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饒河街夜市裡有一間手工蔥油餅店,特色是在餅皮撒上大量的蔥花,綠油油一片,料多實在,視覺超震撼。他們的牛肉捲餅,用料也是不手軟,牛肉分量十足,搭配小黃瓜提升清爽感,特製甜麵醬畫龍點睛,讓捲餅吃起來更有層次;還有外面吃不太到的獨特口味蹄膀捲餅,Q嫩彈牙的蹄膀肉和酥脆蔥油餅完美搭配,加上爽口的小黃瓜和蔥段,口感豐富又飽足。
麵團鋪平在桌上,豪邁的撒上大量蔥花海,超震撼的視覺畫面,連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停下腳步,一探究竟。顧客:「鋪一大層蔥,看起來很過癮的樣子(所以是因為這樣被吸引進來的嗎)?對,覺得很浮誇,蔥(花)海很壯觀」。
這間在台北饒河夜市裡的手工餅店,就是因為這浮誇用料,贏得不少客人芳心,五點半天還未全暗,已經排滿人潮。顧客:「它的外皮很酥,肉也不會很乾,還有他們自己弄的醬,搭起來就很好吃,我都點牛肉捲餅,因為家裡的人也都很喜歡,吃一次之後,就不會去其他間了」。
簡單的古早味,竟能夠如此受歡迎,丁玉蘭說,純手工製作就是不敗的撇步,麵皮上的蔥,選用的是香嫩的宜蘭三星蔥。老闆 丁玉蘭:「我每天早上大概七、八點會去市場補三星蔥,回來我會先把頭切掉,洗乾淨以後直接晾乾,因為蔥太多水的話,餅皮會爛爛的」。
海量蔥花,在俐落的刀法下,漸漸累積,而餅皮的製作,丁玉蘭也是親自來。丁玉蘭:「因為我一開始是用冷水做麵團,有客人跟我反應麵皮很硬,我就嘗試了全燙麵、半燙麵,後來我抓了比例之後,其實半燙麵的麵皮,做出來的餅皮,外酥內軟」。
麵團冷卻過後,拿到攤位前,丁玉蘭熟練的一推一拉擀平麵團,越擀越大片,佈滿整張桌子,抹上特製胡椒粉醬,撒上滿滿青綠的三星蔥,翠綠色的青蔥鋪了厚厚一層,豪邁給料,完全沒在手軟。
一塊塊分割的麵團,比拳頭還要大,擀平麵團,接著用煎的方式,讓麵皮漸漸換上金黃外衣,卻沒有一絲油膩光澤。丁玉蘭:「因為外面大部分都是用半油烙的,那我們是用煎的,餅皮煎出來不都是油膩膩的」。
抹上靈魂角色,特製甜麵醬,丁玉蘭的蔥油餅,吃起來沒有過多的油膩感,一口咬下,能吃得到微酥微酥的外皮,豪邁的蔥量沾上甜麵醬,香氣更是濃郁。
除了鹹香夠味的蔥油餅,牛肉捲餅更是老饕的最愛,用八角、丁香、香葉等九種中藥材,滷製3小時的牛腱肉,丁玉蘭俐落的切成薄片,在餅皮塗上甜麵醬,不手軟的牛肉片放好放滿,和一大支蔥和小黃瓜,合而為一,豐富的餡料,光看就叫人口水直流。
不吃牛的人還有豬肉口味能選擇,吃起來濕潤不會太乾,好吃到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顧客:「它的豬肉滿嫩的,筋不會很多,不會卡牙齒的感覺,也不會有腥味」。
丁玉蘭原先在饒河街夜市賣刀削麵,因為碰上第一波疫情,生意嚴重虧損,才決定轉型賣自己愛吃的蔥油餅,但怎麼也沒想到,才剛開店三個月,又遇上疫情二次爆發,回想當時的慘況,她依舊記憶猶新。丁玉蘭:「有時候生意好一點,六日還可以做到一萬多塊,結果禮拜六(疫情)一爆出來,我那天賣三百塊」。
身為單親媽媽,丁玉蘭索性暫時休店,一度轉行當外送員維持家計,熬過疫情後,如今生意再度回到原先興隆的樣貌,不少人都是為了攤位前這吸睛的海量蔥花而來。丁玉蘭:「算是有一點陰錯陽差,我想要呈現出,我不是去跟外面工廠拿的,我們的東西都沒有防腐劑,自己手工做來的」。
不吃肉的客人,竟然還有風味清爽的蔬菜捲餅可以吃,加入苜蓿芽、紫高麗菜、小黃瓜,擠上沙拉醬,滋味濃郁中帶著清爽,蔬菜的爽脆和餅皮的酥脆,產生微妙的平衡,無肉也很美味。
熬過疫情,丁玉蘭感謝自己沒有放棄,更感恩客人回來捧場,她手做的美味蔥油餅,她要踏實的繼續做下去,這是她不愧對自己人生的方式。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