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全球首創海廢藍白拖 廢料變黃金年收兩億
全世界第一雙海廢藍白拖,實現台灣在地全循環,用五個回收的寶特瓶加上三個廢棄牡蠣殼,延續台灣七十年前的草根精神!(記者余建宏/攝影。)
▲全世界第一雙海廢藍白拖,實現台灣在地全循環,用五個回收的寶特瓶加上三個廢棄牡蠣殼,延續台灣七十年前的草根精神!(記者余建宏/攝影。)
字級:
A+
A-

台灣的海洋垃圾有多少?根據統計目前海底的塑膠垃圾至少1.5億噸,其中以寶特瓶排名第一!但您知道嗎?這些廢棄寶特瓶,不但可以再生成環保鞋,若是再加上廢棄牡蠣殼,還能搖身一變成為全球第一雙海廢藍白拖!製鞋廠二代許佳鳴是怎麼做到的呢?像是色彩繽紛的時尚咖啡鞋,360度扭轉的防水寶特鞋,抑或是延續台客精神的新國民藍白拖,這些全是用回收的廢料,打造成足下黃金,更重要的是每雙環保鞋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價值與意義。

這一天在台北萬華這個被遺忘的角落,難得傳出溫暖的歡笑聲,回收站的夥伴只要看到拾荒奶奶,推著滿車的寶特瓶前來總是上前幫忙熱情寒暄。不過這裡的空瓶回收不是撿了就能換錢,排隊秤重前還得仔細檢查,合格了才能上秤。像是這兩大袋空瓶十六公斤,以目前回收市價來算大約才六十四元,但是在這兒卻是比坊間的收購價格整整高出三倍。



環保鞋品牌創辦人許佳鳴:「其實政府也是很重視環保回收的一個推廣,但那些鼓勵跟措施,其實大部分是針對比較大的企業或是中間大型的回收商。我們那時候算過一個寶特瓶大概是0.08至0.09台幣,等於是不到一角的一個狀態,我們發現這真的是太辛苦了,所以我們決定要用三倍的價格跟他們做回收。」

儘管三倍的收購價格,對許佳鳴來說是沉重的成本負擔,也是極大的考驗,但在他內心深處如何發揮產業的正面影響力,才是支持他繼續前行的唯一信念。

環保鞋品牌創辦人許佳鳴:「其實我們想要挑戰的是全世界最低碳排放的鞋子,那既然要達成這樣的一個可能性,就必須原料是在台灣當地產生的垃圾,在台灣做技術改良,用台灣的技術在台灣設立產線,在台灣把鞋子做出來,然後賣給台灣的消費者,這樣就等於是全球第一雙海廢全循環的一個商品。」

為了實現全台灣全循環的雄心壯志,許佳鳴不但鼓勵民眾企業到海邊淨灘,甚至在台南設立智慧回收機台,讓垃圾變黃金無所不在,開啟了藍白拖的友善海洋之路。像這樣一顆顆寶特瓶的回收母粒,全是不同顏色的瓶子造粒出來的結果,許佳鳴說光是研發這套製鞋技術就投入了至少八年的時間。而且就怕鞋子沾染到多餘的廢料,所以廠房裡六個機台,每用完一次就得清洗一次,會這麼注意細微末節全是因為,許佳鳴從小就在鞋廠長大,這些全是父親長年來的耳提面命。他說短短十分鐘就能產出兩雙拖鞋,無奈的是台灣的製鞋產業已大量外移,就算二十四小時工廠持續運作,一天最高產能也只有六、七百雙,但他始終認為這款海廢藍白拖,一定要延續台灣的草根精神。很多人以為許佳鳴只是接手父親傳承下來的大片江山,但原本的他其實在金融圈超過十年,不但當到副總裁前途更是無可限量,沒想到2009年他竟然因為看了周杰倫執導的電影,放棄大好前程,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環保鞋品牌創辦人許佳鳴:「周杰倫剛出道的時候,我也剛從學校畢業進到金融業,所以其實我們在同一棟大樓上班,我們講同梯次好了年紀差不多,但是今天他已經追逐自己的夢想在做自己的作品,所以當下會想如果自己有什麼事情想要做的話,應該也可以早一點離開去探索看看。」

