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壽首輪出價結束,但因為金管會接軌ICS的制度恐生變化,也讓買家全數縮手喊暫停,有潛在買家按捺不住向金管會請教釋疑。據了解,各家在首輪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意願書中,有已出單一價、有的出區間價,至少四大買家收到三商壽的「婚書」回函,寫明9月底前各家必須做完實地查核(DD)出價、10月最後談判議價,三商壽選定一家後,最慢11月底前簽約。惟對上述說法,三商壽表示,對市場臆測傳聞,不予評論。
三商壽本來賣相不錯,怎料首輪買家出價後,就必須面對金管會恐祭出新版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接軌,讓6月底資本適足率僅154%的三商壽,原本可有15年寬容調整期,卻面臨必須在五年「加速攤還」的可能性,讓有意出價的買家跳腳,因為將打壞所有估價模型,若要在五年加速攤還,買方成本就會拉高,部分買家表示會選擇放棄。
據了解,有買家已請財顧摩根士丹利向主管機關了解,甚至自己向金管會請教釋疑。畢竟在沒有辦法估價,若是最後買家全數縮手,三商壽又沒有增資、發債能力,變成須由政府接手,最後將形成買賣雙方及主管機關三輸的局面。
金管會去年允許業者在2026年接軌後、再加15年認列資產淨影響數,也就是指接軌後,暫時免認資產跌價,也免增加保單準備金,這15年過渡如同一個15年貸款,現制是讓業者一律以15年分期攤還,但現在卻傳出這個政策轉向,若RBC僅200%轉換ICS是100%,若要達到ICS為15%海外投資門檻,以風險性資產為100元估計,中間50元資本缺口就要縮短在五年內攤提,非現制的15年,三商壽是海嘯第一排,若真的15年縮短為五年,買方的增資壓力就會暴增,也將影響出價意願。
三商美邦人壽RBC(資本適足率)已連續七期RBC未達標,9月底將補考,保險局2日指出,已收到三商壽的「資本改善計劃」,但目前仍在審查中,
成立32年的老牌壽險公司三商美邦人壽上半年因受美元匯率急速貶值,除產生匯兌損失外,也造成美元資產評價減損,導致原有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不足支應,雖已申請金管會提供的暫行措施,但上半年資本適足率RBC為154.27%,淨值比為2.31%,尚未符合法定標準。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