,因為我怕你不吃花生粉。」
顧客 梁小姐:「吃很久了,我從它擺攤的時候,就一直吃到現在。」
顧客 黃女士:「攤車超多人,只要它一出來真的無敵超多。」
顧客 楊小姐:「小攤車就是排太久了,每次都放棄。」
這間位在桃園中壢的麻糬專賣店,因為超高人氣,從路邊攤轉成店面經營,除了傳統口味,還有玉米脆片、肉鬆或擂茶,甚至還有麻糬麵包等等創意吃法,讓小攤即使轉進店面,生意依舊好得不得了。
顧客 楊小姐:「他們的麻糬非常的Q,而且放到涼了,也不會變硬。」
客人口中Q軟無比的麻糬,都是梁文憶每天一早,新鮮現做。
老闆娘 梁文憶:「天氣比較冷的話,新米會多一點,老糯米會少一點。」
新舊糯米,隨著氣溫調整比例,泡水軟化後,磨成米漿,用機器脫水留下粿粹,產量比梁文憶阿嬤過去,用最傳統的做法,更多又更快。
老闆娘 梁文憶:「以前是用石頭壓,再以前我們是用板凳壓,差不多壓一袋米可能要四、五個鐘頭,以前阿嬤就是這樣教我。」
脫水完的粿粹,倒進攪拌缸裡,來回搗鬆粿粉糰,也是不能少的重要步驟。
搗好的粿粉糰,經過蒸氣洗禮,掀開蒸籠,白煙飄散,廚房滿溢濃濃米香,蒸熟的麻糬,必須再用攪拌機打到發泡。
老闆娘 梁文憶:「打到有泡泡就是好了,麻糬會很Q有泡泡。」
牽絲到不行的麻糬,放在鋪平肉鬆上,綴點花生粉和肉鬆,拿起筷子一夾,就可以感受到麻糬Q軟的延展性,搭配肉絲條狀的肉鬆,口感紮實、酥鬆可口,鹹甜交織,完全不膩口。
顧客 洪小姐:「因為之前吃過鹹的麻糬,都是包在麻糬裡面,那今天它放在外面,其實看起來就很可口,吃起來就鹹甜的口感,我覺得還滿搭配。」
創意吃法還可以搭配玉米脆片,同樣撒上靈魂花生粉,再擠入滿滿煉乳,就是不管大人、小孩,最愛的Q脆口味,香脆玉米片遇上軟糯麻糬,口感充滿層次,雖然加了煉乳,味道卻不會太過甜膩 。
顧客 楊小姐:「其實麻糬跟脆片加起來,口感很特殊。」
老闆娘 梁文憶:「其實賣麻糬的初衷就想傳承阿嬤的理念,因為麻糬是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點心之一,因為在外面我吃到的,沒有阿嬤的味道。」
除了把阿嬤手中的傳統麻糬發揚光大,梁文憶也發揮創意,讓老靈魂有新滋味。
合夥人 廖韻穎:「因為有看到很多人都喜歡吃肉桂,那我想我們的麻糬也可以來創新啊。」
擠進香氣十足又邪惡的肉桂醬,又捏又摺,再綴點花生粉,不黏牙的麻糬咬下去會爆餡,還飄出濃濃肉桂香氣,甜度卻不會過高,搭配起來意外合拍。
顧客 曾先生:「就滿濃的肉桂味,最主要是那個花生粉的搭配,我覺得很適合。」
客家人的獨門美食牛汶水,這兒也吃得到,撒上花生粒增加口感,泡在冰黑糖薑汁裡的麻糬,吃來更Q彈了,一口薑汁,一口麻糬,不論吃冰的還是熱的,都是幸福。
顧客 洪小姐:「它的黑糖跟麻糬,我覺得還滿搭的,因為我也沒吃過,就滿特別的,吃起來很舒服。」
而最特別的口味,莫過於在帕瑪森麵包裡,鋪進熱麻糬、花生粉和自製的冰乳酪醬,麵包夾層滿滿都是餡料,吃起來不會黏牙,口感層次分明,特別又好食。
從老滋味研發新意,這是梁文憶延續祖孫情的方式,她希望這股家傳的麻糬滋味,也能陪伴更多孩子一起長大。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