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美食也是臥虎藏龍的多,這間一鴨三吃脆皮烤鴨外帶店,是在地人大推的美食。他們用的是成本較高的櫻桃鴨,油亮金黃的鴨肉,烤得皮酥肉嫩,肉汁滿滿,餅皮也特別,加入薑黃製成的淡黃色荷葉餅,養身有嚼勁,配甜麵醬和洋蔥吃,超級涮嘴;這裡的鴨花壽司同樣受到歡迎,吃得到玉子燒、蟹肉棒等滿滿配料,搭配外層酥脆鴨皮,香氣融化在嘴裡,分量厚實,吃來超飽足。
老闆 陳鈺達:「炒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它的醬汁會被鴨骨吸收,這時候火要更大,再放九層塔、高麗菜,這樣你整個起鍋的香氣就會有。」
醬爆鴨骨,炒得鹹甜交織,香氣四溢整間廚房,即便是平日午後,不用排隊的離峰時刻,陳鈺達的鍋具,依舊燒燙燙。
顧客 蘭小姐:「炒鴨骨真的是讚,那個甜麵醬再回去你自己家裡,高麗菜加下去再炒一鍋,第一餐第二餐都有了,超下飯的。」
或把鴨骨搭配毛豆莢,與特調醬汁涼拌入鴨骨,酸酸甜甜,清爽開胃。不過一鴨三吃的主角這才登場,玫瑰色的鴨肉,連同外皮 一片片取下,皮脆肉嫩又多汁。
顧客 陳先生:「他的烤鴨滿多汁的,皮又酥,香氣也很香,上次吃一次就愛上了。」
口碑爆棚的烤鴨,是宜蘭在地人吃過就念念不忘的滋味,因為陳鈺達用的是,總在飯店或高檔餐廳才會出現的櫻桃鴨。
老闆 陳鈺達:「一個小家庭吃一隻鴨,要花好幾千塊,不可能每天吃,這種鴨就是幾百塊而已,而且一個月吃四、五次,成本很高,就薄利多銷啊。」
宜蘭在地的櫻桃鴨,每隻飼養到90天至100天,2.4公斤,肉質又嫩又肥,陳鈺達不惜成本,也要便宜賣。
老闆 陳鈺達:「櫻桃鴨油脂的分布都會比較均勻,看起來都肥肥鼓鼓的,這種鴨在處理的時候,一定要把裡面的內臟、胰臟,多餘的油要把它清掉。」
再塞進二十幾種,獨門配方的中藥辛香粉料,讓藥材香整個入味,把鴨肚子灌氣,打成圓鼓鼓,皮肉分離,陳鈺達一手舀起滾燙熱水,澆淋全鴨,再用天然麥芽和糖、醋製成的皮水,增色、酥化外皮
老闆 陳鈺達:「淋熱水是把表面的雜質去掉,表皮會脹開、熱脹,淋這個麥芽醋冷縮。」
風乾一天,才能把處理好的鴨子送進烤爐。五十分鐘後,金黃誘人,汩汩流淌鴨油的烤鴨出爐,隻隻油潤飽滿,就像藝術品般,透出古銅光澤。
老闆 陳鈺達:「學切這個東西,快一點的話三個月,慢一點的話半年,0.5公分的厚度,它口感比較好,比較紮實一點。」
晶瑩剔透的櫻桃鴨,每片切得又厚又大片,鴨肉汁液不斷流下,鴨肉餅的靈魂角色,除了鴨肉,還有餅皮。
打好的金黃色麵糰,切成一顆顆小圓球,再擺好排排站,畫面壯觀又療癒,大面積刷上鴨油,再灑層麵粉,同樣的步驟,陳鈺達堅持重複三次,才能保濕又有鴨油香氣。
老闆 陳鈺達:「它這個兩百度效果,是很快速的,所以餅皮不會烤到很乾。」
嚼勁十足的金黃荷葉餅,搭配鮮嫩鴨肉和微甜醬料,不只賣相好看,味道更令人魂牽夢縈。
顧客 楊先生:「重點是要等很久,所以我建議要提早來,每次我們電話打來訂,都會訂(時間)滿久的。」
烤鴨受歡迎,陳鈺達格外欣慰,他原本是日本料理店的主廚兼老闆,碰上疫情,每月虧損十萬元,才讓他不得不轉彎。
老闆 陳鈺達:「有一次就開車去晃,放鬆心情,看到烤鴨店就在想,怎麼在疫情的情況下有辦法生存,那我也學過這個,不然就來試看看。」
陳鈺達年少時不愛唸書,曾被媽媽丟到烤鴨店當學徒,學了四年,打罵沒少過,但一身技藝帶著走,讓他決定用適合外帶的烤鴨三吃,重新開店。
老闆 陳鈺達:「一開始也不被看好,覺得說你日式料理走下去就對了,怎麼會跑來做這種行業。」
憑著堅持,陳鈺達做到了,但心裡那股日料魂,偶爾還是會被燃起,於是他發揮創意,把烤鴨和日料做結合。
魚蛋、龍蝦沙拉、玉子燒、蟹肉棒通通捲入,一口咬下,吃得到滿滿海鮮配料,生菜脆口清爽,搭配外層酥脆鴨皮的香氣,融化在嘴裡,分量厚實,吃得超飽足。
這成功的背後,承載著陳鈺達的認真踏實,就像一隻隻浴火烤鴨,他要在小小店面,繼續燃燒。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