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八德有間人氣烤鴨店,曾經一天就賣出200隻烤鴨!老闆選用溫體土番母鴨,烤出古銅光澤的外皮,吃來酥脆,肉質鮮嫩又多汁,配上自製的乾烙餅和甜麵醬、蔥段,一口咬下,完美融合鴨肉的鮮甜,齒頰留香。而店裡最特別的是這道”椒鹽鴨”,創新加入甜不辣和米血,先炸再炒,雖是炸物卻酥香不油膩。炸過的鴨肉吃來更有咬勁,有種吃鹹酥雞的錯覺,讓人一吃停不下來。
剛出爐的烤鴨,染上琥珀色,油潤飽滿,就像藝術品般,透出古銅光澤,一夾在筷子上,感受外皮的酥酥脆脆,肉質鮮嫩又多汁,大口咬下,炭香鴨油香氣,立刻竄滿口中。顧客:「醬料調配得很好吃,沾肉的時候,非常的鮮甜,單吃鴨肉就很好吃了」。
開業七年,擁有不少忠實顧客,這家開在桃園八德路上的烤鴨專賣店,曾經一天賣出200隻烤鴨,能這麼受歡迎,因為劉家文的鴨子,從一開始,就經過嚴格的篩選。老闆 劉家文:「台灣的烤鴨就有三種品種,我們用的這種叫土番鴨,它的肉質比較細膩,比較不會有味道」。
一定選用飼養85天的溫體土番母鴨,劉家文說,母鴨肉質比較嫩,公鴨相對韌,吃進嘴裡的口感,完全不同。「母的鴨就是圓圓的,公的鴨是尖尖的」。
再把八角、肉桂、丁香等十幾種中藥混合成的中藥粉,塞進鴨肚中,一隻隻按摩、搓揉均勻。老闆 劉家文:「就是把料、中藥放到肚子裡面,過一個晚上,料才會吃進去,這個比較費工一點;還有我們吊在小翅的腋下,吊進去要拉一下,它的頭跟背部就會分離,就會有一個洞,吊得好,整隻鴨都會烤得漂亮,假如吊得不好,整隻鴨就會很貼,它出水出油,就會影響到背部,就我們講的色不均」。
就連吊鴨都是學問,把鴨肚子灌入空氣,打成圓鼓鼓後,劉家文一手舀起滾燙皮水,澆淋全鴨,沒有添加任何食用色素,而是加強了醋,酥化外皮,再提高麥芽比例,增加烤出來的色澤,才用炭火,烘乾曬鴨。
兩個小時後,進入最終考驗,把鴨掛進爐子裡,劉家文堅持用炭火烤,不用瓦斯。只需烤上20分鐘,一隻隻金黃誘人,汩汩流淌鴨油的烤鴨出爐,趁熱送上片鴨台,鴨皮晶瑩剔透,鴨肉多汁不膩,每片切得又厚又大片,動作俐落的劉家文,接觸烤鴨長達9年,不過在這之前,其實是一位生長在龍蛇雜處複雜環境的七逃囝仔。劉家文:「想得到的都有,毒品、槍枝啊,為非作歹的事都做過」。
從有記憶以來,全家都做黑的,生長在黃、賭、毒環境下,劉家文的失序人生,直到遇見卓仲婷,才出現轉機。劉家文:「她帶著我做一些正常人的事,她說:不跟著我做,那分手啊」。
為了讓劉家文徹底脫離暗黑環境,卓仲婷帶著他前往澳洲打工遊學,回台後,劉家文想到阿嬤曾經把他送到烤鴨店當學徒,決定以烤鴨重新出發,不過打工遊學存下的160萬積蓄,竟然不到一年就燒光。妻子 卓仲婷:「第一年就想放棄了(為什麼),就沒有賺錢啊,然後懷孕,脾氣又暴躁,就容易吵架,就想放棄了,可是還好他堅持」。
多虧劉家文堅持又肯做的個性,才慢慢把小店撐起來,如今夫妻倆,終於不用再為錢發愁,持續把心思放在生意上,他將包鴨肉常見的荷葉餅,改成無油乾烙餅,乾烙做法更有嚼勁,吃得出淡淡麵香,配上自製甜麵醬和蔥段,完美融合鮮甜的鴨肉,混著鴨皮油脂香,細細品嘗,全是齒頰留香的美味。顧客:「一個禮拜都買兩次,皮很脆很好吃」。
把鴨肉、甜不辣、米血和蝦餅,依序下鍋,炸到金黃酥香,再用油蔥酥、花生、胡椒鹽拌炒,除了坊間常見的醬炒鴨架,這是劉家文創的第三種料理法:鹽酥鴨。劉家文:「人家說的外面三吃,都真的沒在做三吃,所以我後來就想到,我們把一半骨頭拿去炒,一半骨頭拿去炸,我們這樣是不是真的做到三種口味」。
另一道醬炒鴨架,醬汁香甜夠味,鴨肉咬下還有肉汁流出,迷人的油脂,完全不膩口,搭配Q彈的甜不辣和米血糕,濃濃台式風格,實在想來碗白飯搭配。
人生不怕路長,只怕志短,劉家文為愛改變,在小小的店面打出知名度,即使忙碌,踏踏實實的賺著正當錢,卻也更加富足。
(記者劉苡青、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