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很多人愛的傳統美食,新北板橋裕民街上的這間小吃店,蒸餃都是老闆手工現做,經過蒸籠炊蒸後,一顆顆薄皮的蒸餃看起來晶瑩剔透,肉餡則是飽滿多汁,能嚐到蝦仁的鮮甜,和韭黃的濃郁香氣,一吃就讓人愛不釋口;另外這裡的烏龍麵,也很受客人歡迎,除了Q彈的麵條,上頭還有著鮮蝦、蛤蜊、杏鮑菇各種蔬菜點綴,整碗看起來分量十足,湯頭也非常清甜。
打開蒸籠,熱騰騰霧氣直衝而上,蒸餃一顆顆被蒸得水潤剔透,就是這一味,令不少板橋在地人,吃飯時間一到,就迫不及待來這兒報到。
顧客 蘇先生:「我從國中,只要他們有開,我就會來吃他們的食物,他們的煮菜的功力,CP值很高,老闆娘用料實在,賣得又便宜」。
用料不馬虎,老闆林俊達混合了松阪、胛心和梅花肉,做成餃子內餡。
老闆 林俊達:「(松阪肉)它不會像那種板油,吃起來很油膩,松阪肉的豬油是Q的,它吃起來不會膩」。
接著混合進了韭黃拌勻,充滿韭黃香氣和甜味的內餡,還得配上林俊達手工製作的蒸餃皮,才算完美。
老闆 林俊達:「鹽巴、太白粉跟麵粉,太白粉的話,少許就好,主要是為了增加更多的延展性,我會依當天的潮濕度,還有它的溫度,來去更改水量的配比」。
白拋拋的麵糰,在林俊達巧手下,揉出筋性,接著迅速捏成小麵球再擀平,塞進一匙餡料和兩隻蝦仁,而要把蒸餃包得好吃,也有訣竅。
老闆 林俊達:「原本裡面的肉是很鬆散的,藉由你往下推以後,整個肉會集中,煮起來就會像一顆肉球在裡面一樣,吃起來就會比較Q,比較好吃」。
林俊達做的韭黃蝦仁蒸餃,經過蒸籠炊蒸後,一顆顆晶瑩剔透,大口咬下,肉餡飽滿多汁,能嚐到蝦仁的鮮甜,和韭黃的香甜軟嫩,很多人一吃就愛上。
顧客 盧先生:「韭黃跟它的豬肉搭配起來,還蠻適中的,再加上蝦仁我覺得吃起來蠻Q彈,會有點出水那種,就是蠻多汁的」。
小店裡,林俊達雙手揉麵糰、包蒸餃,媽媽和姊姊則忙著煮麵,招呼客人,這美味的料理背後,有著一家人,對彼此的關懷。
老闆 林俊達:「因為我本身有癲癇的關係,所以要找工作,實在很難找,有一次就想到說,我的父母有一個手藝,至少我學了,自己不會餓死,所以就開始跟著他們學手藝」。
▲烏龍麵加了鮮蝦、蛤蜊各種海味,清爽湯頭帶有一絲絲海味鮮甜。(記者吳承芸/攝影)
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一技之長,當然包括了,林俊達手上的擀麵功夫。老闆 林俊達:「皮擀一擀,這張擀不好,直接丟到你臉上,然後父親就說,這皮要怎麼包啊,重新給我用過一次」。
嚴師出高徒,在父親的魔鬼訓練下,林俊達做餃子皮手法老練,接著把新鮮的高麗菜,清洗、攪碎後,做成水餃內餡。
老闆母親 楊咩:「我們高麗菜醃漬的時候,不能壓,因為高麗菜很脆,你壓上去的話,高麗菜就碎掉了,這樣沒有口感,就不好吃了」。
醃漬後的高麗菜,還得經過脫水,這樣與絞肉拌起來,才會融合一體,包得鼓鼓的水餃,接著跳入大鍋中,接受滾燙熱水洗禮,剛煮好的餃子,雪白外皮冒著氤氳熱氣,皮薄Q彈餡料紮實,一入口,滿是高麗菜的爽脆和肉餡的香甜。
顧客 盧先生:「一般店家通常水餃接合那個地方,有時候會煮不透,但這一家的不會,水餃皮的柔軟度都還蠻均衡的,吃起來口感很好」。
為了趕上客人點單,餐桌上,三個人六隻手,忙著包餡,停不下來,但五年前剛開店時,可沒有這般熱鬧光景,十二天內,只賺了三千塊錢,一家人為此爭執不斷,那段期間是林俊達最低潮的時候。
老闆 林俊達:「講到一言不合,我就直接摔棍子,說我不做了,然後我爸就瞪了我一眼」。
如今想起這段衝突,林俊達還是忍不住鼻酸,後來他才體會到,父親的嚴格要求,是想教他做料理要用心,不能隨便,如今小店慢慢打出口碑。
這道加了鮮蝦、蛤蜊和各種海味的烏龍麵,也是父親傳給他的味道,麵條滑順有嚼勁,清爽湯頭帶有一絲絲海味鮮甜,令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老闆 林俊達:「自己每天用心做的東西,客人吃下去的第一口,臉都是笑的,而不是嫌棄的,這就是我每天做的動力」。
透過雙手,林俊達把一道道美味端上桌,一顆顆圓潤飽滿的餃子裡,包的不只有對於料理的用心,還有一家人之間的滿滿溫情。
(記者郭佩凌、吳承芸/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