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疾速航行、靈活繞圈,卻不見駕駛艙,這是軍用級匿蹤無人水面載具的最新成果。產線上,機械手臂精準焊接與一體成形技術,加上鋁合金大型沖壓,使得船身變得穩固、讓重量更輕,同時提升燃油效率。
匿蹤無人艇高機動力 國防預算推升市場需求
軍用級匿蹤無人水面載具做出突破,可搭載2.75吋火箭彈及七聯裝發射箱,展現海上精準打擊與系統整合能力。無人載具在應用上持續拓展,台灣明年度國防預算已編列180億元用於無人艇採購,預計訂單超過1300艘。
雷虎科技董事長陳冠如指出,該型無人快艇能以貨櫃運輸,利出口與機動部署,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下,台灣可藉大規模布署提升防衛,發揮「以小博大」不對稱的作戰優勢,身為資通訊大國,台灣透過大量製造與AI通訊整合,打造涵蓋海、空、地多元型態的無人載具,提升作戰精準度。
軍工產業鏈加速成型 凸顯無人機重要性
俄烏戰爭凸顯無人機在現代戰爭的重要性,台灣2026年國防預算更占GDP 3.32%,創歷史新高,進一步推升相關產業。國內廠商不僅聚焦硬體,也積極跨足軟體與系統整合。
漢翔航空提到,未來除了可搜尋、鎖定與擊落敵方無人機,還將進軍國際市場。東元電機則鎖定馬達與驅動器整合,擴展至系統級方案,積極尋求與無人機廠商共同開發整機產品,並將重點投入在美國市場。
外銷實績亮眼 非紅供應鏈優勢突顯
海關資料顯示,2025年上半年台灣無人機外銷總值達1189萬美元,年增逾7倍,展現具體成果。從國造艦艇、監偵無人機、AI辨識系統、地面接收站到衛星元件,皆成為國防科技角逐焦點。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周宇平認為,台灣在半導體與IC設計領域具優勢,能透過上下游整合與成本效益,成為歐美「非紅供應鏈」的關鍵拼圖。
海空無人載具需求大增 完整MIT供應鏈進軍國際
隨著「天上飛的、海上跑的」無人載具需求快速成長,台廠正積極卡位,建立完整MIT供應鏈。不僅強化國防自主,更希望將成果輸出國際,壯大台灣軍工產業的規模與實力,迎戰全球軍工藍海。
9月24日(三)晚上7點,更多內容詳非凡新聞台「尋找獨角獸 上市創新板」創新板產業趨勢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