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AI時代,為了推動台灣成為全球AI關鍵樞紐,加速產業轉型與經濟成長,政府將啟動AI新十大建設計畫,包括量子電腦、矽光子、機器人等科技入列,預計投入超過千億元資金,培育百萬AI人才,目標在2040年達成15兆元產值,今天的「創新板產業趨勢系列報導」,解鎖我國如何用AI新十大建設,協助啟動AI產業創新能量的發展壯大。
以半導體為核心,台灣在科技領域擁有完整的產業聚落,在全球供應鏈當中扮演關鍵角色,智慧製造、智慧城市加速升級,為了引領國內經濟轉型,也跟世界同步接軌,台灣將啟動AI新十大建設計畫。
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博士:「AI的新十大建設確實是台灣需要花時間投入的相關產業跟產品,譬如說這個半導體相關的製造,還有矽光子跟機器人相關的零組件,這個確實是台灣的廠商立刻就可以上手,而且立刻有營收,那針對於更複雜的產品,譬如像量子電腦,短期內可能不會有明顯的成果,我認為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所以政府投入資源非常的重要。」
AI產業站在時代浪尖,如同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發表AI行動計畫,台灣也準備打造AI新十大建設,涵蓋智慧應用、基礎建設、關鍵技術三大面向,關鍵技術包含矽光子、量子電腦、智慧機器人,另外,還要布局主權AI、智慧政府與資料治理、區域AI均衡發展,培育AI人才並投入千億資金協助產業創新,將引領國內百工百業至少百萬家導入AI服務,帶動整體產業鏈進一步升級。
穎崴資深副總經理陳紹焜:「在AI產業裡面,過去大家講的大概都是從算力方面來著眼,其實接下來往下往後之後,反而是要建立更多的基礎建設,相對的也是帶動了這整個傳輸速率的一個提升,尤其在剛剛提到的矽光子,甚至在量子運算,甚至在將來其他一些AI的應用方面,跟著全球最重要的IC大廠,很早以前就參與了這個部分,從明年到2027年到2030年之前,我想矽光子CPO的部分絕對是一個最重要的。」
攸關台灣未來產業轉型與國力提升的AI新十大建設藍圖,預計投入超過千億元資金,培育100萬名AI人才,並於2028年創造約7兆元產值,2040年達成15兆元產值,50萬個高薪就業機會,三個國際級實驗室的目標,未來AI不只是技術突破,更是引領整體國家轉型的動能,接軌全球AI競爭戰略。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今年前半年,我們的這個出口成長有八成靠的是電子光學,電子光學的八成中靠的是AI伺服器跟晶片,所以台灣往AI走的方向是很明顯,台灣過去十大建設是硬體的,現在是硬體結合軟體,包括網路通訊、矽光子這些技術,是將來半導體可以彎道超車一個重要的關鍵,我們就可以變成AI國際的一些樞紐,這個對台灣下一步的經濟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全球政經局勢瞬息萬變,台灣在AI軟體的GDP比重僅次於美國與日本,AI軟體研發在世界排第26名,台灣已經整裝待發,將從科技島轉型為全球AI創新重鎮。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工研院好像有估計,2045年台灣的產值因為AI,如果生成式AI帶動的話,會帶動大概2.5兆到4.2兆美金,在20年內,每年大概GDP會帶動0.1%到0.2%的成長,所以這是一個各國現在必爭之地,那台灣有絕好的機會,我們有台積電,半導體晶圓跟整個產業鏈,所以為什麼輝達要來台灣投資,我們就會有比較好的機會比別人勝出,所以現在叫技術驅動結合這個資本驅動,台灣往下一波的方向走。」
AI新十大建設,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可望為國家與人類生活帶來重大轉變,在關鍵技術領域繼續取得領先地位。(記者曹再蔆、柯思安/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