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A+
|
A-
美國就業市場,疲弱得讓市場憂心,該如何解讀9月份的降息?是預防性寬鬆,還是衰退後的補救,從藍領階級到白領產業,裁員潮逐步蔓延;《金融時報》甚至示警,美國的衰退警鐘已經敲響,但國內學者認為,目前勞動力市場疲弱,可能屬於關稅等貿易政策,結構性轉型的陣痛期,美國經濟應該不至於出現系統性崩壞!
今年美國不少人丟了工作飯碗!最新就業數據出爐,比預期疲弱許多,也讓市場憂心,9月若聯準會真的降息,究竟是未雨綢繆,還是亡羊補牢?《金融時報》甚至示警,美國的衰退警鐘恐怕已經響起。
分析師 謝明哲:「上個禮拜五公佈非農之前,市場原本預估新增7.4到7.5萬人,結果卻只有2.2萬人。加上川普開除了勞動統計局局長,數據可信度受質疑,也讓市場對就業狀況更加憂慮。以目前來看,年底前甚至每一次會議都有可能降息一碼。」
數據會說話!8月製造業、建築業、能源與採礦業裁掉2.5萬人,批發貿易再流失1.2萬職位,川普曾承諾振興的藍領階級,如今反成就業最疲軟的一塊。前勞工統計局局長更警告,衰退黃燈已經亮起,美國經濟雖龐大,但這樣的數據幾乎等同「零成長」。
國內總經學者則認為,近期低迷屬於關稅與貿易政策下的陣痛期,若能熬過並隨外企投資到位,仍有機會帶動新一波就業。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 邱達生:「就業市場表現往往是落後指標,真正需觀察的是債券殖利率是否倒掛,或信貸壓力是否升高。」
外媒也提醒,勞動力市場正面臨雙重壓力,企業因關稅保守,AI取代部分人力,更引發裁員潮。不過整體來看,美國降息仍以「預防金融風險」機率較高,就業雖顯疲弱,但更多是政策轉型壓力,而非經濟全面崩壞。(記者周恬吏、林秋強/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