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讓不少荔枝農苦哈哈!但72歲的退役軍人楊耀煌,為了幫父親守住荔枝園,二十幾年來他不但越挫越勇,不斷嘗試種植不同的品種,還從價格低靡的黑葉、糯米荔枝,轉型為頂級又稀有的「玫瑰紅荔枝」,一顆要價十幾元,堪稱是荔枝界的「愛馬仕」!為了奉養無比嬌貴的精品們,楊耀煌甚至砸下近百萬蓋了一間「水簾洞」,難怪每年一推出市場上都供不應求!
荔枝農 楊耀煌:「我們都用這種電剪,它的力量很大,我們就順便做修剪了,拿電剪的人先把它剪下來,另外的工人就用手再把它們折一折,整個帶回去做處理。」
三人一組得默契十足,負責採收的眼睛得夠利,才能趕在烈日當頭前,一舉找出萬綠叢中哪裡紅,迅速把成熟的早大荔,採收完畢。
荔枝農 楊耀煌:「我們工人非常難請,像我請到的工人都是七十幾歲八十歲了,這些人我們不好意思給他太辛苦,我們大概五點多就來採收,七點不到八點,就趕快到棚子底下做處理。」
農民看天吃飯的悲苦心酸,楊耀煌從小就看在眼裡,也打定主意不願往荔枝園裡鑽,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從軍退休後,竟然得扛下重擔,負責照顧這一片家傳的荔枝園。
妻子 林月鳳:「爸爸後繼無人,他退了就指望他接棒,要不然整個都會荒廢掉,老爸他於心不忍。」
荔枝農 楊耀煌:「父親照顧了兩個品種,一個是黑葉,一個是糯米,糯米它不開花結果,黑葉它只要一出來就崩盤,後來我想說,把平凡的東西,做成不平凡。」
來到這兒彷彿走進,楊耀煌的小小荔枝博物館,裡頭還有他最新嫁接的新品種。
荔枝農 楊耀煌:「特別不一樣就是它蠻好吃的,但是它剝開以後裡面的殼是粉紅色的,吃起來有一點點奶香味,台灣沒有的,我們預計大概三年後發表。」
但最讓楊耀煌引以為傲的,其實是這一款,鮮紅到如此耀眼的頂級「玫瑰紅」荔枝,它不但散發出淡淡的玫瑰花香,更特別的是,它的底部還有一條超明顯的縫合線,所以又被人稱為「拉鍊荔枝」。
荔枝農 楊耀煌:「這一條線由綠開始轉黃,它就是九分熟以上,那這個荔枝就很好剝了。」
▲晶瑩剔透的白皙荔枝,剝的時候不沾手,一口咬下香甜又多汁。(記者余建宏/攝影)
只要朝荔枝的屁股輕輕一捏,等它爆開後,再順勢往兩邊一拉,就像是元寶般,晶瑩剔透的白皙荔枝,剝的時候不但不沾手,一口咬下則是Juicy到爆漿。
荔枝農 楊耀煌:「它在八、九分熟的時候最好,有聞到香味,又可以吃到它的甜味。」
十幾年前楊耀煌夫妻倆,就是被它的外表跟香氣深深著迷,沒想到全心全意投入後,這才發現玫瑰紅荔枝,果然名不虛傳,無比嬌貴。
荔枝農 楊耀煌:「玫瑰紅在開花的時候,絕對不能碰到下雨,只要一下雨,它授粉就很困難,所以有人說,玫瑰紅是荔枝界裡面的LV,我都跟他說,它是荔枝界的愛馬仕,因為它更難照顧。」
走在鋪滿枯葉的果園裡,宛如踩在厚厚的地毯上,軟綿有彈性。楊耀煌說這樣的草生栽培,可是保護荔枝果樹的好幫手,而且為了照顧這些嬌滴滴的荔枝精品,夫妻倆不但全年無休,還自製多種有機酵素液肥,讓它們營養滿分,結實纍纍。
荔枝農 楊耀煌:「所以我們的本錢,比外面一般傳統農法貴十倍以上,一個月三到四次,噴那個液體肥料。」
採收回來六百多斤的荔枝,得依照客戶的需求,做不同的包裝。荔枝農 楊耀煌:「其實荔枝來講,應該是剪一粒一粒的,才可以篩選分級,但是現在的消費者看到像這樣掉下來的,他會以為那個是落果。」
只見大夥的雙手從沒停過,包裝場宛如戰場般,一刻不得閒,每年蜂擁而來的訂單,更是讓楊耀煌無暇應對。
正因為荔枝不耐久放,採收期更只有短短兩周,尤其是當它們離開樹體,超過三、四個小時,表皮就會變得乾裂,色香味盡失,為了讓荔荔皆辛苦的傲嬌荔枝,保有最新鮮味美的一刻,楊耀煌甚至砸下近百萬,打造一間三十幾坪的「水簾洞」。
荔枝農 楊耀煌:「這個水簾外面的溫度三十幾度,但是到了這裡面來,因為有加濕,有水簾在降溫,它的溫度大概在26到28度,然後相對濕度在91、92度,甚至到97、98度,這種環境對荔枝來講,是非常好的環境,所以它在這裡面,可以保鮮很久。」
千萬別小看這整片用特殊的紙製成的彎曲型簾子,它可是能讓稀有的玫瑰紅荔枝,保存近三個禮拜。
荔枝農 楊耀煌:「玫瑰紅荔枝它的品質跟單價非常高,我們放在室外的時候,那個熱風會把荔枝殼吹乾,吹乾以後賣相很不好,我們就花錢建構這一個處理場。」
對於天氣的瞬息萬變,楊耀煌不僅相當有感,更透露出些許無奈,因為夫妻倆苦心栽種的頂級玫瑰紅,雖然一顆要價十幾元,市場上供不應求,但始終敵不過氣候的異常,十幾年來收成率不到一半。
妻子 林月鳳:「一般人看了是不是整個崩潰,只想放棄,但是他沒有,我跟他講說值得嗎,還是不要做了吧。」
荔枝農 楊耀煌:「我跟我太太兩個真的是很捨不得玫瑰紅,雖然沒有賺到什麼錢,但是我們的付出跟投入將近二十年,那都是一種感情。」
當許多小農,抵不住虧損之際,楊耀煌始終帶著一顆無懼的心,越挫越勇、永不放棄,守護爸爸留下的荔枝園,為自己的第二人生,寫下絢爛扉頁。
(記者張琬筑、余建宏/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