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油餅、餡餅是許多眷村人熟悉的美食,台中市北屯區有間傳承三代的蔥油餅老店,堅持手工擀製麵皮。招牌的蔥油餅要加入大量的青蔥,再層層包捲摺起,剛煎好的蔥油餅,吃來餅皮香酥、很有層次,還伴隨濃郁的青蔥香氣。餡餅分別要包入滿滿的豬肉餡和牛肉餡,打上好幾摺,再半煎炸到金黃香酥,趁熱一口咬下,麵皮香Q,蔥香肉多汁,多年來累計不少老主顧。
金黃飽滿的餡餅一顆接著一顆起鍋,這間位在台中市北區精武路上的蔥油餅老店,每到下午三點開始營業,熟客們就會陸續來這裡報到。客人都說越晚越多人,平均得等上十五分鐘,等再久也願意,還有豪氣的客人一來就說要買十張,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很多客人說,這裡的招牌蔥油餅餡餅,麵皮特別香Q有嚼勁。
客人:「皮很Q,跟一般的不太一樣,一般的比較像冷凍的那種感覺,它的手工的所以特別不一樣,所以都看得到老闆在做。」
老闆馬浚翔:「其實這個麵糰的話,要它好吃的話,一定要濕度溫度還有麵糰加的水都要很適中,才能打出很好吃的麵糰,又軟又Q的麵糰。」
手工不藏私,先加熱水再調冷水,比例更和天氣的溫度,濕度息息相關,成敗也全靠經驗。「要和出好吃的麵糰的訣竅,就是要看這些環境因素以外,然後其它就是要看它在缸裡面的情況,如果說它黏到邊邊,那就要加水,如果說那太乾,就要加粉之類的。」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小看外公和舅舅在做,馬浚翔早就耳濡目染,剛開始他想過各種捷徑,但很快地就發現行不通。
老闆馬浚翔:「做吃的就是不能偷工,以前老的怎麼做,我們就一五一十,照他的方法做,或許以前很叛逆,那教我們做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這樣子,這個環節可能不用做,但自己接下來以後才發現任何環節都是不能馬虎的,尤其是在這種吃的上面,麵皮那個客人的嘴巴,其實是很刁的啦,一吃就知道有沒有不一樣。」
馬浚翔這才明白長輩的堅持,除了麵皮要講究口感,他也很重視香氣,因此特別選用粉蔥。「我是用在地的粉蔥,一般北部三星蔥比較少來中部,都在北部那裡賣,然後中部這裡的粉蔥就很香,對,在地食材。」
馬浚翔補充:「就是吃起來有很重的很濃郁的蔥味,纖維細緻跟粗,這個的話要我們自己去挑,你看我們的蔥每個都有挑開。」
粉蔥只留下細嫩的部位,也靠手甩來甩出多餘的黏液,但這樣還不夠,還要讓它做日光浴。馬浚翔:「晾乾是為了讓蔥管裡面,讓它變乾以外,如果不晾乾的話,切出來沒有多久,這蔥就酸掉了,酸掉了話就不能吃,蔥的黏液會助著它,很快就發酵。」
層層環節都不馬虎,剛用機器削出來的翠綠蔥花,要大把大把的舗滿在每一張麵皮上,然後捲摺扭結再壓開。
等下了油鍋,滋滋作響的噴炸聲光聽就讓人流口水,一片片的蔥油餅,慢慢炸到金黃,巴掌大的蔥油餅對切再對切麵皮嚼起來香酥帶Q,散發原味的麵皮香,同時混雜細嫩的粉蔥口感。
客人:「有比較多,但是蔥味很足夠,就是蔥的香味,蔥油餅的餅很Q啊,很好吃啊,它蔥也蠻多的,所以我喜歡,我吃得習慣。」
手工麵皮又Q又香,讓客人一吃就成老主顧,而同樣的麵皮還能做變化,擀成中厚邊薄做成餡餅,無論是蔥香豬肉餡,還是蔥香牛肉餡,都要包入好一大勺的肉餡,再打上小褶子,一轉眼白胖胖的餡餅一個個排好舗滿整鍋,只見馬浚翔眼神專注絲毫不敢分心。
老闆馬浚翔:「太熟的時候,其實我們在拿鏟子的時候,你可以感覺到那個餡餅裡面在沸騰這樣,啪啪啪這樣沸騰,大概就是熟了,煎餡餅比較不是那麼容易,你要很全神貫注在這裡,一直看著它變色,然後當抓起來的那剎那,大概就是那20秒,你要決定它熟了沒,就要趕快拿起來 。」
金黃香酥的餡餅皮一口咬下 ,煎到酥薄的外層穿透齒縫,迎來的是滿嘴的卡滋卡滋,飽滿的肉餡混和大量的蔥花,不僅口感上吃來肉汁充沛,鮮甜之餘更帶有濃郁的蔥香。
客人:「汁當然是有爆,很多就對了,因為我有時候我會放著隔天,拿出來再烤一下也很好吃,沒有吃完的話,你其實也可以冷凍一下。」
冷凍加熱也不失美味的還有韭菜盒,內餡是馬浚翔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吃起來要鬆香爽口,馬浚翔說,拌料的手勢很重要。
馬浚翔:「韭菜只能這樣用輕輕抄,你用力擰的話,它會很快的下水,所以就是輕輕的抄完以後,然後在包的時候,韭菜的水會到粉絲裡,然後如果你吃韭菜盒,那個粉絲就會剛好也吸飽了水,就會很軟很軟,它是有一個交互作用的。」
這剛拌好的韭菜冬粉餡,蓋滿麵皮分量毫不手軟,其實五年前,馬浚翔回來接手家業後,對經營也有自己的想法,便將這韭菜盒搬進菜單。
馬浚翔:「以前長輩的東西,他們只做蔥油餅跟豬肉餡餅,那我跟他們不一樣的是我有多做幾樣,像韭菜豬肉餡餅,牛肉餡餅跟韭菜盒,但這個也是以前舅舅啊,外公他們教我做的傳承下來的技術,所以我現在就多做幾樣,讓客人多種選擇一些。」
粉白柔軟的韭菜盒,薄薄的餅衣裡,塞滿了韭菜冬粉餡,混合了滷炒過的豆乾,層次感很豐富,加上淡淡的薄鹽調味,更能吃得到自然的甜麵香。
小小的店鋪很熱鬧,也許是來自使命感,讓馬浚翔更堅信自己有個責任,一定要守住傳統的眷村味,好好的完整的傳承下去。(記者顏力妃、林永偉/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