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日外資終止連5賣,但卻反手重砍面板雙雄,尤其群創淪為最大苦主,單日遭大舉拋售2.8萬張,登上外資賣超榜第一大,今(3)日股價小漲後迅速翻黑,盤中一度下挫近3%,低點觸及13.35元,跌破10日線,累計已連4跌,成交量達5.3萬張,來到台股第十大。
外資上週才大買群創4萬9543張,高居當週買超之冠,不料如今卻轉而變臉調節。觀察群創籌碼面動向,不只外資賣超,自營商也同步站在賣方,連3日賣超7261張,惟投信小幅敲進。至於友達則遭外資連3賣,大舉出脫4萬2097張;投信則長達連12賣,賣超627張;自營商則連3日賣出1418張,累計三大法人連3賣,共脫手4萬3845張。不過,八大公股行庫趁勢進場,對友達、群創分列買超上市個股第二與第三名,買超友達1944張,金額約2407萬元,群創則買超1672張,金額約2311萬元,顯示仍有資金承接。
由於LCD電視面板出貨量已觸底、價格止跌,加上車用與系統整合轉型持續推進,市場看好群創與友達營運前景。不過,美系外資最新報告指出,8月主流尺寸電視面板報價雖止跌,提振市場情緒,但仍預估第三季平均價格仍將季減約2%,顯示回升幅度有限,因此對兩檔個股維持「中立」評等,並預估第三季產能利用率可由75~80%提升至80~85%。
產業趨勢方面,舊廠轉型已是大勢所趨。Omdia研究總監謝勤益指出,台灣5代以下產線將在兩至三年後陸續關閉或轉型,投入MicroLED、半導體封裝等新技術。群創規劃除已售予台積電的5.5代廠外,南科的一座4代、5代廠也將關停,竹南3.5代廠則考慮轉作FOPLP;友達則在龍潭布局4.5代MicroLED量產線,並計劃2026年前關閉3.5代與5代廠。
隨著大世代面板廠的折舊費用逐年下降,成本結構改善,使得稼動率調整更具彈性,市場供需也更趨穩定。業界預期,面板廠折舊攤提的壓力減少,加上大尺寸電視需求持續成長,並且舊廠陸續退出、轉向高附加價值領域,產業長線結構有望改善,看好面板價格和面板廠的營運狀況將更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