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附近,有一間道地的重慶麻辣鍋店,沿襲了古法煉製純牛油,麻而不辣、鮮香夠味,配菜像是在重慶處處可見的醃漬滑口嫩雞,吃來滑嫩細緻帶點咬勁,有飽滿的肉感。還有牛後腿肉薄薄一片下鍋,變得緊緻厚實卻柔軟,又保有牛肉香氣,各式配料蘸著油碟吃,辣度瞬間被香油緩和,順口又過癮。
滑口嫩雞去骨雞腿肉,嘶吼牛後腿肉,手打香菜丸子,豬里肌老嫩肉,統統丟下鍋,不用沾醬就很夠味,這正是重慶牛油麻辣鍋的魅力。顧客:「我覺得還不錯,如果是第一次吃麻辣鍋的人,應該會很喜歡,(怎麼說)因為它沒有到很辣,但是有點麻麻的,而且很香」。
台北國父紀念館附近,這家麻辣鍋,沿襲了重慶老火鍋的做法,紅得滾燙的純牛油鍋底,是一步步繁複的工序,成就而來。
牛板油一次下鍋,慢慢炸到金黃,親自提煉的牛油,可不能浪費。師傅 小潘:「用小火慢炸,因為用大火炸,外表都會酥酥的,其實裡面還有很多油分,不能浪費」。
撈出油渣後,陸續加入生薑、大蔥,不斷攪拌逼出香氣,有別於九湯一油的台式火鍋,牛油火鍋的比例,是七油三湯,甚至更高,鍋底自然是靈魂。老闆 Jack:「每一個辣椒的習性跟屬性,它都不一樣的,有些是呈現辣,有些是呈現顏色,有些是呈現香度」。
丟入機器打碎後,辣椒香氣瞬間竄滿整個廚房,加進爆香後的牛油,鍋底瞬間由白轉紅,再倒下四川麻辣鍋裡,不可或缺的郫縣豆瓣醬,小火慢熬一小時。
青紅花椒、冰糖,還有20種中藥材,按照香氣的持久度,依序入鍋,看似單純的麻辣鍋底,得用人力不斷攪拌好幾個小時,是個扎扎實實的苦力活。老闆 Jack:「因為豆瓣醬它有黏性,所以跟火接觸的時候它會黏鍋底,我們大多需要攪拌兩個小時,甚至更久」。
每天都得經歷六到八小時的熬煮,不過這費工的紅油可不能喝,為了讓嗜湯的台灣人,還是有個緩衝的選擇,老闆Jack也準備另一鍋白湯。老闆 Jack:「蔬果跟骨頭,豬骨跟雞骨,還有雞架子,還有雞頭、雞腳,豬骨的話我們是取豬骨的中段,骨髓會比較多」。
大啖紅鍋後,來口清甜白湯,嘴裡的麻,頓時被中和,白湯濃順馥郁的滋味,相當暖胃。顧客:「白湯就大骨的味道,很豐郁,還滿清爽的」。
老闆Jack原先做的是韓式料理,但看不慣為了迎合台灣人口味,過度改良的異國料理生態,他重視道地,不想在味道上妥協,決定帶著團隊飛到重慶,選擇同樣以辣見長的川式火鍋,從早吃到晚,學習箇中精髓。老闆 Jack:「除了早餐以外,我們的午餐、晚餐、宵夜,全部都是麻辣火鍋,所以我們整個團隊回到台灣,調整了快半年,最後呈現我們現在的味道」。
來回飛行兩三趟,Jack總算把道地配方帶回台灣,除了湯底,重慶常見的火鍋配菜,這邊也吃得到,像是這老嫩肉,打水、抓蛋白、豬里肌加太白粉嫩化,下鍋一煮,肉質膨脹,變得厚實飽滿,越煮越嫩,還吸飽了底料的精華,滑溜好入口。顧客:「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嫩肉,吃起來滿鮮滿嫩的,而且吃完會覺得很快樂」。
這道十秒功夫豬肝也是不少客人的心頭好,每片豬肝切得薄薄,吃之前把生雞蛋打散,豬肝均勻的包覆住蛋液後,放入湯中,數十下就可以放進嘴裡,軟嫩柔軟的身軀,一點一滴在嘴裡浮現。
來這吃火鍋,還點得到四川人最愛的零食之一「炸酥肉」,豬後腿肉切條,再用孜然粉、青麻椒等等醃漬,裹上特製粉漿,下鍋油炸,起鍋後的酥肉,像是宜蘭卜肉的縮小版,灑上花椒粉,一口咬下 ,酥脆酥脆,肥而不膩,吃得到花椒香氣,嘴唇還有微微的麻感,丟進火鍋吃也好涮嘴。
重慶麻辣火鍋,蘊含著老闆JACK對"道地"二字的堅持,把原汁原味帶回台灣,希望讓客人用味蕾感受到,幸福的濃濃川味。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