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持續發酵,國內傳統產業像是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以及水五金,都是海嘯第一排,專家表示,透過與高科技鏈結,提升產業競爭力。而全球經濟也飽受關稅之苦,對此,許多國家紛紛以調整利率因應就業市場疲弱及通膨壓力。
中經院副院長 王健全:「(工具機稅率)硬生生就比日本多出了10個百分點,所以台灣的傳統產業,跟日本韓國相競爭產品,像比如說一些工具機、模組、電子領組件原材料,其實影響都還蠻大的。」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持續對國內產業造成影響,上半年受惠於半導體需求強勁,自5月份起連續四個月出口值超過500億美元,不過學者說9月份會有反轉,因為拉貨潮終將散去,加上台灣稅率高於日韓,許多傳統產業都是重災區。
中經院副院長 王健全:「你可能呢要跨越轉型,像比如說工具機,如果你接到自動化半導體AI,還有一些重電這東西,就表現比較好,石化液如果跟ESG特用化學關聯的會比較好,那紡織就跟機能紡織,所以這波傳統產業,一定要讓高科技跟傳統產業做鏈結。」
關稅衝擊可能影響經濟還有物價,因此許多國家透過調整利率來因應,像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央行,預計降息1碼,而日本央行則還在升息道路上,專家預計,明年就業市場疲弱和通膨壓力影響將更為劇烈,各國須具備彈性政策規劃。
中央大學經濟學校教授 吳大任:「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家庭來講,你只要有貸款,那在高利率的環境之下,那貸款的支出就會增加,以家庭來講,就是如果你的貸款金額很大,那一定會排擠其他的消費,所以說如果能夠適度降息的話,那可以減輕企業的借貸成本,也可以讓家庭的利息支出減少,就是在經濟開始轉弱的時候,就是調降利率,也是一個刺激經濟的一個方式。」
展望後市,關稅帶來的挑戰接踵而來,專家認為,各國要積極拓展貿易版圖,強化全球布局,並且提升產業韌性,透過提前布局,在變動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找到持續成長的契機。(記者 謝旻蓁、蘇韋銘/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