一部電影重啟了許佳鳴年少時的浪漫基因,三年後他更是著手創立自己的本土鞋品牌,因為他要的不僅僅是技術、產品的創新,還必須同時兼得愛情與麵包。

環保鞋品牌創辦人許佳鳴:「企業要賺錢的是麵包,那企業有沒有辦法在賺錢的同時,也可以發揮它的一個社會影響力,幫助更多需要的人,然後達成一個更共好的一個狀態,這是愛情這比較浪漫,所以我們想要追求的是這個新的營運的模式。」

一個愛護海洋的想法,串起了海陸兩端的循環經濟,許佳鳴把這樣的理念和產品的影響力,從台灣擴展到全世界,希望藉此喚醒大家對環境的友善,讓廢料成為材料創造新的價值。(記者張琬筑、余建宏/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防疫措寬鬆確診增多 醫:未來日增破千、破萬不訝異
醫師認為,未來台灣單日增破千、破萬,也不覺得驚訝。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醫師認為,未來台灣單日增破千、破萬,也不覺得驚訝。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字級:
A+
A-

台灣接連五天本土確診數破百例,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現在還不是疫情高峰,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每天新增「破百例確診」會持續一段時間,要是傳播鏈更加複雜,隨時可能出現單日千例,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則推估,如果防疫政策定調與病毒共存,自然感染率達到6成,年底前會有1300萬人確診,換算一下,每天平均有2萬至3萬人確診,醫師謝宗學認為,確診人數將越來越多,未來每日確診人數破千、破萬也不覺得驚訝,因防疫措施也會越來越寬鬆,這是必經的道路。

若傳播鏈複雜化 醫:隨時可能出現單日千例



台灣本土破百例的日子會持續多久?接下來會不會甚至飆到單日破千例?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推估,短期內不易達到每天1500例,但每天新增破百例確診會持續一段時間,要是傳播鏈更加複雜,「隨時可能出現單日千例」。

要「與病毒共存」 蘇益仁:自然感染率要達6成

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則認為,如果防疫政策定調與病毒共存,自然感染率達到6成,推估年底前會有1300萬人確診,換算每天平均有2萬到3萬人確診。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單日確診可能到多高非常難講,當呈現指數型上升時,幾乎是無上限,「它就像坐電梯一樣,直接衝上去」。

醫師謝宗學也認同表示,未來即使每日確診人數破千、破萬也不會覺得驚訝,防疫措施將越來越寬鬆、確診人數將越來越多,這是必經的道路。

疫情沒大爆發居隔6千多人 醫:管理壓力沉重

醫師沈政男則以疫情較嚴峻的新北市分析,社區中的總篩檢陽性率為0.58%,大多是因為足跡相關而主動採檢,代表一般民眾的陽性率更低,因此推論疫情沒大爆發,但目前居隔6千多人,會讓管理壓力沉重。

醫師陳志金點出,以目前疫情來看,台灣為何不升級、為何不封城?他以上海為例,上海與台灣人口數相近,但上海採嚴格封城,單日確診依舊破萬,反觀台灣趨近正常生活,單日確診目前維持百例,可見升級和封城未必對控制疫情有正向影響。

防疫措施是否要更嚴格,也要看病毒造成的傷害有多少,但目前中央的鬆綁策略還是會繼續執行。

※本文授權自台視新聞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確診破500例!今本土增382例、境外加149例
今日本土新增382例。圖/指揮中心提供
▲今日本土新增382例。圖/指揮中心提供
字級:
A+
A-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5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2例本土個案及149例境外移入,其中有7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本土疫情爆增382例 陳時中:還會再上升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82例本土病例,為188例男性、19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3月29日至4月7日,其中包含165例為無症狀感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波疫情以來,今天的本土案例最多,經過觀察傳播鏈,「看起來還會再往上升」。



(今日新增382例本土確診個案。圖/指揮中心提供)

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11例)、臺北市(87例)、高雄市(59例)、基隆市(41例)、桃園市(28例)、花蓮縣(16例)、嘉義縣(8例)、新竹縣(7例)、臺南市及屏東縣(各5例)、臺中市(4例)、新竹市(3例)、金門縣、宜蘭縣及雲林縣(各2例)、苗栗縣及彰化縣(各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82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7例)、美國(6例)、印尼(5例)、德國(3例)、新加坡、法國、瑞士、英國及澳大利亞(各2例)、義大利、西班牙、韓國、中國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103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7日至4月6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223,93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197,836例排除),其中25,756例確診,分別為8,375例境外移入,17,32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9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本文授權自台視新聞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