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深夜新聞
期交所力推交易制度創新、商品多元化、AI轉型 強化資產管理市場
臺灣目標邁向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關鍵對話》邀請到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說明期交所在這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臺灣目標邁向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關鍵對話》邀請到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說明期交所在這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字級:
A+
A-

臺灣正積極推動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期貨市場被視為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關鍵對話》專訪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從商品創新、制度設計及人才培育,解析期交所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下,如何扮演資產管理推手,打造更具韌性與前瞻性的資產管理生態圈。

吳自心表示,今年上半年期交所交易量已達1億7千萬口,商品涵蓋期貨、選擇權及黃金期貨等,提供投資人避險與資產管理的多元選擇。他強調,期交所每日交易時段長達19小時,能與歐美市場同步,即使遇到國際突發事件,投資人能及時避險。

期交所力推交易制度創新、商品多元化、AI轉型 強化資產管理市場
▲吳自心與主持人分享期交所現況及未來展望。(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談及ETF市場熱潮,吳自心指出,相較於ETF現貨,ETF期貨的交易成本只有十六分之一,成本大幅降低。目前台灣ETF現貨規模已達6.3兆元,ETF期貨交易量亦突破2300萬口,兩者相輔相成,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

此外,為進一步滿足投資人需求,期交所計畫推出實物交割選擇權,並新增週五到期選擇權,補足過去僅有週三到期的空缺,讓避險更靈活,得以即時應對短期市場波動,初步日均交易量已超過5萬5千口。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期交所積極改革交易制度。吳自心表示,除既有夜盤與國際高度連結外,期交所正研議「假日交易」,以因應國定假日期間可能出現的重大經濟事件。同時,期交所也積極導入AI技術,建置如交易資訊觀測站與風險偵測平台,協助投資人即時掌握市場波動並試算風險組合,在可控範圍內提高操作效率。

除了商品與制度,人才培育亦是關鍵。吳自心透露,期交所贊助中山大學、政治大學國際金融學院,並在陽明交大、長庚大學合作設立期貨教室,並在政大國際創新學院推動專業金融課程,為未來期貨市場培養人才,支撐臺灣資本市場長期發展。期交所正致力打造出一個具韌性與前瞻性的資產管理生態圈,讓臺灣在國際資本市場持續發光發熱。(非凡新聞綜合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