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巷弄,有家在地人都知道的銅板美食,店家賣的是酒釀餅,光是發酵老麵就很「厚工」,香甜的酒釀更是要掌握溫度發酵,才能做出完美的酒釀餅。除了能吃到麵香的經典原味,還有使用台灣在地花生的芝麻花生口味,有著濃郁甜美的芝麻香,裡頭藏著微鹹的花生顆粒,很多人都會買來當下午茶點。
顧客:「我從美國回來有十幾年了,我去的時候經常買酒釀餅帶著,每次都是買一、二十個。」這一塊伴隨老客人飛越大半個地球的酒釀餅,也是許多在台北土生土長的老饕,吃了一輩子的味道,將近七十年的餅攤,每天人潮絡繹不絕。
常常賣到提早收攤的餅,誘人的香氣來自長時間發酵的老麵。老闆娘陳慧真:「我每天差不多賣到五、六點就休息了,我的麵都會留一些到隔天,再跟新麵和,然後醒麵發到隔天早上,其實下去打的時間很快,主要是老麵發酵的過程比較久,因為我們不是靠機器發酵。」
陳慧真每天不嫌麻煩製作老麵,做出餅皮裡的自然麵香,酒釀餅的靈魂,還有這匙甜酒釀。老闆娘陳慧真:「我們的甜酒釀是老米跟新米下去混合,蒸了之後再加酒麴發酵,冬天的話可能要發20幾天。」
老麵和酒釀混合到位,緊接而來的就是最考驗技術的包餅工程,揉起這一顆顆Q厚扎實的麵糰,陳慧真認真的神情是源於阿嬤手把手傳下來,對做餅的嚴格要求。老闆娘陳慧真:「這如果是我阿嬤的標準還不行,你要揉圓一點,你捏不好她會念,阿嬤包得比較慢,可是她捏得很漂亮。阿嬤要求是餅要做圓一點,餡要包中間一點,可是這手工做的,有時候就是會歪七扭八。」
烤好的餅得熱騰騰地送到客人手中,外表透著微焦粉感,外形很有手工感,剝開燙手的外皮,從手感就能感受到麵餅的厚實,裡頭分布不均的氣孔,正是老麵的標誌,咬下一大口,扎實麵香從孔洞間竄出,酒釀的甜同時迸發,不用包餡就很滿足。顧客:「他們家的餅是老麵做的,有淡淡的酒香,皮是外酥內軟,吃起來口感很好。」
除了最受客人歡迎的原味,他們的包餡口味也各有各的支持者,就像這款夾著一層細密紅豆沙的酒釀餅,也是超熱賣的口味,散發淡淡香甜的豆沙,與酒釀香配合得天衣無縫,雙重甜味卻不膩口,超適合當成下午茶小點心。
拉著一箱箱剛烤好的餅到攤位擺放整齊,是陳慧真熟悉的日常,接棒二十多年如一日,為的就是讓外公的手藝不失傳。老闆娘陳慧真:「我們差不多1955年開始賣,那時候外公在賣,一個餅是五毛錢開始,以前就是大台北到處跑,什麼老松國小、中華商場、中山堂,還跑到延平北路那邊沿途叫賣。」
從小睡在小攤子底下的陳慧真,對酒釀餅攤的感情很深,也曾經遇到客人想要加盟,但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老闆娘陳慧真:「這個沒辦法快,因為我們不是像人家連鎖那種的,用大量機器在做,也有很多客人在問有沒有加盟,但我們不要,我們覺得自己做才可以顧品質。」
要顧品質,挑食材就不能馬虎,很多人愛的花生口味,她使用苗栗或北港花生,研磨成細碎顆粒,對比現在用機器三兩下就能完成,在外公那個年代,可就沒那麼輕鬆。老闆娘陳慧真:「這樣一直錘錘錘,慢慢地錘,錘很久,所以每次做芝麻花生料,大家都跑得跟飛的一樣,因為很累。」
過去需要花費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口味,在技術進步後仍然保留原味,被輾成粉末狀的芝麻,裡頭藏著顆粒狀的細緻花生,香濃的芝麻餡中嚼得到花生的爽口微鹹,讓簡單的餅多了好幾層口感。顧客:「因為我不太吃很甜的,所以我吃原味比較多,但我覺得花生吃起來也不會特別甜,吃起來特別香。」
菜脯豆乾也是很多人愛的經典味道裝著素雞、紅蘿蔔、豆乾絲和菜脯的內餡,為甜甜的麵皮帶來一股嶄新風味,鹹甜交融的瞬間,讓人幸福感激增,超級開胃。
客人享受在地老牌酒釀餅的美味,讓陳慧真和媽媽、外婆這接下外公事業的
三代女人,都很驕傲,她們不怕麻煩,努力守住美味將近七十年,要讓愛餅的饕客,永遠能嚐到這在地的銅板美食。(記者翁如儀、吳承恩/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