饊子是中國新疆的傳統美食,常常拿來待客、送禮,但因為做工繁複,已經越來越少見,如今,這特殊的好滋味,在桃園蘆竹也能品嘗到。來自新疆的張霞,將手工做的饊子,搭配熬了十個小時的羊肉湯頭,炸到酥脆的饊子浸滿湯汁,吃來口感豐富,清爽不油膩。另外,還有這道醬龍骨,肉質紮實有嚼勁,一入口,香濃的孜然味,立刻在嘴裡噴發開來。
老闆娘 張霞:「這是我們新疆的特色,紅高梁、蕎麥做的,這可以單點,也可以放在羊肉湯裡面」。
老闆娘張霞口中說的就是來自新疆回族的傳統麵食饊子,以紅高梁、蕎麥揉製,再經油炸而成,外觀細如線繩,口感酥脆帶點孜然味,讓人一吃上癮。
顧客 洪小姐:「它跟台南的意麵完全不一樣,你如果泡久一點它很入味,但是比較沒有脆度,你稍微拌一下,馬上吃的話,它還有一種爽脆的感覺」。
桃園蘆竹的這間小吃店,已經在當地開了十多年,張霞的饊子就是店裡的招牌,從揉麵到油炸,前後至少要花六小時,考驗著技術和耐心。
醒麵後的麵團,抹上新疆芝麻油,再仿照家鄉傳統做法,用隨手可得的盤子,邊畫圈邊切割成長條狀。老闆娘 張霞:「在製作饊子的過程,它需要技術,需要一個技巧,每一個環節都要把控的非常恰到好處」。
切下來的麵條,要先經過鬆弛,才不容易斷裂,接著用手反覆搓揉,搓成如小拇指般的粗細。
老闆娘 張霞:「因為它需要一個繁複的製作過程,一次一次的拉,拉到你想要的,最細的那個程度」。
拉好的麵條,就像變魔術一樣迅速膨脹,慢慢炸至定型,張霞熟練的甩動手中筷子,不停翻面,待饊子炸得金黃酥脆,才算完成。
除了饊子一定要純手工,另一頭的羊肉湯底,也不能馬虎,為了完整複製新疆口味,張霞有自己的堅持。
老闆娘 張霞:「我們有二十幾種香料,有八角、花椒、桂皮、草果,還有藤椒油,都是新疆空運過來」。
經過十小時熬煮的湯頭,溫潤清爽不油膩,燉得入口即化的羊肉,跟香料充分融合後,不但沒有羊騷味,吃來更是鮮甜,搭配吸飽湯汁的饊子,超有飽足感。
顧客 賴先生:「這道菜在美國,幾乎是找不到的,吃起來入口即化,且相當多汁,這絕對是我吃過最特別的食物」。
老闆娘 張霞:「我們新疆一有一個製作饊子大賽,一年一次,非常熱鬧也非常盛大,很多女生都希望參與,做得又酥又脆,做得造型漂亮,就可以嫁一個好的(老公) 」。
談起家鄉的習俗,張霞笑得合不攏嘴,但做得一手好饊子的她,卻沒有因此嫁個好老公,她感慨說,二十年前為愛走天涯,來台定居,卻碰上前夫投資失利,兩人因此離婚,自己也被迫成了單親媽媽。
老闆娘 張霞:「結婚以後,我先生生意失敗,我有三個小朋友,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我就考慮到台灣的新疆美食,但是跑了很多地方我吃不到,於是想到開店」。
為了養家餬口,她從零開始,想把家鄉的味道,帶進台灣,但創業的過程,不如想像中順利。
老闆娘 張霞:「太多的困難了,收入入不敷出,剛開始也請了很多員工,後來沒辦法,就我一個人做」。
即便過程艱辛,但為母則強,讓她咬著牙,也要撐下去。老闆娘 張霞:「我女兒還跟我講,那麼累,妳乾脆放棄吧,我說放棄,妳的學費怎麼辦,為了我愛的人,所以我一定要支撐下去」。
如今小店生意,越來越好,張霞的努力終於被看見,現在的她只希望,透過一道道料理,讓更多人了解新疆文化。
醬龍骨是我們新疆,非常特別的一道招牌菜,Q彈但不黏牙,配上我們新疆的醬汁,它是一道非常道地的新疆招牌菜
滿滿一盤,堆得像山一樣高,帶骨的肉質紮實有嚼勁,散發濃濃孜然香氣,來到這裡,除了饊子和拉麵,這盤醬龍骨也是熟客們,不會錯過的美味。
顧客 林先生:「它的膠質非常夠,就是兩根骨頭,而且非常好分離,每個撕下來之後,一咬就開來,那個醬汁有點像是抄手,中間可以吸的骨髓,大概就中間這一小截,非常濃郁」。
三個兒女,是張霞不向現實低頭的動力,她靠著堅強的意志力,走過低潮,未來她將繼續端出一道道拿手好菜,用最道地的新疆味,收服客人挑剔的嘴。
(記者張婷瑗、吳承恩/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