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切生魚片紅澄澄鋪在醋飯上,是許多海鮮丼老饕的最愛,在台北市有一間日式料理店,用料完全不手軟,招牌四色丼鋪上滿滿的海膽、鮭魚卵還有鮪魚泥和鮭魚,搭配一顆生蛋黃,戳破蛋黃與米飯拌勻著吃,相當順口;豪華刺身丼更是一次鋪滿七種海鮮,料多到連飯都看不見,生魚片新鮮軟嫩,讓饕客們大飽口福。
不少饕客專程上門的這間隱身在台北巷弄間的日式小店,招牌四色丼、鮮橘的鮭魚生魚片,滿滿鮭魚卵、海膽和鮪魚泥,最後放上一顆生蛋黃,淋上自製醬汁,四種海鮮料,紅紅澄澄地鋪在醋飯上,多得連飯都看不見,客人忍不住讓手機先吃。顧客:「外面很容易吃到那種海膽是口感沒有那麼綿密,或者是有藥水味,我覺得他們家都沒有這個問題,他們的鮪魚肉泥,還有鮭魚卵都很喜歡,因為他們的鮭魚卵也不會太鹹」。
每周二下午,是進口日本貨的下貨時間,老闆陳珽華,一一開箱做檢查,近150盒的海膽攤開桌上,畫面壯觀。一盒北海道馬糞海膽,進貨成本破千元,而一碗海鮮丼,海膽用料就用了七分之一,為了做出好口碑,陳珽華的海鮮食材,愈用愈凶,成本早已是售價一半以上。陳珽華:「鮭魚當然一定是進口的,我們大部分還是用日本的魚,還有台灣本港的也會用,那大部分有些是從宜蘭來,有些從基隆來的」。
每一隻鮮魚,從清洗、去鱗、拉皮、拔刺,陳珽華的每個細節,都做得仔細。陳珽華:「像馬頭、 紅喉這種魚,要比較輕一點,因為它的肉太軟了,有時候你拉扯的時候,肉會馬上裂開」。
肥美白馬頭魚,肉質細緻滑嫩,雖然肉多刺少,處理起來卻得更加小心;陳珽華:「黃雞跟馬頭都是,魚刺偏比較脆,比較容易斷掉,那像鮭魚就是比較軟,但很有彈性,所以比較沒那麼容易斷」。
豪華刺身丼,除了馬頭、黃雞魚,還放上青甘、鮭魚、干貝、松葉蟹肉,傾瀉而下的鮭魚卵,晶瑩透亮,七種海鮮一整碗塞滿滿,一次舀入嘴裡,層次豐富 新鮮軟嫩,滋味好吃得過分。顧客:「有些會切太厚,像鮭魚切太厚就會有一點噁心或太油,太薄又覺得不知道在吃什麼東西,可是他們家的厚度都切得很剛剛好」。
視覺效果同樣吸睛的,還有鮪魚泥海膽押壽司,幾乎快和一張桌子一樣寬。陳珽華:「押壽司算是傳統的一種壽司,壓完以後會用竹葉包起來,或是盛盤給客人,那我們的做法是整條給客人,其實吃起來有點像捲壽司,有一個很長的壽司,大家分著吃這樣,其實就感覺還滿開心的」。
鮪魚肉泥,挑去筋膜,鋪在押壽司上,再切成10等份,剛脫模的押壽司,方正如蛋糕,點綴入口即化的海膽、鮭魚卵、魚子醬,鮪魚泥口感滑順,海膽甘甜,搭配壓緊緊的醋飯,口感很扎實。顧客:「因為有鮪魚泥可以中和海膽的油膩感,然後鮭魚卵是增加鹹味,所以它吃起來會比較平衡一點」。
老闆陳珽華18歲就在日式居酒屋打工做學徒,大學畢業後前往日本深造,學的雖然是西式料理,但喜愛日本飲食的心沒有變,回台後便決定從日本料理出發。「在日本,各式各樣的居酒屋,或者是餐廳我都會去吃、去研究,去築地市場看看他們的海鮮怎麼處理,或者他們流行賣什麼,我們就都會去考察」。
而人氣炸牛排三明治,就是陳珽華考察後的發想。「早期台灣沒有什麼人在賣這道菜,大部分在日本都是燒肉店在賣,因為我在燒肉店吃,覺得很好吃,所以我想加一些肉類的料理」。
把沾上蛋液和麵包細粉的菲力牛,分兩次下鍋油炸,夾兩塊土司,一刀切下,菲力牛粉嫩般的色澤,吃來細緻滑嫩,三分熟度,保留柔軟的口感,還有滿滿香甜肉汁,搭配烤得酥脆的吐司一口吃,外酥內嫩,另一道居酒屋必備一夜干,也是不敗下酒菜。
把午仔魚剖開,清除內臟,接著浸泡在醬油、清酒,調製過的鹽水中五小時,風乾兩天後的午仔魚,海味濃縮其中,用烤爐烤得金黃酥香,油脂豐厚軟綿,吃來濃郁又新鮮不膩。顧客:「一夜干鹹度剛好,烤得也很適中,不會像有的一夜干,烤得很乾」。
在細節處講究,陳珽華早已把日本料理,當成是種飲食藝術,至今在餐飲業打滾近20年,他把日本職人精神和料理手藝帶回台灣,要用美味丼飯,繼續讓客人聞香來報到。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