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豬腳是大多人所熟悉的豬腳料理方式,但是在台北市大稻埕附近,有一家傳承兩代的豬腳攤,專賣清燉白湯豬腳,每天處理好的豬腳,要下鍋燉三個小時以上,滾到透但保持軟而不爛的程度,少了醬料的調味,更吃得出豬腳的原汁原味,而且一點也沒有豬腥味,這裡吃得到豬蹄、中段、腿庫,每一種都有各自的愛好者。
台北市大稻埕慈聖宮廟前的美食街人潮很熱鬧,多的是來打牙祭的客人。
客人:「我三重人,常常來吃,有時候來媽祖廟拜拜吃東西,有經過就過來,很有名,生意很好,差不多一個禮拜來個兩三次。」
老闆許振盛很忙:「有肥有瘦這樣子是不是,用碗裝可以嗎,一個麵一個肉,進來進來,你不知道要包什麼喔,這樣我來包喔,那就是給你肉湯喔。」
許振盛:「我一退伍就來幫忙,快20年了吧。之前我沒做過工作啊,因為我一退伍我就被我媽拉來幫忙,她就說我來幫忙,我一退伍如果過來幫忙的話,她就先買一台車給我開,對啊那年輕人就想說,哇一退伍就有車子可以開,感覺很拉風,就比較好把妹啊。」
這麼有個性的老闆,生意卻還是強強滾,眼前這位,外表酷冷不苟言笑,講起話來卻有些幽默的,是第二代老闆許振盛,他們家的豬腳攤,賣的是清燉白湯豬腳,在這條街上已經賣了四十年,名氣可是響叮噹。
客人:「因為覺得這邊還蠻好吃的啊,就蠻特別的,台北好像沒有這種清燉的這種豬腳,還不錯。」
清燉白湯豬腳的迷人滋味,也征服了外地來的客人,尤其是這碗很有人氣的綜合湯,一撈裡頭什麼都有。客人:「它也有豬蹄也有那個豬肉,肉比較多的地方都有,它也有豬蹄啊,綜合的啊。」
一碗綜合湯,大碗滿意,淡乳白色的大骨湯喝來溫潤可口,中段吃起來皮Q肉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膩,而偏瘦的腿肉帶有嚼勁,帶筋的部位保留青春的咬感,至於帶骨的豬蹄,則是讓人越啃越上癮。
它那個肉就很Q,而且不會黏住,然後它那個皮就很嫩,就那種順口,就是直接就是順口,就是吃下去這樣,就入口即化 ,就很好吃。」
客人稱讚的豬腳入口即化卻不軟爛,吃起來也沒有腥味,那是因為許振盛對每一隻豬腳都特別在乎,甚至到了枝微末節的地步。
許振盛:「它有些細毛,它用刀刮刀會刮不到,所以我們要用火烤,把一些細毛再燒掉,所以我們豬腳就是看起來都沒有毛,就是很乾淨這樣子啦。」
特別是豬腳趾的縫縫一丁點兒也不能放過,就連處理不到的蹄毛,也要分切再次把關割除,每一隻豬腳還要汆燙,徹底去腥後才能下鍋開始燉。
大概要兩個鐘頭吧,因為到最後它要小火慢燉,所以才會那麼久,就是說它滾起來以後,你要用小火慢燉。
先大火滾開,再小火慢慢熬到軟,這是燉豬腳的不二法門,許振盛說做白湯豬腳
喝起來要順口清爽,絕對不能偷懶。
許振盛:「肉末跟那個屑屑啊,那會影響湯的混濁,它湯會比較混濁,那我們這些泡泡,要撈起來看起來也比較乾淨這樣子。」不厭其煩地重複再重複,都是為了要把品質顧到好,撈起時還不忘要左壓右掐,再三確認,燉到軟透又保留微微彈性,這樣才能起鍋。
手起刀落剁開整顆腿肉,可以看見這皮肉有多麼Q彈,再注入滾滾高湯,灑上一把薑絲提味,這一碗腿肉湯,每一塊腿肉,都很大塊而且份量十足,溫潤的湯汁有著大骨香,與薑絲的溫暖香氣,緩緩飄進鼻腔再暖到心坎裡。
現在外面一般吃到的東西,都是調味料比較多,這邊吃的感覺是原型,然後原汁原味比較清淡,比較健康,不然我們現在都吃太重鹹了。
然而不管是哪個部位都有各自的愛好者,像是喜歡吃皮多一點的人,就會來一碗豬腳湯。豬腳湯給的豬腳份量十足,皮很Q,輕易地就能骨肉分離,至於肉質吃來軟嫩而不軟爛,吃幾口還有黏嘴的膠質感。
客人:「很Q啦好吃,好吃啦,我也不會講,好吃啦,真的好吃啦,然後量又多又不會太貴。真的好喝。」
靠著一碗單純不花俏的豬腳湯,牢牢勾住客人的心,在熟客的心中,吃豬腳也不免俗地要來一碗麵線,手工白麵線,下了滾水在麵簍裡迅速打上幾個圈,簡單調味澆上豬油餵點鹽水和一瓢蒜泥,看起來純粹又平凡,吃之前再淋上辣椒醬油
趁熱拌開來,撲了整臉霧花花的麵香與蒜香,一股家常古早味親切又熟悉,讓人食慾大開。」
客人:「有一點像傻瓜麵那樣,吃起來把它攪拌均勻之後,就有些魔法效應這樣,有點像傻瓜麵的,那種味道這樣。我們一般人都是吃豬腳麵線說添福壽啦,是吃平安的,生日也有人來這裡吃。」
不管是什麼日子都可以吃,大稻埕的清燉白湯豬腳,是陪伴許多老台北人漫漫光陰歲月的味蕾記憶。而這份老味道今後也會這樣繼續傳承下去。(記者顏力妃、許惟凱/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