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華西街夜市裡有一間開業三十年的刈包老店,已經連續三年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薦,每天開店總是大排長龍!熱呼呼的古早味刈包,用整塊帶皮的三層五花肉下去滷製,滷到了焢肉軟嫩夠味、醬香濃郁,搭配酸菜和花生粉更是解膩爽口;吃刈包,很多人還會來一碗綜合四神湯,湯頭溫和順口,裡頭的豬肚燉到軟嫩適中,帶點脆脆口感,小腸和粉腸也都煮到相當軟嫩,是老少咸宜。
平日下午兩點,小攤前的人龍,長到看不見盡頭。顧客:「一個內用,兩個外帶,外帶一個綜合,所以總共三個刈包,三個綜合湯」。
蒸籠內霧氣氤氳,白白胖胖的刈包排排站,刈包皮張開大嘴,撒上厚厚的花生糖粉,再夾上超大把的酸菜,一塊滷得入味的軟嫩焢肉,和滿滿香菜層層堆疊,這正港台灣味漢堡,就是客人甘願排隊也要吃到的。顧客:「(怎麼願意排隊)就是有那個價值啊」。
台北華西街裡,這間刈包四神湯老店,已經熱賣三十年,老闆吳黃義每天早上七點,就到環南市場採買當天的豬肉。老闆吳黃義:「都是要選這個五花肉,太肥人家不敢吃,那老人家喜歡吃肥的,因為有的老人家沒有牙齒,(比較軟)對啊」。
吳黃義選用一斤一百多塊,肥瘦相間,最貴的三層五花肉,還要親自在肉舖,花兩個小時分切。老闆吳黃義:「我們自己要來(切),才能夠平均,跟刈包的寬度一樣,差不多就好了,不能太大,太大就不好看了」。
"滷肉"是刈包裡最重要的靈魂角色,大鍋裡依序加入醬油、糖、調味料,還有吳黃義請中藥行,配製的中藥滷包滷製,看似輕鬆的攪拌著,完全看不出吳黃義已經83歲。老闆吳黃義:「做習慣了,你不做還感覺怪怪的,的閒不下來」。
吳黃義說,滷肉不能急,得分兩次燉煮。老闆吳黃義:「差不多這裡(滷)八分熟,到那邊去滷差不多十分熟,那個口感剛好,吃起來入口即化」。
五花肉第一次在滷汁中,燉煮上色後,就撈起放涼,再到攤位上進行第二次燉煮,滷到黑金色的漂亮三層肉,在滷汁內熱烈沸騰,這樣的三層肉,不僅色澤金黃,而且肉香十足,口感也不會過於軟爛。顧客:「它的肥肉很Q,也是入口即化,有一點點口感,問題在於它的瘦肉非常嫩,都不會柴,我覺得這個是很難的」。
不起眼的配菜「酸菜」,有著老闆對老客人的貼心,有別一般用炒的,吳黃義用小火慢燉,滷到軟度剛剛好。
用湯汁和砂糖細細熬煮,讓酸菜保有濕潤,但不過濕的特性,放在花生粉上,可以避免刈包皮,吸收過多的水氣,而變得軟爛,被彈性十足的刈包皮,溫柔包覆著肥瘦均勻的控肉,大口咬下,滷得透且軟綿、軟爛入味,又厚又大塊。顧客:「它就是古早的口味,我就覺得台灣人很喜歡吃這個,有一點鹹,但又有一點甜甜的味道」。
一年到頭在攤子前忙著,吳黃義年輕時就從台南北漂,來到華西街的擔仔麵店當學徒,之後賣過藥燉湯、鳳梨冰、肉圓、土魠魚羹,生意始終沒有起色,直到一碗道地的滷肉飯,才成功擄獲老饕味蕾,在華西街立足。吳黃義:「我就讓我兒子去做(滷肉飯),我想說我手腳都還好好的,不然來做一個刈包,在旁邊又看得到(滷肉飯店),照顧得到」。
30年前,他另起爐灶,賣起簡單的刈包小點,沒想到好味道饞了老饕,反倒成人生代表作,還連續三年獲得米其林必比登肯定。
隨著生意越漸發燙,這十年來,兒子吳國源和三女兒吳碧珠,都會在店裡分工幫忙。兒子吳國源:「白天是我爸備料,跟早上的一些客人,下午就換我」。
每天選購的豬小腸,吳黃義不厭其煩,反覆清洗至少六次,才丟下鍋煮。吳黃義:「油都要洗掉,洗掉再用開水燙一下,燙好再洗,洗到最後,下鍋以前還要洗兩、三次」。
清洗乾淨的食材,每一樣都沒有腥味,跟著湯頭一起燉煮入味,小腸、粉腸、豬肚,不會過軟,但很好入口,一點點的咬勁,卻不會粗糙,偏清爽的湯頭,不帶半點苦澀,更沒有過重的酒味,喝起來特別香醇沒負擔。
四神湯配刈包,一個湯清、一個味重 ,相得益彰,完美平衡,都蘊含著吳黃義對客人的用心。吳黃義:「我們的東西實在,做了合大家的胃口,讓客人吃了滿意,做生意就是這樣而已」。
吳黃義倒是說得坦然,人生下半場繼續用心打拚,他堅持親手做的古早味,蘊含著北漂六十年深厚的情感,也希望能深植在客人心中,一代傳一代。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